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史记
45107800000037

第37章 汉文帝以德解怨

汉文帝时,匈奴屡屡寇边犯境,朝廷不得已动用很多财力物力,调动大批将士民夫,前往应战。

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五月,匈奴入侵北地,在河南一带打家劫舍。汉文帝非常气愤,因为汉与匈奴本已约好互为兄弟,匈奴不袭扰边境,汉给他们运去不少财物。如今右贤王竟违背了诺言,离开国家,率领兵众停留河南一带,一反两家相安无事的做法,在边塞附近,杀害汉守边官吏和士兵,赶走保卫汉边塞的蛮夷,烧杀劫掠,傲慢无礼。于是,他征调边塞官吏率骑兵八万五千前往高奴,任命丞相颍阴侯灌婴为帅攻打匈奴。匈奴一见汉家势头,撤兵离去。

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匈奴再次准备入境为寇,他们攻打朝那塞,杀死北地都尉孙印。文帝闻讯就派三位将军率兵驻扎在陇西、北地、上郡,任命中尉周舍为卫将军、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在渭水驻军,统领骑兵十万,战车千辆。汉文帝亲自到军中慰劳,申明纪律,厚赏官兵。他想自己率兵前去攻击匈奴,群臣一起劝阻,但他都不听,最后皇太后出面干涉,他才打消了念头。于是任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为内史、栾布为将军,领兵攻击匈奴,结果匈奴闻风逃走。

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文帝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反思,认为“结难连兵”造成了中外双方都难以“自宁”,为使“四荒之外”和“封畿之内”的百姓安居乐业,最好的战略是化干戈为玉帛。于是,他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匈奴,要求双方放弃前嫌,“结兄弟之义”。匈奴单于感于文帝主动议和,同意与汉家“和亲”。文帝兴奋地向臣民宣布了此事,他说:“我不英明,未能德化远方,致使方外之国不得安宁。四方之外的人不能安居,国境以内的人不能乐业,这两种过失都是因为我德行浅薄,没有能感化远方。多年来匈奴连年寇边,杀了不少官吏、民众,守边的大臣军官又不了解我的内心想法,常以刀兵相向,这就加重了我的不德。天长日久结下仇怨以致干戈不息,中外双方又怎么会有安宁之日?如今我夙兴夜寐,勤于国事,忧心万民,为此感到心中不安,未尝一日忘掉此事。所以,我向匈奴多次派遣了使节,把我的心意传达给单于。现在单于同意像从前那样与汉和平共处,他考虑到国家的安定和万民的利益,表示要与我共弃前嫌,同谋和平大业,双方结下兄弟情谊,以保天下黎元不受损害。和亲之事已定,从今年开始。”文帝的决策得到了臣民的拥护。和亲之后,汉家与匈奴果然一连多年没有战事。

然而,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冬,匈奴再次袭扰边境,他们三万人入侵上郡(今陕西延安),三万人入侵云中(今山西归化)。文帝便命中大夫令勉为车骑将军,领兵驻守飞狐(今河北广昌),命原楚相苏意为将军,领兵驻守句注(今山西代州),命将军张武屯兵北地,命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扎细柳(今陕西咸阳),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守霸上,命松兹侯徐悍屯兵棘门(今陕西长安),以防备匈奴军队的入侵。文帝大约牢记着四年前与匈奴的“和亲”,他没有命令将士进攻匈奴,匈奴单于似乎也觉得违约生事不大光彩,几个月以后,引兵自行撤去,两家没有打起来。

《史记·孝文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