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博弈人生: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论解读
45011300000038

第38章 醋锅里面的铜钱

在过去的江湖骗子中,就是在油锅里面捞铜钱,以显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常见的现象只见火苗通红,精亮的“油”在锅里上下翻滚。功力通玄的“武林高手”面对滚烫的油毫无惧色,深深运气发功,然后只见两指一探,迅速从油锅里面挟出一枚铜钱。如此反复几次,总能够博得满堂喝彩。

世上真有如此神功吗?血肉之躯当真可以和烈火烹油相抗衡吗?熟知内情的人对此中江湖伎俩一笑置之。原来,看似滚烫的油却是大半锅醋,在上面的油烧得通红的时候,下面的醋却是波澜不惊,整个锅的温度也不过是四五十度而已,任何人稍加训练都能够表演如此“绝技”。

这种半真半假的骗术固然不值一哂,但在真正的角斗中,半真半假的骗术却是一种高明的博弈,一方传达的信息真真假假,总让对手难以琢磨,这就是兵法中的虚实相间。一旦居于优势的一方也表演这种半真半假的“骗术”的时候,总会让对手措手不及,一时屈居下风。北宋时代纵横北方辽阔草原近两百年的契丹开国皇帝辽太祖的皇后述律后就是这样一个博弈高手。

述律后即耶律阿保机的皇后,名平,小名是月理朵。阿保机称帝时封她为应天大明地皇后。到辽太宗时又尊为应天皇太后。述律后与阿保机是姑表通婚,阿保机是她舅舅的儿子。

述律后本身就是契丹部落中的望族,具有庞大的家族背景,有趣的是这位皇后也是一位制造谶纬的高手。在她年轻的时候,在契丹民间就有了关于她的故事:有一次,她见到了地神站在潢水和土河的交汇处,但一看见她,地神却赶忙躲开了,为此还有一句童谣:“青牛妪,曾避路。”

神话故事和童谣传开以后,月理朵便成了地神的化身,这使她在当时信仰神灵的契丹社会中更充满了神秘感,无形中增加了她的个人威信。很明显,这是这位颇有心机的皇后制造的神话,这些神话为她在日后的政治斗争中增加了不少砝码。

在辅佐耶律阿保机的过程中,述律皇后给自己的丈夫提出了不少的忠告,显示了她独到的眼光。阿保机建立契丹后,为了扩充疆土,四处用兵,后方的事务也就落到了能干的述律后的身上。

为进一步巩固后方,看守大本营,述律后征得阿保机的同意,建立了直接归自己统辖的宫廷卫队。她确实有些先见之明,在阿保机又一次出兵走了之后,室韦部落的黄头和臭泊两个家族便想趁机偷袭,述律后得知后,派兵埋伏等候,等他们到了之后,领兵大破室韦人,这一仗使述律后声名大噪。实际上,这就是一种醋锅里面捞铜钱的技术,与诸葛亮的空城计具有同样的妙用。

阿保机出击,大后方空虚,这是一个正确的消息,室韦趁虚而入,直接进攻对手的心脏部位,本身在战略战术上都没有错。但关键在于述律后猜测出对手的举动,积极作了准备,在对方必经之地采取以逸待劳的策略,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使对手认为契丹主力没有外出,心理上的惊惶从而导致全线溃败。如果室韦人知道述律后只拥有这么一支皇室卫队,继续进攻,可能形势就会马上逆转。关键述律后摆出了一副大兵团决战的架势,集中所有的力量,把对手痛打了几拳,让对手以为更厉害的杀机还在后头,于是灰溜溜地跑了。这就好比跑江湖的摆出了一口大油锅,捞上来几枚铜钱,让观众不知深浅,从而崇拜得五体投地,纷纷解囊相助。

述律后不仅保住了后方的大本营,而且创造了一种有效地对付坚城的办法。阿保机曾在公元917年和921年两次南下中原用兵,但一旦中原割据政权放弃与契丹的骑兵进行野战,据险固守的时候,面对坚固的城池,缺乏大型攻坚设施的契丹都以失败而告终。

一次,阿保机又准备进攻幽州,述律后得知后,她没有单纯地阻止,而是策略地提出了骚扰幽州的战略。她说:“我们用三千骑兵埋伏在幽州一侧,然后再掠其四野,这样就使城中粮食没有了来源,不用几年,幽州便会守不住了。如果我们冒险用兵,万一不能速胜,不但会被中原人耻笑,而且我们部落内部也有解体的可能。”

阿保机最初不以为然,但面对坚城再次受挫后,终于采纳了述律后的建议,果然取得很好的效果,其博弈策略:

最能表现述律后的刚毅谋略的当属在阿保机死后,在确定继承人争斗时表现出来的博弈手段。在阿保机死后到新君主选出,这段时间按照游牧民族的传统习惯,要由皇后主持政务,继承人也要由皇后主持召开大会选举产生。这意味着皇帝死后,新君主尚未选出之前,皇后的权威就很大了。阿保机在世时曾对三个儿子作了一次有意的测试,看谁是最合适的继承人。他让三个儿子一起去砍柴,看谁先回来。二儿子耶律德光砍了一些马上往回走,根本没有选择柴的好坏,所以最先回来;大儿子耶律倍选择了一些干柴砍下,然后又捆成一束带回来。老三砍了很多,但拖不动,又扔掉了不少,回来最迟。阿保机对这次测验说:“长巧而次以,少不及也。”说明他对老大和老二都很欣赏的。但大儿子耶律倍不会讨母亲喜欢,这使述律后更倾向于二儿子耶律德光。

因为大臣当中支持长子和次子的都有很多,任何一个人上台,都会形成敌对的势力集团,这对契丹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述律后倾向于二儿子,她就必须在选举前把支持大儿子的权臣铲除。

为了扫除以后政治上的敌对势力,她以“亲近臣子应追随侍奉太祖”为由,要按契丹民族例,命令赵思温他们为太祖殉葬。赵思温反驳她:“亲近之人莫过于太后,太后为何不以身殉?”只见她脸色漠然,挥起金刀,砍下自己的右手,放在太祖棺内,说道:“儿女幼小不可离母,暂不能相从于地下,以手代之。”赵思温等人没有办法,只得全部为太祖殉葬,这一个借口述律后就总共杀掉了一百名大臣。从而使契丹的皇统顺利得以传继,避免了一场迫在眉睫的内部争斗。其博弈形势:

当时的形势是博弈双方谁也不愿意殉葬,但让支持大儿子的权臣活下来,必然引起争夺皇权的内部纷争,所以,述律后以契丹传统要权臣殉葬实际上也是迫不得已之举。而以赵思温为首的权臣提出的理由也是足够充分的――没有谁比皇后更亲近皇上,要殉葬皇后应该是第一个。

这时候双方已经骑虎难下,述律后如果真心殉葬,权臣只能追随,如果反抗,那就给皇后找到了理由,死得更惨。但权臣也没有真心让皇后殉葬的意思,只想双方都退一步,达成一种均衡。不料述律后以手代殉,而且理由似乎充分,这虽然好似半真半假,但真实的部分谁也不能否认,假的部分谁也不能效法,这就是述律后这一策略的高明之处。结果顺利地解决了这一斗争,述律后也以“断腕皇后”而扬名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