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恶盈而好谦。
——《易经·泰传·谦》
人们往往都是讨厌骄傲自满而喜欢谦虚的人。
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
——《易经·系辞下》
言行一致是道德的基本,谦虚是道德的根本。
劳谦,君子有终,吉。
——《易经·谦卦》
有功劳而且谦逊,道德高尚之人就可以把事情办到底,并取得好结果。
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易经·乾》
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自大,地位低下也不悲观忧愁。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
——《诗经·毛诗》
骄傲之人总是得意忘形,谦虚之人常常居安思危。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
——《孝经·诸侯章》
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自大,地位显赫就不会有危险。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
做人,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
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论语·宪问》
说大话而不觉得惭愧的人,那让他去做就更难了。
如有周公之材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己。
——《论语·颜渊季路侍》
假如具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容貌,却骄傲和自私,那么其余的也就不值得重视了。
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论语·泰伯》
有好像无,实好像虚,即使有人冒犯了他,也不去与人计较。比喻有学问的人往往表现得十分谦虚。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论语·泰伯》
向比自己能力小的人请教,向比自己学问浅的人请教。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论语·季氏》
做人,以骄傲为快乐,以游荡为快乐,以荒淫为快乐,一定有所损害于自己。
无伐善,无施劳。
——《论语·公冶长》
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把辛劳施加在别人身上。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
君子安泰但是不骄傲,小人因为骄傲而不安泰。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做人没有同情怜悯之心,不是真正的人;没有羞耻之心,不是真正的人;没有谦虚礼让之心,不是真正的人。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离娄上》
人的思想弊病,就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之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
——《孟子·离娄下》
不论做人,还是做事,骄傲自大的声调和表情,将会把人拒绝在千里以外。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荀子·修身》
吃苦的事要争先恐后,享乐的事要谦虚礼让。
身不肖而诬贤,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
——《荀子·儒效》
自身的品德低劣而却以为了不起,这就好比驼背要挺直身子。
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儒效》
做事能不任由性情,这样就可以提高自身修养,聪明且又能虚心好学,就会成为有才能的人。
信而不见敬者,好专行也。
——《荀子·荣辱》
言行一致却不被别人尊敬,是因为独断专行的原因。
直立而不见知者,胜也。
——《荀子·荣辱》
品行端正却没有知己的人,是因为盛气凌人的缘故。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荀子·荣辱》
凡是争斗的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屏五兵也。
——《荀子·荣辱》
傲慢和轻薄的人,必然会招引祸殃;恭敬而节俭的人,才能免除祸患。
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廉,任重而不敢专,财利至则善而不及也。
——《荀子·仲尼》
位高显贵却不妄自尊大,得到信任却处处避嫌,担当重任却不独断专行,得到奖赏但任务还远远不及。
知而好谦,必贤。
——《荀子·仲尼》
聪明而且谦虚的人,必定是道德高尚的人。
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
——《荀子·不苟》
道德高尚之人地位虽然尊贵,但态度谦恭,心虽小但道德却广阔高尚。
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亡人好独。
——《荀子·大略》
迷失了方向却不愿问路的人,掉进水里却不愿寻求摆脱危险方法的人,这种行将毁灭之人就是因为只相信自己。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荀子·宥坐》
凶恶而又自满的哪有不倾覆的呢?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韩非子·说林上》
做好事却不以道德高尚自誉的人,这种人做什么事能不美好呢?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
——《韩非子·说林上》
即使像管仲这样的圣人,隰朋这样的智者,世间也有他们所不知道的,拜老马和蚂蚁为师。比喻聪明人也应随时虚心请教。
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
——《韩非子·初见秦》
不知道却随便乱说,是不明智的做法;知道了却不言语,是没有尽心竭力。
处小弱而重自卑损之谓“弱胜强”也。
——《韩非子·喻老》
处在弱小的地位却能做到谦恭,这就称做“以弱胜强”。
人心之变,有余则骄,骄则缓怠。
——《管子·重令》
人的思想很容易发生变化,如果富足了就会骄傲,骄傲了就会懒惰。
矜物之人,无大士焉。
——《管子·法法》
傲慢无礼的人,是无本事的人。
强而骄者损其强,弱而骄者亟死亡。
——《管子·白心》
强大而骄傲就会削弱其势力,弱小且骄傲就会加剧灭亡。
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管子·形势》
傲慢无礼独断专行,是做一切事的祸根。
泽之身则荣,去之身则辱。
——《管子·小称》
如果自身恭敬谦逊就受人欢迎,要么就会被人鄙弃。
审去之身,虽兄弟父母,可化而使之恶。
——《管子·小称》
如果自己没有谦虚敬爱之心,那么即便是兄弟父母,也会招来他们的怨恨厌恶。
见贤能让,则大臣和同。
——《管子·立政》
见到道德高尚之人能够谦让,那么大臣之间就会和睦团结。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老子》
自己看自己的人不能明辨对错,自以为是的人分不清是非。
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
有自知之明却不自我显示,自我珍爱却不唯我独尊。
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
会用人的人常常谦恭礼让。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
有钱有势而且又骄横傲慢,必然会给自己留下灾祸。
人之道,为而弗争。
——《老子》
做人的道理,即使做出了成绩也不与人争功。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老子》
知道却像不知道,这是最好的;不知道却装作知道,这是做人最大的弊病。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老子》
知道自己强大,却表现柔弱,可算是天下最有力量的人了。比喻为人谦虚,才有力量。
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母伐。
——《老子》
胜利了不要骄傲,不要狂妄自大,不要自我夸耀。
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老子》
有道德修养之人办好事情而不居功自傲,成功了也不把荣誉据为己有。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
因为成功却不居功自傲,所以功劳就不会失去。
弗矜故能长。
——《老子》
不骄傲自大就能够进步。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老子》
因为不与别人争,所以谁也不能够争过他。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老子》
不固执己见,所以看事物格外清楚;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建功立业,不骄傲自大,所以能日日进步。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老子》
想要位于人民之上,一定要用谦恭的言辞对待他们;想要领导人民,一定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后边。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
长江大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众多河流汇集的地方,是因为它们能够处在低下的位置,所以才能够成为众多河流之聚集地。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老子》
如果成功了还怀着尚有缺陷之意,那么作用就永远不会丧失。
功成而弗居。
——《老子》
成功了也不要骄傲自大,以功臣自居。
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时自利也。
——《庄子·让王》
不要因别人地位低下就自高自大,也要不因逢时得势就谋求私利。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人间世》
人们都知道显示自己才能的用处,却并不知道自认为没有本领而有最大的用处。比喻谦虚的功效。
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
——《庄子·盗跖》
权势高即使为天子也不应因此而骄傲待人,财产再富有也不应因此去戏弄别人。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安往而不爱哉!
——《庄子·山水》
行为贤德却没有自我炫耀之心的人,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所谓暖姝者,学一先生之言,则暖暖姝姝,而私自说也。自以为足矣,而未知未始有物也。
——《庄子·徐无鬼》
所谓骄傲自满的人,常常只学了一位先生的言论,就骄傲自满,而且自以为是并自己认为这就够了。
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
——《庄子·徐无鬼》
若以贤者自居盛气凌人,就不会得到别人的拥护;而有贤能并谦恭待人,一定会受到众人的拥戴。
行而自炫,人莫之取也。
——《墨子·公孟》
做一点事就自我炫耀,这种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
——《列子·说符》
如果自以为是,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因而就会孤立无援。
除害在于敢断,得众在于下人。
——《尉缭子》
铲除祸害必须果敢善断,能得众人拥护必须谦恭待人。
不祥在于恶闻己过。
——《尉缭子》
不吉利在于不愿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
土处下,不争高,故安而不危;水流下,不争疾,故去而不驰。
——《文子》
土地位于低处,不与山争高位,因而能安定没有危险;水往低处流,不力求快速,所以能平缓地流淌。比喻谦虚能够使人进步。
骄涅矜侉,将由恶终。
——《尚书·毕命》
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炫耀的人,将不会有好的结局。
有其善,丧厥善;矜其能,丧厥功。
——《尚书·说命中》
把好事据为己有,这好事就失去了;炫耀自己的才能,这功劳就丧失了。
谓人莫若己者亡。
——《尚书·仲虺之诰》
如果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那么此人必然要失败。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仲虺之诰》
善于学习别人收获就会多,自以为是所得就越少。
侮慢自贤,反道败德。
——《尚书·大禹谟》
对别人傲慢,自诩圣贤,这叫违反道义,品德恶劣。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尚书·大禹谟》
如果你不自视清高,就不会有人与你争高下;如果你不居功自傲,就不会有人与你争功劳。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骄傲自满会招来灾祸,谦虚谨慎会受到益处。
轻则寡谋,骄则无礼。
——《国语·周语》
轻举妄动的人缺乏思考,骄横的人待人无礼。
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
——《国语·越语》
强大而不骄傲自大,取得成绩却不自耀有功。
富而不骄者鲜。
——《左传·定公十三年》
富贵而且不骄横傲慢的人很少见。
君子不欲多上人。
——《左传·桓公元年》
品德高尚的人是不愿意凌驾于他人之上。
骄奢淫佚,所自邪也。
——《左传·隐公三年》
骄傲、奢侈、放荡、安逸,所有这些都是在走邪路。
睹贤不居其上。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主动让贤不居于贤能的人之上。比喻谦恭礼让。
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争权夺利的人必定会遭受祸患;谦恭礼让的人必定得到幸福。
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
——《战国策·齐策》
身居高位而名不副实的人,由于喜欢虚名,必定骄横傲慢行事。
据慢骄奢,则凶从之。
——《战国策·齐策》
如果傲慢骄横,那么灾祸必然跟随而至。
矜功不立,虚愿不至。
——《战国策·齐策》
居功自傲的人往往不能有所建树,凭空幻想往往是无法实现愿望。
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
——《战国策·秦策》
胜利了却不骄傲,所以能令人佩服;约束自己不发怒,所以能使周围的人依从拥护。
贤者任重而行恭,知者功大而辞顺。
——《战国策·赵策二》
道德高尚之人,肩负重任而举止谦恭,有学识之人功绩显著而言辞谦和。
海与山争水,海必得之。
——战国·慎到《慎子》
大海与高山争取水,大海肯定能得到水,因为海的地势低于山的地势。比喻谦虚就能受益。
利锥不知方凿。
——战国·鲁·尸佼《尸子》
尖锐的锥子不知道还有方凿。比喻自以为是。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谨听》
不知道却假装都知道,这是各种灾祸的根源。
自大而不修其所以大,不大矣。
——《孔丛子》
如果自以为伟大,但却不履行自以为伟大的言行,那么这就不是真正的伟大。
君子不以己所能者病人,不以人所不能者愧人。
——《礼记·表记》
道德高尚的人不会以自己的长处去责求他人,更不会以别人的短处去羞愧他人。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礼记·表记》
品德高尚之人不会夸大自己所做的好事,也不会自己炫耀自己的功劳成绩。
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骄傲不可以滋长,私欲不可以放纵;志向不可以自满,欢乐不可以过度。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礼记·曲礼上》
虽有渊博的知识却仍然十分谦逊,有许多好的品行却仍然不松懈,这种人可以称为君子。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
——《礼记·坊记》
如果有优点就归于别人,有缺点就归于自己,那么百姓就会彼此相互谦让。
径步窄处,须让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须留三分与人食。
——《史典·愿体集》
如若走到狭窄的地方,应当让一步请别人先走;吃到美味佳肴时,应留三分请别人吃。比喻谦和礼让。
能不自夸,则其德益厚。
——《史典·愿体集》
如能够不自我夸耀,那么他的品德就会更加高尚。
虽智必质,然后辨之;虽能必让,然后为之。
——汉·刘向《说苑·敬慎》
虽然很聪明也必须问清楚,然后去辨别是非;虽然有才能但也应当谦让,然后再去做。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
——汉·刘向《说苑·法诫》
既道德高尚又能保持谦恭的人,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罪不与死期而死自至。
——汉·刘向《说苑·法诫》
骄傲的人往往不会想到有罪过,而罪过却自己找来了;犯罪的人常常没有料到会丧生,而死路却等着他。
高上尊贵,无以骄人。
——汉·刘向《说苑》
为人,即使高位尊贵,也不可傲慢无礼对待人。
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
——汉·刘向《诫子书》
如果得到幸福就骄傲奢侈,那么就会祸患降临。
骄溢之君无忠臣,口慧之人无必信。
——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
骄横自满的国君身边不会有忠臣,能说会道的人,往往说话不算数。
满如陷,实如虚。
——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
满了好像还不足,充实了好像还空虚。比喻谦虚不自满。
多闻博辨,守之以陋。
——汉·刘安《淮南子·道应训》
虽见多识广,而且学问渊博,但仍然表现得学识浅陋。比喻谦逊处事。
矜恒生于不足,华诬生于矜。
——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
骄傲和悲痛来自于对知识认识不足,华而不实来自于骄横傲慢。
大富则骄,骄则为暴。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度制》
如果十分富有就会使人骄横任性,而骄横任性就会暴虐行事。
山林不让椒桂,以成其崇。
——汉·桓宽《盐铁论·刺议》
因为山林不排斥椒树、桂树的生长,所以才成为高大的密林。比喻谦虚才会有所成就。
自后者人先之,自下者人高之。
——汉·扬雄《法言·寡见》
自己以为在人之后,别人会以你为先进;自己认为不如别人,别人会觉得你高人一等。
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小人好己之好,而忘人之好。
——汉·扬雄《法言·君子》
有道德的人看重别人的优点,却忘了自己的长处;品行低劣的人只看见自己的优点,却忘了别人的长处。
君子有主善之心,而无胜人之色。
——汉·韩婴《韩诗外传》
品行高尚之人有做好事之心态,外表却没有要超越他人的神态。
持满之道,抑而损之。
——汉·韩婴《韩诗外传》
保持兴旺局面的方法,是要谦虚而节俭。
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
——汉·韩婴《韩诗外传》
有品行的人道德高尚,为人却很谦逊,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每自多者,出人不远矣。
——汉·韩婴《韩诗外传》
自以为很了不起的人,却不会比别人强多少。
事轻葭莩,功薄蝉翼。
——汉·蔡邕《让高阳侯印绶符策》
做好事要像葭莩一样微小,把功劳看得像蝉翼一样轻薄。比喻谦虚求实。
崇让则人不争。
——汉·马融《忠经·广至理》
崇敬谦虚礼让人们就不会相互争夺。
毋道人人短,毋说己己长。
——汉·崔瑗《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