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史记
45107800000036

第36章 周厉王监谤禁言

用厉王当政到第30个年头上,日益贪财好利,在群臣中特别亲近专喜聚敛钱财的荣夷公。大夫芮良夫进谏道:“王室或许要衰微了吧?荣夷公专喜聚敛钱财,却不知大难就要临头。财利,是百物所生的,天地育成的,一些人要垄断它,就必然弊害甚多。天地共有、百物皆需的东西,怎么可以让人垄断起来?这样做,易众叛亲离,却又不防备灾难的到来,以此教唆大王,大王能持久统治下去吗?作百姓之王的人,应当开发财路,布施上下,使神人百物均能公平地享用。即使如此,他依然天天畏惧警惕,只怕会惹出怨恨。所以《颂》云:‘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大雅》云:‘陈锡载周。’这不正是说布施财利也仍旧戒惧灾难的降临吗?唯其如此,才能成就保全我周直至今天。现在大王学着荣夷公敛财专利,怎么可以呢?普通人敛财专利,人们还称之为盗贼,作为一位君王也这样行事,普天之下就很少有人归附他了。大王如果亲近重用荣夷公,周朝就要衰亡了。”周厉王根本就听不进去,还是任用荣夷公为卿士,让他掌管朝政。

荣夷公助纣为虐,周厉王越发暴虐骄横,奢侈腐化,民众苦不堪言,有的人深表怨恨,话里话外对厉王表示了不满。于是召公劝谏道:“民众已经无法忍受大王的政令了!”厉王大怒,叫人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命令他专门负责监视民众,听到谁咄怨言。就抓起来处以死刑。这种办法一实行,怨谤厉王的也就少得多了,但诸侯也不再来朝觐厉王。

又过了4年,厉王施政越来越严酷,民众走在路上碰见了熟人连话都不敢说,只使眼色。周厉王颇为得意,他兴奋地对召公说道:“我能消除民众的怨谤了,没有谁再敢说话。”召公说道:“大王这是堵住民众的嘴巴。堵塞民众的嘴巴,害处比堵塞水流还要严重。总有一天,被堵塞的水流溃堤泛滥,会夺走很多人的性命。民众也是与水流一样。所以,治水的人采用疏导之法,治民的人广开言路,使民众敢于讲话。所以天子治理政事,让公卿以至于列士献诗,让乐师献乐曲,让太史献谏书,让太师进箴文,让瞍歌赋公卿列士献的诗篇,让蒙讽诵箴谏的文字,让各种职务的官员进谏,让百姓在街巷评论时政,让近侍之臣都能规劝天子,让皇亲国戚注意补察是非,让司乐太师、太史进行教诲,让太傅长者总结、综合和润色各方面的意见,然后天子加以斟酌取舍,因此政令才会畅通。民众长着嘴巴就像地上有山川一样,所有的财用都出自这里;又好像地上有平原沃野、湿地沼泽一样,民众的衣食都由这里产生。政治的善恶成败全在于民众嘴巴的评判。实行民众认可的善事,防备民众非议的败行,这才是盛产财用衣食的保证。民众对政令心有所思才口有所言,他们认为可行的才应加以实施。如果把民众的嘴巴都堵起来,那么会有几个人拥护大王呢?”周厉王拒不听取他的意见。于是,国内再没有人敢说三道四。又过三年,民众接二连三地揭竿而起,袭击周厉王,厉王躲藏起来。

《史记·周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