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史记
45107800000030

第30章 晋悼公知错即改

晋悼公是晋襄公的曾孙,他14岁那年,因栾书、中行偃袭杀晋厉公,所以他才有机会被迎回晋国即位。因而,他十分珍惜自己这次称王机遇,常常对拥立他为晋国君主的大臣们说:“我因宗室关系疏远,几乎完全没有希望成为君主,如今承蒙大夫们不忘文公、襄公的意愿,立我为君,仰赖祖宗的灵佑,使我得以主宰晋国的祭祀,我怎能不谨慎从政呢?请诸位大夫辅佐我!”于是,他驱逐了七名佞臣,重修旧时功业。广施仁德恩惠,录用晋文公返晋时各位功臣的后代。这样,他其后不久,便在群臣辅佐下取得了伐郑的胜利。

晋悼公即位的第三年,他与诸侯会盟于鸡泽(今河北省邯郸市东北)。当时会盟时,各国均有军队跟随,而且军队排列有序,表现出各国的军威。悼公的弟弟杨干所乘的兵车一时疏忽,扰乱了晋军的行列,主管军法的中军司马魏绛便依法杀掉了给杨干驾车的人。悼公一见魏绛竟然毫无情面地处死弟弟的手下人,便怒气冲冲地对中军尉佐羊舌赤说道:“会盟诸侯,是我荣耀的时刻。魏绛不顾杨干的面子,杀掉他的驾车人,这不等于给我脸上抹黑吗?还有什么耻辱能与此相比!你一定要杀掉魏绛,千万不能放过他!”羊舌赤劝道:“魏绛这个人忠心不二,侍奉君主有难不避,有罪不逃。恐怕他要来向您解释的,何必劳您下令惩处他呢?”

羊舌赤话刚说完,魏绛就已来到悼公帐前。他把奏书交给有关官员后,便要拔剑自杀,幸得士鲂、张老从旁制止。有关官员把魏绛的奏书呈给悼公,悼公见上面写道:“君王即位时无人驱使。令下臣任中军司马。我听说‘师旅以服从军纪为武,从军以宁死不犯军法为敬’。君王会盟诸侯,下臣岂敢不恭行军令?君王的军队有违犯军法的人,相关军吏有不执行军法的人,那是为臣之错。下臣怕死,才涉及杨干,此罪无法逃避。事先未能训示众人,以至动用斧钺惩治犯法者,这是下臣的大罪。有此大罪,下臣怎敢不服从处治而激怒君王?请君王恩准下臣回去,死在司寇那里。”悼公看罢奏书,恍然大悟,连鞋都来不及穿,光着脚就跑出帐外,只恐魏绛自杀殒命。等见到魏绛时,连忙道歉道:“我向羊舌赤说那番话,是因为出自手足之情,您诛杀杨干的驾车人,是依照军法行事。杨干是我的兄弟,我却不能教育他,使他触犯了军法,这是我的过错。您说什么回到司寇那里伏法,可别让我再犯错误了!谨此请求您。”

晋悼公衷心改过,不仅没有杀掉魏绛,而且提拔了他,让他负责与戎、翟议和,结果戎、翟都归附了晋国。晋悼公高兴地说:“自从我用了魏绛后,九次会盟诸侯,与戎、翟的关系密切日甚,这魏绛功不可没啊!”

(《史记·晋世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