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博弈人生: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论解读
45011300000034

第34章 价值总量总是不变

博弈中出秩序,秩序中生规则。善于博弈者,不但遵从博弈规则,也创生着博弈规则。制定新规则,有时要打破旧秩序,有时则要在旧秩序中寻找新规则成长的良机。单凭实力或是智谋,并不能彻底改变规则,只有真正了解旧秩序、旧规则底细的博弈者,才是规则的主人。

任何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只是有些规则是明的,有些规则是暗的;有些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有些规则是可以变通的。对于博弈双方来说,遵守博弈规则,大家就有规律可循,能够增加博弈的透明度,这样的博弈往往达成合作性博弈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是,当博弈一方实力足够大,觉得可以“一边倒”时,就往往会更改规则,使博弈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但是不是制定新规则的一方就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呢?这也不一定,因为如果首先改变规则的人都能够取得胜利,那么博弈也就难以存在固定的规则了。

规则的改变者和制定者,不一定是笑到最后,也不一定是笑得最甜的人。这一点,我们看看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吕氏的博弈生涯。

吕后名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嫁给刘邦时,刘邦还是一个无名之辈。早年的吕雉经历了贫困与死亡的磨砺,刘邦好逸恶劳,养家糊口的重担就落到吕雉肩上。刘邦起兵以后,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几年中,屡战屡败,吕雉和父亲都做了项羽的俘虏。

公元前203年,当了近三年俘虏的吕雉被释放。而此时,刘邦已经有了众多的女人,饱经苦难的吕雉又被刘邦扔在后方,独守空房。估计也就是这些苦难,使吕雉明白了如何在困难中寻找出路。

刘邦称帝以后,倒也没有“富易交,贵易妻”,还真有点“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风范,将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吕雉封为皇后,吕后所生长子刘盈立为太子。

在刘邦巩固政权的过程中,吕后过人的心机,卓越的政治才干,狠毒的手段逐渐显露出来。立国后,对中央集权最大的威胁就是在战争中分封的异姓王。但在七个异姓王中,实力最强大的韩信和彭越居然死在貌不惊人的吕后手中。她那处变不惊的手段,使刘邦刮目相待,对这位结发妻子又敬又畏。

在巩固汉室江山的过程中,吕后自己也遇到了一场重大危机。太子刘盈懦弱,不被刚强的刘邦看好。刘邦宠爱戚姬,总觉得戚姬所生的刘如意像自己,加上戚姬屡次在刘邦面前哭泣,使刘邦打算废长立幼,立戚姬所生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刘邦的这一举动,直接威胁到吕后的切身利益,其博弈:

对吕后来说,儿子刘盈能否保住太子之位,直接决定了她的后半生是否有依靠。然而,刘邦不是一个懦弱的人,而是从枪林箭雨中夺取天下的开国皇帝,吕后的家族也不是豪门望族,在朝中没有强大的势力集团。面对迫在眉睫的危机,吕后想起了“规则”――嫡长子继承制度。

她一方面鼓动大臣用秦朝废长立幼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来劝阻刘邦,使刘邦在朝中得不到大臣的支持。另一方面,她通过张良等人的策划,请来刘邦心仪已久的“商山四皓”辅佐刘盈,使刘邦感到太子集团的势力强大。太子是国家的根本,没有足够的理由,不要去动摇国家的根本规则,这本身也是封建集团内部的潜规则。

刘邦的小算盘被吕后联合朝中大臣以“规则”制约而夭折,对着爱姬,他只能高歌一首:“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表示自己对废长立幼已经有心无力。

公元前195年,刘邦逝世。这位在马背上忙碌了大半辈子的汉高祖似乎预感到自己的结发夫妻对刘氏政权的存在是一颗定时炸弹。于是,他与群臣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无功而侯者,天下共击之!”这就给他那班与他出生入死的大臣们制定了一条规则:非刘姓的人称王,没有功的人封侯,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除掉他。其潜在的规则是:天下是刘家的天下,有人篡位,你们必须帮我除掉。

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刘盈仁慈软弱,吕后大权独揽,成为汉帝国的实际统治者。最初,她还在后台操纵国家,任用萧何、曹参为相,减轻刑罚,坚持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国策,保持社会稳定发展。而她长期受到压抑而导致变态的心理也开始宣泄,把昔日的情敌戚姬砍去手足,挖出双目,熏聋耳朵,药哑喉咙,然后扔进猪圈,称为“人彘”;还毒死戚姬的儿子赵王刘如意,斩草除根。

刘盈生性善良,被母亲疯狂的行为惊吓,于公元前188年患病死去。儿子死去,吕后干脆找了两个幼子,声称是刘盈的儿子,立为皇帝,然后自己走上前台,以太皇太后的身份正式“临朝称制”,公开行使皇帝的一切权力。

对于吕后的这一连串举动,大臣们内心虽然比较郁闷,但也无话可说,因为从大局上来说,吕后一直任贤使能,沿用刘邦立国之初确立的“休养生息”政策,得到百姓拥护;从小的方面来说,吕后以太后的名义处理朝政,仍然是刘家的人在治理天下。“天下是刘家的”,这个总的价值量没有变化,所有大臣也毫无异议。

随着地位的巩固,吕后的私心也日益膨胀,她企图以吕氏政权替代刘家天下。但是,她也知道刘邦在临死前制定的规则,于是企图一步步挑战规则的底线,逐步实现改朝换代的活动。

一天上朝时,吕后把给吕氏封王的想法告诉大臣们。右丞相王陵当场表示反对,并且搬出了汉高祖刘邦与功臣们订立契约的誓言。吕后大为恼怒,质问王陵是不是觉得她是一个妇道人家就好欺负。陈平一看事情不妙,马上出来打圆场,表示赞成吕氏弟子分封王侯,吕后才消了气。这时候,吕后与刘邦一班老臣的形势:

对于刘邦的老臣来说,吕后以刘邦“未亡人”当权的时候,她再怎么折腾,总是刘家的天下,没有违背刘邦确立的规则。所以他们只能支持而不能反对。

但是,当吕后提出要分封吕氏弟子为王侯的时候,就违背了规则,所以王陵公然反对。这种公开的对抗显然是不明智的,因为如果吕后又打出刘邦“未亡人”的旗号,他们也无可奈何。所以,陈平走出来打圆场,就是为了避免博弈中的最坏后果――老臣们被吕后以刘氏的名义一网打尽。果然,公开反对的王陵“升为”太傅,被闲置起来,而陈平忍辱负重,保存了实力,耐心地等待时机。

吕后处置了王陵,看着一班大臣服服帖帖,以为她制定的新规则已经取代了刘邦的老规则。于是大肆分封吕氏子弟为王侯,同时将大批吕氏女子嫁给刘氏各王侯为妻,以控制刘氏势力。但她却忘记了刘邦规则中的潜规则:不能篡夺刘氏天下。刘邦的臣子表面支持,暗中却开始谋划。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重,她让吕禄、吕产分别统领南军、北军,控制了卫戍京师的军权;又给天下王侯和各级官吏增加俸禄,企图收买人心,为改朝换代作准备。而刘邦旧臣在吕后死后,马上夺回军权,将吕氏家族扫荡一空,迎接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在经济学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价值总量不变。天下是刘氏家族的私产,这是价值总量,刘氏家族的人掌握政权,这是规律,吕后想通过笼络与打击大臣大手段违背刘邦的规则,从而受到刘邦臣子的反击,这就是规律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