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史记
45107800000031

第31章 晋文公封山记过

晋文公元年(公元前636年)春,秦军护送在外逃亡19年的文公重耳归国即位。走到黄河边上时,跟随重耳多年的大臣咎犯担心回国后受到疏远,便向重耳请求道:“臣跟随您奔走于天下,过错颇多。这一点臣自己非常清楚了。请您准许我就此离去。”重耳安慰他道:“我在河伯面前发誓,归国后一定与您同甘共苦!”说完把玉壁投入河中,与咎犯订立了盟约。当时,介子推也正随重耳归国。他听到了二人的对话,不禁笑道:“其实是上苍为公子打开了归国的道路,咎犯竟然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以此向公子邀功求禄,真叫人感到羞耻。我怎么能与这种人同列为官。”于是,他便有隐退之意。

重耳回到晋国后,改革朝政,施恩于民。对于跟随自己逃亡的人以及立下功绩的人,他根据功劳的大小分别一一予以奖赏,有大功的封给采邑,有小功的授以爵位。论功行惯尚未进行完毕的时候,因弟弟反乱而逃奔郑国的周襄公向晋国求救,文公重耳忙于处理此事,犒赏群臣由于一时疏忽而忘了介子推。介子推本人也没有向重耳伸手求禄。

介子推在家里对母亲说道:“晋献公有九个儿子,现在只剩下了君主一人。惠公夷吾、怀公子圉无人依附,国内国外都抛弃了他们。但上苍没有断绝对晋国的恩宠,必定择定一人主持晋国,这个人非君主而莫属。君主归国即位,实际上正是上苍的福佑,而那几个跟随君主的人把功劳都归为自己,不明明是欺骗吗?窃取别人钱财的,尚且被称为盗贼,更不用说贪天之功为己有了!在下的臣子虚报功劳,在上的君主赏赐奸佞,在下的在上的相互欺骗,我和这些人实难共处啊!”他母亲说道:“你自己何不也去要求奖赏,白白死掉,又去埋怨谁?”介子推说道:“明知他们是错的,又去效仿他们,岂不是错上加错!何况我已口出怨言,决不能享用他的俸禄了。”他母亲问道:“既然这样的话,你也让他们知道一下真相,怎么样?”介子推答道:“语言是修饰表现自身的,连自身都要归隐了,何必再去修饰表现呢?如果再去表现一下,就无异于希求显达了。”他母亲又道:“你果真能这样做吗?要是能,我就和你一起避世归隐。”介子推于是和他母亲一同隐居起来,至死没再露面。

介子推原来的随从很同情他的处境,就写了一幅字挂在宫门上,字的内容是:“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文公重耳出宫门时,看到了这幅字,说道:“这说的是介子推啊。我只顾考虑周襄王的事情,忘记了给他行赏。”他派人去找介子推,介子推已经离去,又派人四处打听介子推的去处,听说已躲进了绵上(山西省介休县东的介山)山中。文公就把环绕绵上山的土地封给介子推,称之为“介山”,说道:“以记吾过,且旌善人。”

(《史记·晋世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