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史记
45107800000056

第56章 纵横捭阖吞并六国——秦始皇(2)

二十八年,刚开始做皇帝。制定了公正的法律制度,这是天下万物的准则。以此来明确人们之间的关系,使父子同心协力。皇帝神圣明智而又仁义,明白一切事物的道理。向东巡视东部地区,检阅士卒。巡视已经完全结束,就来到了海边。皇帝的功勋,在于辛勤地操劳国家的根本大事。重农抑商,百姓富裕。举国上下,一心一意。器物标准一致,统一书写文字。凡是日月所照,舟车所至,都能完成皇帝的使命,他所作所为没有不符合天下意志的。只有皇帝。根据适当的时机来办理事情。整顿不良的风俗,跨山越水不受地域的限制。优恤百姓,早晚都不懈怠。消除疑虑,制记法令,大家都知道避免触犯刑律。郡守分别管理地方政务,各项政务的处理方法简单易行。采取的措施都很恰如其分,没有不整齐划一的。皇帝圣明,亲自到四方巡视。尊卑贵贱,不逾越等级。奸诈邪恶的现象不许存在。百姓都力求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大小事情都尽全力,不敢懈怠荒忽。不论远近,还是偏僻的地方,都一心做到严肃庄重,正直忠厚,办事有一定的规则。皇帝的德泽,安定了四方。讨伐暴乱,消除祸患,兴办好事,带来福祉。根据时令来安排事情,各种产品不断增多。百姓安宁,不再战争。六亲相安,终身没有盗贼。高兴地遵守国家的教化,人人通晓法律制度。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都是皇帝的领土。西边到达流沙,南边以门朝北开的地方为极限。东边有东海,北边越过了大夏。人们足迹所至,没有不臣服的。功勋超越五帝,恩惠施及牛马,人人得到皇帝的德泽,生活安定平和。

秦王兼并全国,确定了皇帝这一称号,于是抚巡东部地区,到达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随从,他们和始皇在海边谈论秦朝的功德说:“古代称帝的人,领土不过纵横千里,诸侯各自固守自己的疆域,有的朝贡,有的不朝贡,互相侵伐,为暴作乱,残杀无已,然而还是刻金勒石,记载自己的功业。古代五帝、三王,实行的智术教化不一样,法律制度不明确,借助鬼神的威力,来欺骗远方的百姓,实际情况和称号不相符,所以国家命运不长久。人还没有死去,诸侯就背叛了,法令不得推行。如今皇帝统一了四海之内,把全国分为郡具,天下安宁而和谐。发扬光大宗庙的威灵,服膺真理,广布恩德,名副其实地得到了皇帝这一尊号。群臣一起颂扬皇帝的功德,铭刻在金石上,作为后世的楷模。”

立石刻辞结束后,齐人徐市等上书,说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斋戒沐浴,和童男童女寻求三座神山。于是派遣徐市挑选童男童女数千人,到海中寻找仙人。

始皇返回之时,路过彭城,斋戒祈祷,想要从泗水打捞周鼎。让成千人潜入水中寻找,没有找到。于是就向西南走去,渡过淮水,前往衡山、南郡。泛舟江上,来到湘山祭拜。途遇大风,几乎不能渡水上山。始皇问博士说:“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死后埋葬在这里。”于是始皇非常生气,让刑徒三千人把湘山上的树木全部砍光,全山露出红色的土壤。始皇从南郡取道武关回到咸阳。

二十九年,始皇向东巡游。到了阳武博浪沙,被强盗惊吓了一场。追捕强盗,没有抓获,就命令全国大肆搜查十天。始皇登上之罘,镌刻石碑。碑文说:

二十九年,春季第二个月的时候,天气暖和起来。皇帝去东方巡游,登上了之罘,面对着大海。随从的臣属看到这美好的景色,回忆皇帝的丰功伟绩,追念统一大业的始末。伟大的皇帝开始治理国家,制定了法律制度,彰明纲纪。对外教诲诸侯,普施教化,广布惠泽,阐明道理。六国诸侯奸回邪僻,贪婪乖戾,欲壑无厌,残虐杀戮,永无休止。皇帝哀怜民众,就调遣征伐大军,奋武扬威。进行正义的讨伐,采取诚信的行动,武威光耀,远播四方,没有不降服的。消灭了强暴的势力,拯救了百姓,安定了天下。普遍推行严明的法律制度,治理天下,成为永久的准则。真伟大!普天之下,都遵循皇帝的神圣意志。群臣颂扬皇帝的功勋,请求镌刻在石碑上,记载下来,作为永垂后世的法则。

二十九年,皇帝在春天巡游,视察远方。到了海边,就登上之罘,面对着初升的太阳,观望辽阔而又秀丽的景色。随从的臣属都怀念往事,回忆走过的道路是非常光明的。英明法洽最初施行的时候,就对国内的坏人坏事进行了清理,对外讨伐强暴的敌人。军威远扬,四方震动,消灭了六国,俘获了他们的国王。开拓领土,统一天下,消除战乱祸患,永远停止战争。皇帝圣德明智,治理国家,处理政务,毫不懈怠。创立重大的法律制度,明确设置统一的标准器用,都有规则。有职之臣都遵守本分,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事情没有疑猜之处。百姓发生了变化,远处近处都统一制度,自古以来是最好的时代。每人已经确定了固定的职务,子孙后代循守旧业,永远继承这英明的政治。群臣颂美皇帝的恩德,恭敬地赞扬他的伟大功业,请求在之罘山上立碑刻辞。不久,就前往琅邪,从上党回到咸阳。三十年,没有发生重大的事情。三十一年十二月,把腊祭改名叫“嘉平”。赏赐百姓每里六石米、两只羊。始皇易服出行咸阳,四个武士随从。夜间出来时,在兰池遇上盗贼,为盗贼所困逼。武士杀死了盗贼,在关中大肆搜查了二十天。粮价一石达到一千六百钱。三十二年,始皇前往碣石,派燕地人卢生访求羡门、高誓。在碣石城门上刻辞。摧毁城郭,挖通堤防。城门上的刻辞说:

于是调遣军队,诛伐无道,为暴作逆的人被消灭了。用武力平息暴乱,用文治保护无罪的人,全国上下人心归服。加恩论叙有功人员的功劳,连牛马都得到了赏赐,恩惠润泽了大地。皇帝扬威,依靠正义的战争兼并了诸侯,第一次统一了全国,天下太平。拆毁六国的城郭,挖通河堤,铲平险阻。地面上各种军事障碍已经夷平,百姓不再服事徭役,天下安定。男乐于耕种他的土地,女的从事她的家庭手工业,各项事业井井有条。各项生产都蒙受皇帝的惠泽,当地的农民和外来的农民,无不安居乐业。群臣颂扬皇帝的功绩,请求镌刻这一石碑,为后世垂示规范。

派韩终、侯公、石生寻访仙人求取长生不死的灵药。始皇巡行北方边境,从上郡回到咸阳。燕地人卢生被派入海中寻找仙人回来了,因为向始皇报告鬼神之事,就借机献上抄录的图书,上面说:“灭亡秦朝的是胡。”始皇就派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向北攻打胡人,并取河南地带。

三十三年,征发曾经逃亡的罪犯,入赘女家的男子、商人攻取陆梁地区。设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把有罪应当流徙的人派去戍守。在西北方驱逐匈奴。从榆中沿着黄河往东,直至阴山,(在这一地区)设置三十四个县,在黄河附近修筑要塞。又派蒙恬渡过黄河攻占高阙、阳山、北假地带,修筑事障来驱逐戎人。迁徙罪犯,安排到刚刚建立的县邑中。禁止民间祭祀。彗星出现在西方。

三十四年,贬斥听讼断狱不公平的官吏,让他们去修筑长城和戍守南越地区。

始皇在咸阳宫摆酒设宴,70个博士上前敬酒祝寿。仆射周青臣颂扬说:“秦国从前的地域不超过一千里,依靠陛下神灵圣明,平定了天下,驱逐了蛮夷,太阳和月亮所能照到地方,没有不降服的。把各国诸侯的领土置为郡县,人人安居乐业,没有战争之忧,这功业可以流传万世,从远古以来没有人能赶得上陛下的威德。”始皇很高兴。博士齐人淳于越进谏说:“我听说殷周称王天下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和功臣,作为自己的辅助势力。现在陛下拥有天下,而子弟却是平民百姓,偶然出现田常、六卿一样的臣属,无人辅佐,靠什么来挽救呢?事情不效法古代而能长久不败的,我还没听到过。如今青臣当面阿谀,来加深陛下的过错,实在不是忠臣。”始皇把他们的建议交下去讨论。丞相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互相重复,三代的制度不互相因袭,各自都得到治理,不是后代一定要与前代相反,这是时代变化的原因。如今陛下开创了伟大的事业,建立了万世不朽的功勋,本来不是愚蠢的读书人能理解的。况且淳于越说的又是三代的事情,有什么可效法的?从前诸侯竞争,用优厚的待遇招揽游学之士。现在天下已经平定,颁布统一的法令。如今这些读书人不学习现实,而去模仿古代,指责现行的社会制度,惑乱百姓。我李斯冒着死说:古代天下分散混乱,不能统一,所以诸侯同时兴起,人们的言论都称道古代,损害现行的政策,文饰虚言空语,搅乱事物的本来面貌,每人都以为自己的学说是最完善的,非议君主所建立的制度。现在皇帝统一天下,分辨是非,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私自传授学问,一起批评国家的法令教化,听到法令下达,就各用自已的学说去议论,回家时在心里非难,出来时街谈巷议,在君主面前自我吹嘘,沽名钓誉,标新立异,认为超人一等,带着下面一群信徒编造诽言谤语。这种情况不加以禁止,上则君主的权威下降,下则形成党徒互相勾结。禁止出现这种情况才是合适的。我希望史官把不是秦国的典籍全部烧掉。不是博士官所主管的,国内敢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都要送到郡守、郡尉那里焚毁。有敢私语《诗》、《书》的,在闹市处死示众。以古非今的要杀死全族。官吏知情而不检举的,和他同罪。命令下达三十天不烧掉书籍,就在脸部刺上字、成为刑徒城旦。所不烧毁的,有医药、卜筮、农林方面的书籍。如果想要学法令。可以到官吏那里学习。”始皇下达命令说:“就照此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