书城医学胃肠病辨治心法
45006000000093

第93章 饮食与睡眠——人生两大追求

常言道:“日图三餐,夜图一眠。”说明饮食与睡眠对人体是多么重要。其实二者之间还有密切的关系,在《黄帝内经》中就认识到“胃不和则夜不安”,这亦与现代医学的认识相一致。

1.睡眠与脾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饮食营养的消化和吸收起重要作用。饮食中的营养精微物质由脾运化,转输于全身,以化生精、气、血、津液,为生命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人体方有生生之机。睡眠活动要靠脾的运化提供能量物质,靠脾气的固摄以助血行通畅,保证心神得以潜藏。

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与运化水液。脾运化水谷的功能旺盛,生化之源充足,就为睡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脾运化水液的功能旺盛,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的滞留,无以酿生痰、饮、湿邪以干忤心神。同时,从脾的运动特点来看,脾气主升,脾的功能正常,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就可靠脾气上输心、肺,化生气血,并充养头目心神。《素问·经脉别论》中高度概括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因此,凡引起脾失健运的因素,皆可导致睡眠障碍,常见有饮食不节,克伐脾胃,正如《备急千金要方·养性》所云:“凡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多令人神惊,夜卧飞扬,劳倦思虑过度,气耗神伤;久病体虚,累及脾脏;起居失常,久居湿地,湿邪从外袭内,困遏脾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气血不足,心神失养。脾虚运化失常,不仅机体消化吸收功能减弱,生化乏源,而且气血生成不足,会产生多种病变,如李东垣所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心神活动以血为基,以气为使,气血生成不足,心君无以奉养,心神活动衰退,睡眠不能得以正常进行,人会出现疲乏,瞌睡”。又如《古今医统》中提及嗜卧的病机为“脾胃一虚,则谷气不充,脾愈无所禀……故因乏而嗜卧也”;亦可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如《内经》中描述的脾虚发梦为“梦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其二,脾虚湿困,心神被遏。脾属土,喜燥恶湿,土能制水,亦能为水湿所困。若脾虚,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则水湿停聚而为湿为痰为饮,诸痰饮若上犯心神时就会出现睡眠障碍,最常见的为嗜睡与鼾眠,朱丹溪就曾提出过“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好卧”的观点。同时,水停中焦,脾阳被遏,又加重了脾虚,使疾病更加深重难解。其三,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脾虚不能升清,水谷精微不能上达心肺,化成气血,输布周身,心神头目失养,则人心中空虚,精神不振,头脑昏沉,合目欲瞑。

另外,脾为统血之脏,人体通过脾气的固摄作用,使血运正常,不致血溢脉外。若脾虚失运,血虚气弱,脾气不固,血溢脉外,就会影响神魂的充养与潜藏,导致睡眠障碍。由此可见,脾以运化功能为睡眠提供能量,并能统摄血液,助心行血,使血行流畅,从而在睡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睡眠与胃

脾与胃为表里脏腑,同为后天之本,《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五脏者,皆禀气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素问·逆调论》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胃参与化生气血精微,以奉养五脏与心神,构成睡眠活动的物质基础。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胃气的强弱上,胃对睡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胃气的强盛,这是从胃的功能而言的。胃的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称为“胃气”,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胃气强盛,受纳腐熟水谷功能旺盛,能更好地助脾运化精微营养,上奉心神。如果劳倦思虑太过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气虚失运,气血乏源,心君失养,睡眠不安。或胃之阳气不足,水饮内停,上扰胸膈;或胃阴亏虚,虚火上扰神明,都会使睡眠失常。二是胃气的通降,这是从胃气的运动特点而言的。饮食入胃,受纳腐熟并下输于肠,才能进一步完成对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因此,胃气以通为顺,以降为和。如果暴饮暴食,超出胃的受纳腐熟能力,胃不胜其劳而损伤,造成饮食停积,胃气不得通降,或因宿食停久生痰化热,壅滞中焦。因胃络通心,胃气夹诸痰、食、热之邪上逆,循足阳明经别上达于心,扰动心神,使人入睡时辗转难宁。《张氏医通·不得卧》中对此有论述说:“脉数滑有力不得眠者,中有宿食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由此可见,人禀气于胃,胃气强壮,通降正常,则水谷得化,气血有源,痰食之邪不生,为心神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了睡眠的正常。

3.睡眠与胆

胆为六腑之一,贮藏精汁,为奇恒之府。胆汁参与食物的消化,对水谷精微化生气血的过程有重要意义。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这一功能使人对自我意识和言行具有完全、准确、适度的控制力,可以调节情志,防御和消除不良的精神刺激,维持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脏腑间的协调关系,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胆对睡眠的影响离不开贮藏、排泄胆汁与主决断两大生理功能。胆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以胆气的充沛与条达为前提,胆与睡眠的关系也基于此:一是胆气充沛,精汁满盛,排泄有度,对饮食消化吸收充分,化生的气血充足,可为睡眠活动提供充足的养分。二是胆气充沛,决断有权。胆气的充盈决定胆主决断的功能。胆气壮则决断出,十一脏即安,胆气怯则犹豫不决,进而气血不和,痰气交阻,甚或气郁化火上炎,皆使肝魂飞扬,心神不宁而致烦躁不寐,多魇,失魂等症,此外,肝的疏泄有助于胆汁的分泌排泄和脾胃的运化,所谓木能疏土,土得木而达,脾胃得肝气之条达,升降运化正常,诸痰、食之邪无从作祟,则神魂不受其扰。

4.睡眠与大、小肠

小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是化物的主要场所,对化生水谷精微有重要作用,是脾胃升清降浊功能的具体体现。若小肠功能失调,清浊不分,浊邪犯上,则出现头目不利,眩晕耳鸣,心悸诸症;或清气在下,则出现腹胀、肠鸣、泄泻诸病,均能影响睡眠。且心与小肠相表里,经脉互相络属,小肠有病可循经上犯心君。例如小肠之火上熏于心,可出现心烦、不寐、口舌生疮等表现。

大肠主化糟粕,是胃降浊功能的延续与肺肃降功能的体现,又因肾开窍于二阴,故大肠之传化与肾之气化功能亦有关系。若肺胃燥热、肠液枯竭,或肾阳不足、肾虚不固,或因食滞、寒湿、热邪下注,均使大肠传化失司,出现便秘、大肠不爽或泄泻、下痢、滑脱不禁等诸症,打乱人的日常生活规律,影响睡眠起居。大肠与肺相表里,经脉互相络属,若大肠气滞不通,使肺失肃降,则肺气上逆而出现咳喘,呼吸不畅,若夜间频发,必使人睡眠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