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博弈人生: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论解读
45011300000045

第45章 潜力股和垃圾股

在股票市场中,不同的股票有不同的价值。在很多时候,对炒股者来说,最热衷的就是如何在琳琅满目、形形色色的股票中找到最具有升值潜力的股票,从而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利润。如何寻找这样的“黑马”,信息就必不可少。也有本身是“垃圾”股票,别有居心的人放出各种信息,使这样的垃圾放出诱人的光环,使居于信息劣势的小股民趋之若鹜,从而使居于信息优势的庄家大发股民财。所有的这些现象都是一种信息博弈,掌握优势信息资源的人总是在博弈中处于主动地位。

在某种意义上,人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股票,如何让自己在众多的股票中脱颖而出,得到股民的青睐,充分发掘信息资源是一项不错的选择。但信息这柄双刃剑,既能够帮助人,也能够伤害人,所以,一旦投入到人才这个“股市场”,个人的起伏跌宕也就很难自己把握了,战国初期的吴起就是一个明显事例。

吴起,战国时卫国人,出身殷富之家,少时周游四方,以舞刀击剑为乐。乡民造谣诽谤他,他便杀死30多人,与母亲起誓话别道:不做卿相,就决不回来与母亲相见!于是,他投往鲁国,拜孔门弟子曾参为师,日夜苦读,学有所成。齐国大夫田居至鲁,被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主动把女儿许之为妻。不久,吴起母亲病故,他想起誓言,没有奔丧,重视孝道的曾子知道后,与之绝交。吴起只好改学兵法,三年学成,在鲁国任为大夫。当时齐国兴师伐鲁,鲁穆公欲以吴起为将御敌,但由于吴起之妻为齐人,故犹豫不决。这时候吴起和鲁国国君进行了一场信息博弈,在这里,鲁穆公由于吴起的妻子是齐人而不敢将统兵大权交给他,这就是一个信息造成鲁穆公一个两难选择:任用吴起为将,怕他心向齐国,让齐师长驱直入;不任用,又找不到合适将领,同样面临巨大危机。在这时,吴起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以明心志。这就给穆公传递了一个信息:自己并不亲近齐国。对这种杀妻求将的行为,穆公虽然恶其残忍,但爱其才能,于是拜吴起为大将。在战斗中,吴起先是示弱,然后突发制人,终于大败齐国。

吴起杀妻,虽然向主子表明了自己的忠心,但同时也向世人传递了一个信息:为了功名权势,吴起妻子都可以杀,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呢!所以,在鲁国面临的危机解决后,鲁国上下都不信任他,加上齐人施反间计。吴起只好逃到当时的强国魏国。

吴起在魏国是相当有成就的。他治军号令严明,军纪森严,赏罚严明,任贤用能。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和普通士兵吃相同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行军时不骑马,不乘车,背负干粮,坚持与士卒一起步行。因此,他深得士兵的爱戴,在他的统率下,魏国夺取了秦国的大片领土,秦人听着吴起的名字就害怕。就是这样,秦人还是被吴起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吴起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不仅仅因为他善于用兵,还在于他善于运用信息博弈赢得士兵的信任和拥护。吴起统率魏军攻打中山国时,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辗转呻吟,痛苦不堪。吴起巡营时发现后,毫不犹豫地跪下身子,把这位士兵身上毒疮中的脓血一口一口地吸吮出来,解除了他的痛苦。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却向士兵传递了一个信息:统帅爱护士兵超过自身,以致士兵在作战时往往以拼死战斗来向吴起表达知遇之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运用信息博弈来提高自己身价的博弈高手,同样也有走麦城的时候。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继位。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他自知才干不及吴起,对吴起非常忌惮,生怕他夺去自己的权势。

公叔的仆人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劝说魏武侯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吴起是否愿意留在魏国,告诫武侯,如果吴起有长期留在魏国的心意,就一定会答应娶公主,如果没有长期留下来的心意,就一定会推辞。然后公叔找个机会请吴起一道回家,故意让公主发怒而当面鄙视公叔,使吴起内心厌恶公主而不会娶公主了。吴起不娶公主,就会让武侯觉得吴起不想长期为魏国效力从而不再信任他。公叔依计而行,果然,吴起见到公主如此地蔑视公叔,婉言谢绝了魏武侯。武侯怀疑吴起,也就不再信任他。

在这里,公叔和吴起进行了一场信息博弈,但出面的却是作为工具的武侯,而吴起则成为彻头彻尾的输家,在这场博弈中,武侯和吴起进行了双输性质的博弈,双方都不具备信息优势。对武侯来说,是诚心诚意挽留吴起,为了试探吴起是否真心留在魏国,他用下嫁公主的办法来进行检验。而吴起对这场考验却浑然不知,他得到的信息却是:公主蛮横傲慢,不值得娶为妻子。因此,当武侯提出联姻的时候,吴起拒绝,殊不知这是场关系到他是否能够赢得武侯信任的考验。

这场博弈,武侯失去了一员骁勇善战而且富有政治头脑的将领,而吴起却失去了在魏国继续发展的机会。真正的赢家是制造信息的公叔,由于他掌握了优势信息资源,上下其手,使吴起这个“黄金股”成为武侯心目中的“垃圾股”。

吴起怕招来灾祸,随即就到楚国去了。楚悼王任命他为国相,吴起在楚国变法,使楚国迅速强大。

然而,吴起以一个外来人到楚国大刀阔斧搞改革,严重损害了楚国贵族的利益,引起了旧贵族的不满。楚悼王一死,王室发生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

吴起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也进行了一场信息博弈,他原本想依靠公共信息来保全自己的性命,但最后却演变成双输的博弈,其中的原因还是在于他的对手处于信息劣势,在这场博弈中,楚国旧贵族试图利用吴起祭拜楚悼王的机会除掉吴起,在宫廷内吴起无处可逃。这时候他想起了一条公共信息:冒犯楚王的尸体必然处以死刑。于是他躲在楚王尸体边上。在吴起看来,似乎可以达成一个双赢博弈:自己保住性命,离开楚国;贵族恢复以往的权势。甚至可以依靠新君镇压贵族叛乱,恢复自己的权威。但吴起却忘记了,楚国最大的弊端就是有法令却没有严格执行。所以,贵族心目中根本没有抄家灭门的想法,他们杀死了吴起。但吴起也不是唯一的输家,至少也有七十多家为他殉葬。从博弈的角度来说,他和贵族又是一个双输的博弈。对他而言,壮志未酬死亡,就连垃圾股也不是了,更谈不上升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