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博弈人生: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论解读
45011300000051

第51章 狸猫换太子

在博弈过程中,作为博弈双方要在合作的基础上达成一种均衡,就必须考虑对方的利益。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时候,必须使双方得失相当;当双方力量不对称的时候,也要让对手获得最低限度的生存资本,这样的博弈均衡才可能形成。

但这种不对称的博弈均衡非常难以实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在实力不对称的博弈中,占据优势的一方根本不会考虑对方的利益,而总是试图为己方攫取最大限度的利益,这样的博弈最后都演变成一种非合作性的零和博弈。如果博弈双方是个人,往往会两败俱伤;如果是几个较为强大的势力集团,就很容易引发大的社会动荡。

在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统一之后都出现了几个短命王朝,关键还是统治集团内部没有意识到君民之间舟和水的关系,在博弈上没有达成合理的纳什均衡。

秦朝统一后,由于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暴政,秦的统治仅仅延续了十五年;西晋统一后爆发的“八王之乱”,势力集团之间彼此拼斗不休,结果西晋的统治也不过近三十年就迅速崩溃;隋朝在杨坚手中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但其统一的局面也只维持了三十年,其罪魁祸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隋炀帝。

隋炀帝并不像晋惠帝那样平庸,他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自身的文治武功也是相当不错的。从他夺取太子之位的手段来看,他的才智谋略是相当不错的,堪称一个博弈高手。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又名杨英,小名是阿麽。父亲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广被封为晋王,当时只有十三岁。

589年,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统帅,杨广指挥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攻入建康,杀掉了陈后主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善待南方士人,很快赢得了人心;590年,他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高智慧的叛乱,在此过程中,他善于孤立顽固派,争取中间派,很快平定叛乱,维护了统一。公元600年,他又北上击败突厥进犯。可以说,杨广的战功在他五个兄弟当中是最多的。

杨广备受后人诋毁,原因之一就是他夺取太子之位手段不光明正大。杨广是杨坚夫妇的次子,长子杨勇依照嫡长子继承制度被立为太子。杨坚和他的皇后独孤氏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对国家的统一,历史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

他们对子女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希望儿子也像他们一样一夫一妻,恩恩爱爱;在生活上朴实简单,不浪费民力。然而,长子杨勇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明明知道父母喜欢节俭,他偏偏要奢侈浪费;

明明知道母亲独孤皇后痛恨男子宠幸众多姬妾,他还要很张扬地寻欢作乐,不但如此,还冷落了母亲精心为他挑选的妻子元氏。加上后来杨勇还过分地接受百官的朝贺,使杨坚更为不满,这就为杨广的夺位提供了好机会。他的博弈策略就是投其所好,杨广为了赢得父母的欢心,最大的策略就是伪装简朴,不好声色。他只有妻子萧妃一个人。杨坚夫妇到杨广家,杨广让年老、面貌一般的妇人穿着破旧衣服侍奉父母亲,有意让乐器上布满灰尘,甚至连弦都没有,以示简朴,不爱声色。

杨坚夫妇每派人到儿子们那里,杨勇只把他们当仆人看待,杨广却不然,他和妻子一定双双站到门口,亲自迎接,致送厚礼。杨广每次入朝辞行时,都要痛哭流涕,依依不舍。

他对任何人都很诚恳,谦虚有礼,尤其曲意交结重要官员,包括杨坚最信任的宰相杨素,这一切,使他受到朝野拥戴。最后,杨广在母亲独孤氏的干涉下,终于夺取了太子的宝座。

从开始采取夺嫡行动,到他成为帝王,历时十四年。在这段漫长岁月中,一直保持伪装,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杨广竟做得天衣无缝,可说明他具有绝顶的聪明才能。

对于这段历史,后人一直诋毁颇多。究其原因,还在于后来杨广的表现。撇开其后的表现不说,单从博弈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博弈手段,至少比唐朝的李世民发动武装政变,进行赤裸裸的杀戮要好得多,至少他把集团内部相互间的倾轧代价降低到最小限度,也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其实,杨勇还在做太子的时候,就沉醉在酒色玩乐之中,谁又能保证他即位后比杨广日后的表现更佳呢!所以,在这十几年的博弈中,杨广的真正对手不是兄长,而是杨坚夫妇。只是这对精明的夫妇没有看出儿子的本质,被他的表面伪装所迷惑。

如果把继位后的隋炀帝形容成夏桀、商纣王那样的暴君,或者把他比做周幽王、南朝陈叔宝那样只知道享受美色的昏君,似乎有欠公平。公元605年,即隋炀帝即位第一年,他让杨素等人负责修建洛阳城。当时,每月都有二百万人在工地上劳动,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新的洛阳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也就是大城,周围有七十里长,成为当时最大的城市。

在修建洛阳的同一年,隋炀帝开始修建贯通南北的运河。他先后组织人力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到达余杭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的永济渠。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

不可否认,在生产力和生产工具极度低下的封建社会,短时间内修建这些规模宏大的工程,的确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但如果就因为这些“暴政”就否定隋炀帝,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他的这些措施在客观上对后代还是很有好处的,他主观上也有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只是对于其他很多措施,隋炀帝做得太急了,而且太过火了,做的都是些赔本的买卖,如果从博弈的角度来说,他没有考虑到天下的忍受能力,从而把大好形势毁于一旦,对天下百姓来说,他们最大的利益就是三五口之家,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最低限度是希望能够尽最大的努力维持自己的生存。很明显,隋炀帝把自己估计得过于强大,而把百姓估计得过于弱小,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间的合作大门给关上了。

隋炀帝的一项弊政是开发西域。他派兵打败了西突厥的处罗可汗,扫除一大障碍。击败吐谷浑,将其领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员治理,保证了和西域的畅通。隋炀帝遣使通商,这本来没错,但出于好大喜功的目的,使它成为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弊政。

他命令西域商人所经过的地方郡县要殷勤招待,隋炀帝还在洛阳用大演百戏来招待西域商人,前后达一个月之久。

洛阳的店铺都用帷帐装饰,让西域的商人们免费吃饭,免费住宿,在西域商人走的时候,还给予很多的赏赐。结果使国家耗费巨额钱财,百姓也因此而负担剧增。

因为随炀帝滥用民力、生活奢麻,加上他多次对外用兵,令百姓难以生存,轰轰烈烈的随末大起义就此爆发,随朝也在起义的打击下迅速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