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博弈人生: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论解读
45011300000007

第7章 以卵击石也有胜算

追逐利润是商人的本性,但利润的获取是以投入为代价的。所以,任何商人考虑的都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对商人来说,一本万利是商场的最高境界,但敢于以一人之力来与一个国家博弈的,古往今来,只有吕不韦一个,他的以卵击石的策略,简直就是商人、赌徒和疯子的完美结合。

相传吕不韦年轻时,吕氏父子有一段奇特的对话:耕田能获几倍的利润?不超过十倍;贩卖珠宝美玉?利润百倍;如果扶植一个人当国君?那收益将无法计算。

我们不知道这段话是真是假,但至少可以看出,从一开始做买卖,吕不韦就确定了以最小的成本追逐最大的利润,在当时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他选择了经商。吕不韦日后游走四方,贱买贵卖,很快就发家致富。在他的业务中,最大的一项就是贩卖珠宝,并由此结识了各国的达官显贵、豪门贵族。

但吕不韦似乎并不满足做一个缺乏强权保障的商人,他一直在寻找更大的致富门路,为此,他对各国具体形势了如指掌,看天下的形势有独到的眼光。

公元前265年,吕不韦在一次宴会上无意中认识了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异人是秦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在二十几个兄弟中居中,既不杰出,也不愚笨。但他的母亲夏姬不受太子宠爱,所以他很小就被打发到赵国做人质。

战国后期,赵国成为秦国统一中国的最大障碍,秦赵数次大战,赵人死伤累累,秦人也尸体堆积如山,两国君主相互博弈,人民相互敌视,因此赵人对这个秦国公子态度冷漠而且仇视,一心想开疆拓土,统一中国的秦昭王似乎忘记了还有这么一个孙子在他乡朝夕不保,不仅频频攻赵,而且连异人最基本的供养也不能保证,异人的日子过得异常困难。这一切,被熟悉各国形势的吕不韦看在眼里,他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欢欣雀跃,因为他终于找到了可以获得无数利润的“商品”。

一个愿意冒风险投资,一个不甘心坐以待毙,商人和公子一拍即合,决定依靠两人的力量来获取秦王这顶王冠。异人承诺,事成之后与吕不韦共享秦国。吕不韦决定倾尽全部家产,与异人一起谋取秦国。这实际上是一场异常危险的博弈。其矩阵如下:

在博弈中,商人和公子达成这项协议,实际上双方都存在是否愿意通力合作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如果诚心诚意合作成功,双方的利润都是无法计算的。但任何一方不真心合作都会给双方带来损失,特别是吕不韦,因为他是一个实际投资者,投入的是实实在在的有价值的货币,而异人投入的仅仅是一个名分,是一个看似虚无缥缈的期望值。

从博弈矩阵可以看出,只有成功之后,吕不韦才可能真正取得收益,而且这还要异人守信用,所以对吕不韦来说,这是一场真正的赌博,是一场疯狂的博弈,因为他的成功率仅仅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如果再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的话,他的成功率甚至只有百分之几。

但吕不韦却实实在在地投入了全部家产。他首先把千金家产一分为二,一部分给异人做日常的开销,要他广交豪杰,提高知名度;一部分拿去收罗奇珍异宝,美玉珠玩,自己亲自到秦国活动。

吕不韦对当时秦国局势的判断是:秦昭王年事已高,太子安国君身体也不好,虽然拥有众多的公子,但能够立嫡嗣的华阳夫人却没有儿子,也就是秦国的第三代继承人还没有确定,这就是异人“奇货可居”的价值所在。但吕不韦面临的困境是如何让异人受到太子安国君的青睐。

吕不韦走了一条曲折的“捷径”。他首先通过珠宝美玉的引荐,说服的是华阳夫人的姐姐,让她去说服自己的妹妹,讲明女子以色侍人,色衰爱弛的道理,必须乘着安国君的宠爱,早日立下世子。这样,早期子以母贵,到了晚期,就能够母以子贵,自始至终都能够保证自己的富贵。

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为保住自己的地位,必须在十几个公子中选择一个立为自己的嗣子,而异人的母亲不受太子喜欢,最没有希望,所以立异人,才能真正受到异人的感激,从而保住自己晚年的地位。这又是吕不韦与华阳夫人之间一场生死博弈,但其结局却牵涉到无数的人,其树状图如下:

吕不韦以商人精明的头脑,伶牙俐齿地陈述利害关系,使得华阳夫人怦然心动,使出浑身解数,使秦太子最终决定立那位才不惊人、貌不出众的异人为继承人,并聘请吕不韦为异人的师傅。

然而,公元前260年,秦赵爆发长平之战,秦军屠杀了赵国投降的45万士兵,此后秦军连年攻赵,气急败坏的赵人要杀死做人质的异人全家,以泄心头之恨。关键时刻,吕不韦又变卖全部家产,靠金钱开路,两人风餐露宿,几经磨难,终于狼狈不堪地逃到了秦国。吕不韦知道华阳夫人是楚国人,于是让异人不去见自己母亲,而是穿着楚人的衣服去见夫人,果然让华阳夫人芳心大悦,把异人改名为子楚,死心塌地地维护异人的地位。

历经坎坷之后,命运似乎特别垂青这位大胆的投机商,此后计划出奇地顺利。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王死去,一年后,继位的孝文王也死了,改名为子楚的异人继位,史称庄襄王,吕不韦的投资终于迎来了收获期。

庄襄王即位后,以吕不韦为相,封为文信侯,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仅仅过了三年,庄襄王就死了,年仅十三岁的太子嬴政继位,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秦国在四年内死了三位国君,这不能不让人迷惑,结合后人对秦始皇身世的揣测,这位大胆的投机商人是否又下了更大的赌注,也实在是很难说。

公元前247年,嬴政即位,由于他尚未成年,不能亲政,嬴政的母亲赵姬当年是吕不韦的宠妾,在赵国时作为礼物送给子楚,这时成为太后,对吕不韦非常信任,要嬴政尊吕不韦为“仲父”,秦国的军政大权于是全部落到了吕不韦手中,可以说,秦国落到了吕不韦的手中,这位投资千金帮助没落公子获得王冠的商人,得到的回报的确无法计算了。

事实证明,吕不韦不仅是一个大胆的商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商人的精明,政治家的远见,暴发户的喧嚣,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庄襄王即位,到秦王嬴政十年,吕不韦一直担任秦国的丞相,秦国被他治理得有条不紊,统一六国的步伐丝毫不乱,秦军步步紧逼,六国节节败退。

更让后人啧啧称赞的是,这位商人出身的相国,居然早司马迁一百五十年懂得“立功、立德、立言”的道理。他仿效战国四公子,网罗了三千门客,让食客著书立说,大言不惭地窃取人家的著作权,冠以《吕氏春秋》,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他把该书悬挂在咸阳闹市,宣称能增改一字,赏给千金,轰动了整个秦国,进而闻名诸侯国。秦国也好,诸侯国也好,只知道秦国有位相国吕不韦,却不知道有位秦王。

就在吕不韦怡然自得地享受他的投资回报时,那位尚未亲政的嬴政终于长大了,这位日渐成熟的君王,深受秦国冷酷法律的熏陶,在宫廷斗争中深得其中三昧,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在没有掌握秦国大权之前,他从不提出自己的见解,一任吕不韦威风八面。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亲政,有人告发假宦官??与太后淫乱,惊惶失措的??发动叛乱,被嬴政残酷处死,并借此机会罢免吕不韦的相位,将他打发回洛阳食邑。

吕不韦回到洛阳后,秦国的政治中心似乎也转移到了洛阳,诸侯国的使者纷纷奔赴洛阳。于是嬴政发现罢相后的吕不韦仍存在潜在威胁时,于是一道诏令,要求他举家迁徙到荒凉的蜀地,这无疑是对吕不韦死刑的宣判。

令后人颇为诧异的是,这位一辈子善于以小博大,以卵击石的投机商居然以一杯毒酒,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句号。

对于吕不韦的消极抵抗,后人一直迷惑不解。认为吕不韦在秦国当政十年,势力盘根错节,发动政变,鹿死谁手很难说。

但人们又从吕不韦与嬴政母亲的特殊关系中找到答案。《史记》记载,嬴政母亲赵姬是吕不韦的妾。在邯郸时,吕不韦让赵姬怀孕后送给异人。因此,嬴政与吕不韦实际上是父子关系,嬴政当权后,为了堵住世人的嘴,这对父子演出了一幕双簧戏。最终吕氏血统赢得了天下。

这种解释似乎合情合理。实际上,无论吕不韦与嬴政是否具有父子关系。这位商人都找到了一个最佳均衡点。

如果他们的确是父子关系,吕不韦自杀无疑是为嬴政洗清血统的嫌疑,使嬴政顺顺当当执掌秦国大权,灭六国,统一天下。这符合吕不韦以卵击石,一本万利的个性。

即使吕不韦与嬴政不是父子关系。从秦国的传统来看,军队牢牢控制在君主手中,任何人都无法发动政变,吕不韦反抗,??的下场前车可鉴。自杀,使嬴政安心,饶恕家人,仍然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说,吕不韦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大投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