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
——《荀子·非十二子》
有德行之人以自己的修养不好羞耻,不以被别人诬蔑羞耻;以自己不守信用羞耻,不以被别人不信任羞耻;以自己缺德无才羞耻,不以不被人重用羞耻。不被虚荣所引诱,不被诽谤所吓倒,不被外物所动摇,遵循正道,不被利益所引诱,这才叫真正的正人君子。
高上尊贵不以骄人,聪明圣智不以穷人,齐给速通不争先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
——《荀子·非十二子》
地位尊贵,但不傲视别人;聪明睿智,但不使别人难堪;口才流利,思维灵活,但不凌驾于他人之上;刚强勇敢,但不伤害他人。
人知谨注错,慎习俗,大积靡,则为君子矣;纵性情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
——《荀子·儒效》
人如果知道谨慎行事,又认真地尊重风俗习惯,重视积累善行和磨练自己,就能成为君子;放纵性情,不去努力学习,就将成为小人。
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
——《荀子·儒效》
志向远大,想问题公正客观,行为善良,通晓各类事务的基本原则,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大儒”了。
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
——《荀子·儒效》
有德行的人说话应有一定的分寸,行为有一定的原则。
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荀子·儒效》
伟大的人物也是从普通的人不断地提高自己而逐渐成长起来的。
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势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必为顾下矣。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
——《荀子·儒效》
有德行的人效法古代圣王,推崇礼义,谨慎地做臣子,而使主上得到人的尊重。当君主用他时,他在朝廷内会做一个称职的臣子;不用他时,他就退居民间,编入户籍册上,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即使穷困,处在饥寒交迫之中,也不会用歪门邪道去贪财谋利;贫穷到无立锥之地的程度,也知道要维护国家大义。
苟慎其道,天下可有。
——《韩非子·初见秦》
如果在道义上能够谨慎行事,就可以拥有天下。
不听窕言,不受窕货。
——《韩非子·难二》
不要听信悦耳假话,不要无功受禄。
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知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
——《韩非子·观行》
人有时眼睛看不见自己,所以要用镜子来照自己的脸;有知识却难以正确认识自己,所以要用真理来纠正自己的错误。
宫有垩,器有涤,则洁矣。行身亦然,无涤垩之地,则寡非矣。
——《韩非子·说林下》
房子有白粉粉刷,器皿要经常洗涤,就会清洁。自身修养也是这样,经常清洗的地方,缺点自然就会很少。
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韩非子·喻老》
知道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认识别人,而在于正确解剖自己。
今举动而与天下为雠,非全身长生之道也,是以行轨节而举之也。
——《韩非子·解老》
人的行为如果和天下人结仇树敌,这不是保全自身延长生命的做法,所以要节制自己的行为,并引导天下人共同遵循。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
——《韩非子·内储说上》
有品德的人不掩蔽别人的美德,不议论别人的丑行。
博学而不自反,必有邪。
——《管子·戒》
博学多才但不自我反省,必定会走歪门邪路。
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
——《管子·戒》
如果以道德立身,就不会被各类物色之事所迷惑。
所求于己者多,故德行立。
——《管子·君臣》
如果要求自己严格,那么高尚的品德情操便可树立起来。
沉于乐者洽于忧,厚于味者薄于行。
——《管子·中匡》
沉溺于吃喝玩乐,就会丧失德行。
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
——《管子·小称》
善于自我批评的人,人们是不会怪罪的。
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
——《管子·小称》
只担心自己没有善行,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
治身之节者,惠也。
——《管子·小称》
修养自身的人,将终身受益。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
——《管子·牧民》
不能成功的事不做,不可得到的利益不求,不担任不能持久的地位,不能再行的事不继续。
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是谓中得。
——《管子·内业》
不要用外物扰乱感官,不让感官扰乱想法,这就是心有所得。
形不正德不来,中不静心不治。
——《管子·内业》
体形不端正,品德不会来;思想不平静,心不会得到治理。
我心治,官乃治;我心安,官乃安。
——《管子·内业》
思想得到修炼,五官也会得到修炼;心境安宁,五官也安宁。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老子》
因为自己不争,所以别人也不能与他相争。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老子》
具有高尚品行的人,就像刚生的婴儿一样纯真。
重积德,则无不克。
——《老子》
注重修养提高品德,就没有战胜不了的事情。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老子》
道德低下的人总爱表现自己有德,便也就没有道德。
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死矣。
——《老子》
如果舍弃仁与爱,只讲勇武;抛开节俭克制,一味贪得无厌;舍弃谦居于后,只想凡事占先,那就会无路可走。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老子》
万物兴旺却不自我夸耀,生养万物却不拥为己有,尽力做事却不把此当作资本,事业成功却不居功自傲。因为不居功自傲,功绩才不会远离它。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燿。
——《老子》
伟大的人物应该是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率直而不放肆,明亮而不刺眼。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扇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老子》
最好的善要像水一样。水施惠万物却不争夺殊荣,呆在众人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的善是不可挑剔的。为政要像水那样谦恭敬下,思想要像水那样深沉平静,交友要像水那样亲密无间,说话要像水那样讲究信用,治理国家要像水到渠成那样处理事务,做事要像水那样发挥所长,行动要像水那样善于把握时机。
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
——《庄子·山木》
有德行的人,既不抢夺,也不偷人。
至人之用心若镜。
——《庄子·应帝王》
有道德的人心就像镜子一样明亮纯洁。
至人不留行焉。
——《庄子·外物》
最有修养的人不固执自己所做的事。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庄子·德充符》
只要有过人的德行,即使有残缺的形貌也会被人忽略。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庄子·缮性》
不因为享有高官厚禄而丧失斗志,不因为穷困贫乏而不思进取。
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庄子·庚桑楚》
最高尚的礼仪是不把别人当外人,最符合道义的做法是不受外物的诱惑,最高的智慧是彼此真诚相待,最好的仁爱是不分亲疏,最大的信任不是用金钱做抵押。
有恒者,人舍之,天助之。
——《庄子·庚桑楚》
品德一贯高尚的人,会众望所归,会得到上天的帮助。
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
——《庄子·渔父》
爱好处理大事,打破常法常规,谋取个人功名,叫做巧取豪夺;自以为是,独断专行,为了个人私利而侵害别人,叫做贪婪;看见错误却不肯改掉,听到批评反而依然我行我素,叫做执拗;别人意见和自己相同就可以,不和自己相同,即便是好的也认为它不好,这叫做自尊自大。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庄子·让王》
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牵累;真正自得的人,失去利禄也不忧虑;内心有很好修养的人,没有官位利禄也不感到惭愧。
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庄子·刻意》
思想平静恬淡,忧患和邪恶的意识才能不侵袭头脑。
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
——《庄子·刻意》
言必谈仁义忠信,行必恭俭推让,为的是加强个人的修养罢了。
无以巧胜人,无以谋胜人,无以战胜人。
——《庄子·徐无鬼》
不要依靠巧言去胜过他人,不要依恃阴谋去胜过他人,不要依靠武力去胜过他人。
生无爵,死无谥,实不聚,名不立,此之谓大人。
——《庄子·徐无鬼》
活着的时候没有爵位,死了的时候没有追认的封号,一生不愿聚攒钱财,不肯建树名声,这样的人才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
——《庄子·天下》
以仁来布施恩惠,以义来治理国家,以礼来制约行为,以音乐来陶冶情操,面貌温和慈祥,这样的人才是品德高尚之人。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
——《庄子·天下》
不把奢侈之风留传后世,不浪费能源,不炫耀礼法制度,用严明纪律约束自己,以此来应付社会的急难。
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人间世》
懂得修养自己身心的人,痛苦的情感不能改变他的心境,知道有些事情无能为力而安之若素,这就是修养德性到了极点。
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
——《庄子·人间世》
美好的品德需要长时间的修养,品德的恶劣往往快得使人来不及改正,对此不得不谨慎。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庄子·人间世》
古时候的伟大人物,都是先使自己具备了好的思想修养,然后才去培养要求别人的思想修养。
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巴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
——《庄子·则阳》
伟人在穷困的时候,也能够使家人忘掉贫困;他官运亨通的时候,也使王公贵族忘掉自己的高官厚禄而变得谦逊。喻指道德高尚的人不仅自身高洁,还要能影响教育其他人。
量腹而食,度身而衣。
——《墨子·鲁问》
依据自己的肚量决定吃多少东西,依据自己的身材决定穿多大尺寸的衣服。比喻人应有自知之明。
批扦之声,无出之口。
——《墨子·修身》
批判、嫉妒的话,从不说出。喻指修身养性。
见毁,而反之身者也。
——《墨子·修身》
听见诋毁,应该自我审视自己。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士人虽然有学识,但是品行却是最根本的。
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
——《列子·说符》
语言美好,回响也美好;语言肮脏,回响也恶劣。
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列子·说符》
形体弯,影子就随着弯曲;形体直,影子就随着方正。
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
——《列子·说符》
知道言行的后果,就可谈论修身处事了。
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
——《列子·说符》
人要是没有德行,只知道吃饭,就和鸡狗没什么区别。
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
——《阮子》
君子在闲暇时就思考道义,小人在空闲时则想邪门歪道。
恶言不出口,苟语不留耳。
——《邓析子》
坏话不说出口,乱语不留耳际。喻指修养身心。
弗虑胡获,弗为胡成。
——《尚书·太甲下》
不思虑修养,就不能成为有修养的人;不去作为,则不能有所成就。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尚书·舜典》
正直而温和,宽宏而严肃,刚强而不残暴,随意而不骄傲。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
对人不求全责备,自我检查惟恐不到位。
不役耳目,百度惟贞。
——《尚书·旅獒》
耳目不被声色所引诱,只有贞洁才是所追求的。
恭作肃,从作义,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
——《尚书·洪范》
恭敬就会严肃,有序就能理顺,明白就会聪慧,聪敏就有谋略,通达就可以成为圣人。
修己而不责人。
——《左传·隐公二年》
修养自己而不责备别人。
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盼者,鲜也。
——《左传·隐公三年》
受宠爱不骄矜,既骄矜能安于地位下降,地位下降没有遗憾,既遗憾能自安自重,这样的人太稀少了。
弃德崇奸,祸之大者也。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抛弃德行,推崇奸恶,这是大祸害。
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因为小的过失来掩盖好的品德。
无德而福隆,犹无基而厚墉也,其坏也无日矣。
——《国语·晋语》
无德而得到福的人,就好像没有地基却垒厚墙,用不了几天就会倒塌。
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国语·鲁语》
追求安逸会使人行为无节制,从而忘掉道德,产生邪恶之心。
以小怨置大德。
——《国语·周语》
因为小的怨恨,而丢弃大的德行。
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
——《晏子春秋·外篇八》
道德高尚的人会独自反省,睡觉时也内心无愧。
称身居位,不为苟进;称事受禄,不为苟得。
——《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根据自己的能力再决定担任何职,不勉强做自己不称职的工作;根据自己的功勋再领报酬,不无功而受禄。
身无以用人,而又不为人用者,卑。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自己没有能力领导别人,而又不愿让别人领导的人,品格是最卑微的。
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
——《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富贵时不傲慢待人,贫穷时也不改变自己的品行。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战国策·燕策》
忠厚之人不以诋毁别人来抬高自己,仁义之士不会以危害别人来争功名利。
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
——《战国策·秦策一》
道德修养不高的人,不可以领导人民。
能辞万钟之禄于朝陛,不能不拾一金于无人之地;能谨百节之礼于庙宇,不能不弛一容于独居之余。
——战国·慎到《慎子·君人》
能够放弃高官厚禄在朝堂之上的人,却不能做到在无人之处不贪图小便宜;能够在严肃的祭祀场合对各种礼节都十分谨慎,却不能够在独自一人时做到仪表上的一丝不苟。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战国·楚·屈原《离骚》
人们各有所爱,我唯独喜好的是经常修身养性。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战国·楚·屈原《离骚》
为什么过去的芳草,如今变成了贱草!难道有其他的原因吗?都是因为没有很好修养所害的。
农夫比粟,商贾比财,烈士比义。
——战国·鲁·尸佼《尸子》
农民比谁的粮食多,商人比谁的钱财多,有志之士比谁的道德品行高尚。
人皆知砺其剑,而弗知砺其身。
——战国·鲁·尸佼《尸子》
人都知道磨利自己的剑,却不知道修练自己的品行。
欲论人者,必先自论。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先己》
想要评论别人,必须先评价一下自己。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自知》
要想知道物体是否平顺笔直,就必须借助于水准器和绳墨;想要知道对象是否方正浑圆,就必须依靠直角尺和圆规;君主要正确认识自己,必须要有敢于批评、直言不讳的臣属。
厚于财物,必薄于德。
——《孔丛子·抗志》
一心追求金钱的人,必定不在乎自己的品德。
彼人也,我人也,称其言,履其行,夜思之,昼行之,恶有不至者乎?
——《孔丛子·居卫》
尧舜是人,我也是人,像他那样说话,夜晚反思,白天去做,怎么不能成为圣人呢?喻指只要努力完善自己,人人皆可为尧舜。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学记》
知道不足,然后能够自我反省;知道困难,然后能自强不息,知难而进。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礼记·坊记》
品行高尚的人尊重别人而不在意自己,首先为别人着想然后才想到自己。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有德行之人不对人举止不得体,不对人态度不端庄,不对人说话无礼貌。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
——《礼记·表记》
仁慈的人乐于仁道,聪明的人使行为有利于仁道,害怕犯罪的人勉强地执行仁道。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礼记·中庸》
端正自己而不要求别人,就没有怨悔。上不埋怨天,下不怨怪他人。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礼记·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