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品行好之人品德高尚,但外表好像很愚钝。比喻谦虚不骄傲。
不以尊贵骄人。
——汉·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
不要以自己地位显贵而骄横慢待别人。
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
不炫耀自己的才干,耻于夸大自己的贤德。
不伐己功,不矜其能。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不炫耀自己的功绩,不夸大自己的才能。
炎炎者火,隆隆者绝。
——汉·班固《汉书·扬雄传》
目无一切的人,必将走向灭亡。比喻骄傲之人必定失败。
礼让一寸,得礼一尺。
——三国·魏·曹操《礼让令》
如果谦逊地让出一寸,就会得到一尺的回报。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三国·蜀·诸葛亮《将戒》
不应有才能就自傲而看轻他人,不应因为受宠就盛气凌人。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出师》
不要因为自身显贵就不尊重别人,不要因为自己有独到的见解就不听取大家的意见。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有学问的人之间互相看不起,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斯不自见之患也。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如果每个人都以自己的长处,来相比轻视他人的不足,那是一种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毛病。
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
——三国·魏·曹植《当欲游南山行》
东海之所以宽广深邃,就是因为它地势低下而且能容纳百川之水。比喻谦虚才有所得。
谦谦君子德,罄折何所求。
——三国·魏·曹植《箜篌引》
谦逊是有德行的人的美德,有此便别无它求。
见人而不自见者,谓之朦。
——三国·魏·徐干《中论》
只是看见别人的缺点却看不见自己的不足,这叫作糊涂。
自贤者,天下之善言,不得闻于耳矣。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
自以为聪明贤德的人,天下所有的忠善之话,都会听不进去。
舆遇三人则下之,遇二人则式之。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
如果坐车碰到三个人就应下车以示谦逊,若遇见两个人也应从车上站起来以示敬意。比喻谦虚待人。
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骄人。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子路初见》不要认为自己做不到就怀疑他人,也不要认为自己做到了就轻视他人。
善以不伐为大。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
做人,做好事是以不自己炫耀为最重要。
矜功伐能,好以陵人,是以在前者人害之,有功者人毁之,毁败者人幸之。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释争》
如若把功绩当成资本而夸耀自己的才能,且地位在大家的之上,就会遭到他人损害,即使有功劳,别人也会诋毁他,遭到失败别人就会幸灾乐祸,谁也不同情他。比喻谦虚可免除灾祸。
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
——三国·魏·阮籍《达庄论》
喜欢自己吹嘘夸大自己的人是不会成名的,自己树立自己的人也不会立得住。
不以智轻俗,不以人废言。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刘传》
不要因为自己聪明就轻视普通人,不要因为发表意见的人有缺点就不接受他的正确意见。
度德而让,古人所贵。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袁绍传》
辨别自己的才能而把位置让给别人,这是前人所尊崇的高尚品德。
不以人之坏自成,不以人之卑自高。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记》裴松之注引《献帝传》不借别人的失败来炫耀自己的成功,不要以别人的卑微来衬托出自己的高大。
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贺劭传》
愿意听取批评的人,过错就会日益减少,状况也会越来越好;而只爱听别人赞扬的人,声誉就会日益下降,灾祸也将来临。
圣人不以智轻俗。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
圣贤的人不会认为自己有才智就轻视普通人。
未有损己而不光大,行非而不伤败。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
只有谦虚的人才可以发扬光大他的优点,而行为低劣的人必然要失败。
心虚体自轻,飘飘若仙步。
——晋·何敬祖《杂诗》
只有谦逊的人身心才会轻松自如,飘然愉快如神仙。
推分得天和,矫性失至理。
——晋·左思《招隐诗》
谦虚礼让才能使天道和顺,固执任性就会失去真理。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晋·张华《励志诗》
高山不排斥尘埃,江河不嫌弃细流。比喻谦虚才能有所成就。
矜己任智,是蔽是欺。
——晋·陆机《丞相箴》
自我夸耀并且又刚愎自用,这是蒙蔽和欺骗自己。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居傲,则去之者多。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
只要谦虚律己,跟从你的人就多;因为骄横傲慢,离开你的人就会多。
浅见之家,偶知一事,便言已足。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
学识浅薄的人,偶尔得知一件事,便说自己已经足够了。
出不辞劳,入不数功。
——晋·葛洪《抱朴子·臣节》
出门在外时不推辞任何辛苦,返回时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畏盈居谦,乃终有庆。
——晋·葛洪《抱朴子·臣节》
做人要警惕自满并保持谦逊,才能最终获得幸福。
圣人不以独见为明。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申屠刚传》
品德高尚之人不把自己的见解看作是最明智的。
人毁其满,神疾其邪。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蔡邕传》
人失败源于骄傲自满,精神毁灭来自于心智错乱。
义者无敌,骄者先灭。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
主持正义的人天下无敌,骄横狂妄的人首先失败。
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傲。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传》
若生来就富有的人,那么容易骄横跋扈,若生来就地位高贵的人,那么容易盛气凌人。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
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南朝·梁·萧绎《金楼子·戒子》
不要议论他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
夫人有善,鲜不子伐;有能,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陵人。
——南朝·梁·萧绎《金楼子·戒子》
普通人如果有优点,很少有不自夸的;有才干,很少有不自傲的。夸耀自己就会掩饰别人的长处,自以为是就会轻视别人。
居家之方,惟俭与约;立身之道,惟谦与学。
——南朝·梁·萧绎《金楼子·立言》
管理家务的最佳途径,只有勤俭和节约;处事立身的最好原则,只有谦逊与学习。
过而不文,犯而不校,有功而不伐。
——隋·王通《文中子·天地》
有缺点不掩饰,犯错不计较,有功却不自傲。
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唐太宗《帝京篇十首》
平常人的原则都是讨厌身居高位的人,因此必须谦逊待人,力戒骄傲自满。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唐·魏征《论时政疏·第二疏》
要戒惧骄傲自满,就要经常想到大江大海是百川汇集而成的。
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
——唐·魏征《群书治要·尚书》
骄横自满的人,往往招来损害;谦逊谨慎的人,往往能得到好处。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若诚心待人,即使像吴越那样对立的国家也可以一致起来;若傲视一切,即使关系亲密也会成为陌生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若想到身居高位的危险,就会时时牢记谦逊而自励。
自足者不足,自明者不明。
——唐·魏征《群书治要·下视》
自认为知识渊博的人其实是知识浅陋,自认为聪明的人实际上不聪明。
地洼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
——唐·魏征《群书治要·老子》
因地势低,所以水可以流入;若人谦和礼让,就会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
——唐·魏征《群书治要·体论》
天从来不自以为高远,而人们推崇它的崇高;地从来不自以为厚,而人们推崇它的宽厚。比喻谦虚之人定然受到他人尊崇。
勿以己才而笑不才。
——唐·房玄龄《晋书·殷仲堪传》
不要以为自己有才能而去讥笑别人的不足。
谦虚温谨,不以才地矜物。
——唐·房玄龄《晋书·郑默传》
做人要谦虚、温和、谨慎,不要以自己的才能和地位在别人面前炫耀。
虽名位转优,而恭恪愈至。
——唐·李延寿《南史·刘怀肃传》
虽然名誉地位变得优越了,但是接人待物还是应该谦虚谨慎。
恃才傲物,宜谥曰骄。
——唐·李延寿《南史·萧子显传》
自认为才气过人而目空一切,应称之为骄傲。
恭德慎行,为世师范。
——唐·李延寿《北史·杨播传论》
品行谦虚谨慎,才可以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不要以为自己有钱有势就可傲视他人,也不因别人贫寒低贱就轻视他们。
处世忌太洁,圣人贵藏辉。
——唐·李白《沐浴子》
为人处世忌讳过分清高,聪明之人可贵之处在于不炫耀自己。
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唐·杜甫《木皮岭》
才知五岳之外,还有其他名山。比喻天外有天,做人应谦虚处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道季节变化,一到春天降临,它随微风在夜深人静时来到人世间,不声不响地滋润着万物。比喻乐于做好事的人从不自我夸耀。
自谓理且安者,则自骄自满,虽安必危;自谓乱且危者,则自戒自强,虽乱必理。
——唐·白居易《策林一·美谦让》
若自己以为治理得有秩序并且平安无事,就骄傲自满,这种安定必定危险;若自己以为治理得很乱并且充满危险,就会警惕性很强,这种危险必定会转为平安。
勿恃己善,不服人仁。勿矜己艺,不敬人文。
——唐·皮日休《耳箴》
不要自以为是很优秀,因此就不佩服别人的优点。不要夸耀自己才能过人,从而就不佩服别人的长处。
为而不矜,作而不恃。
——唐·皮日休《手箴》
做出了成绩并且不自我炫耀,不自以为是。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亦昏。
——唐·陈子昂《感遇》
喜欢自我吹嘘的人,往往给自己增加负担;而自以为聪明的人,就只能使自身变得愚蠢无知。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唐·张九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高风亮节的人必然受到人们的敬重,虚心克己必为天下人所传诵。
恃才能深藏而不市。
——唐·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拥有才能深藏于内并且不在别人面前自我炫耀。
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
——唐·韩愈《争臣论》
学识渊博且见闻广泛,却并不希望名扬天下。
巨匏坚而无窍,不可以盛物。
——《昌黎集》
大瓜虽结实却没有空余之处,也不能装任何东西。比喻人如自满就不可能学到更多知识。
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
——唐·柳宗元《与肖翰林挽书》
才干不能超过同辈人,声誉不能盖过当世人。
虚己而乐闻。
——唐·刘禹锡《魏生兵要述》
虚心克己的人,就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无猖狂以自彰,当阴沉以自深。
——唐·王勃《黄帝八十一难经序》
不要狂妄自大且自我炫耀,应当深沉且虚心自省。
业大者易骄,善始者难终。
——唐·吴兢《贞观政要·征伐》
事业上有大成就的人就容易骄傲,虽有好的开始却难以有好的结局。
己之虽实,其容若虚。
——唐·吴兢《贞观政要·谦让》
自己虽然实力很强,表面看来却很谦虚。
日知其所不足,月无忘其所能。
——唐·吴兢《贞观政要·规谏太子》
每日要知道自己有不足之处,每月不要忘记自己的长处。
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做人处事尽量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的原因,而不要埋怨和责怪别人或者下属。
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听到别人有优点,就好像是自己也有一样。
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
——唐·吴兢《贞观政要·择言》
愚昧昏庸之人,都会在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才能。
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
——唐·孔颖达《对论语问》
自己虽然有能力,却不狂妄自大,仍要向能力小的人学习,寻求能干的事。
让一得百,争十失九。
——唐·马总《意林》
谦逊退让一步就会得到百倍回报,争抢十件东西就会失掉九件。
勿谓我尊,而傲贤慢士;勿谓我智,而拒谏矜己。
——唐·张蕴古《大宝箴》
不要以为自己尊贵,就对贤德之士骄横傲慢;不要以为自己很聪明,就不虚心接受意见而夸耀自己。
圣者如非圣,贤者不自贤。
——唐·王棨《省题诗二十一首·上德不德》有智慧的人把自己视若平凡的人,有才能的人也不以能人自居。
高以下为著,显以微为本。
——唐·王棨《跬步千里赋》
高峻因为低下才显著,明显以微小为根本。
惟木兮,从绳则正;惟后兮,从谦则圣。
——唐·吴连叔《谦受益赋》
木料,借助墨线去加工就端直;君王,采取谦虚态度就圣贤明智。
樵童牧竖劳相问,岩穴从来出帝师。
——唐·李咸用《题陈处士出居》
遇见樵夫和牧童也应该请教,皇帝的老师从来就出在民间。
何言者天,成蹊者李。
——唐·姚崇《口箴》
天不自我吹嘘,但却显得很高;李树默默不语,但树下却有一条小路。比喻谦虚克己必会受人尊重。
徒有知音赏,惭非皋鹤鸣。
——唐·陶翰《柳陌听早莺》
徒有知己欣赏,惭愧不是沼泽中的鹤鸣声。比喻自叹不如人。
为爱好多心转惑,遍将宜称问旁人。
——唐·韩偓《新上头》
因为爱好太多心里反而迷惑,就逐个问别人哪个更适宜。比喻遇事没主见。
君不见聪明反被聪明误,知雄守雌天下宽。
——唐·查淑英《行路难》
往往自作聪明的人反而被聪明所贻误,而谦虚处世的人则受到人们的厚爱。
忽己之慢,成人之美;毋但虚誉,无背至理。
——唐·释贯休《续姚梁公座右铭并序》
禁止自己的傲慢,帮助他人办成好事;不接受虚浮的荣誉,不违背天下的公理。
欲交天下士,未面已虚襟。
——唐·贺遂亮《赠韩思彦》
若要想与天下有识之士交往,就得在未曾谋面之前抱有谦虚礼让之胸怀。
卷时怀劲节,舒后抱虚心。
——唐·樊铸《及第后读书院咏物十首上礼部李侍郎·帘钩》逆境中应坚守节操,得志时应谦虚谨慎。
士矜才则德薄。
——唐·皇甫枚《飞烟传》
读书人如果自我夸耀其才能,是道德低劣的表现。
自卑而尊人,先彼而后己。
——唐·范质《诫儿侄八百字》
自谦而且又尊重别人,先考虑他人而后自己。
劝君莫漫夸头角,梦里输赢总未真。
——唐·李山甫《寓怀》
劝告你不要自夸得意,梦中的胜败大多不是真的。
多者用谦为裒,少者用谦为益。
——唐·佚名《谦赋》
知识渊博的人以谦逊为多,学问浅些的人以谦逊为补益。
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
——《全唐诗补逸·王梵志诗》
若有好事应当互相谦让,若有坏事不要互相推卸。
有德之心下,无才意即高。但看行滥物,若个是坚牢。
——《全唐诗补逸·王梵志诗》
道德高尚的人谦虚平易;无才学的人自视清高。
位极将相,无忘谦抑。
——五代·张昭远等《旧唐书·浑瑊传》
即使官职已达最高等级,也不要忘记谦逊克己。
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
——五代·张昭远等《旧唐书·后妃传上》
思想上的自满是因为事业上的顺利,感官上的舒适是因为生活环境的安宁。
明不可作也,惟虚则明。
——宋·苏轼《王彭知婺州孙昌龄知苏州岑象知果州》圣明不可有半点虚假,只有谦虚才能真正做到。
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
——宋·苏轼《墨君堂记》
得志时取得成就却不骄横,不得志时失魂落魄却不屈辱。
人以不作聪明为贤。
——宋·苏轼《赵康靖公神道碑》
不炫耀聪明的人为智慧之人。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宋·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
勇敢的人表面上很怯懦,聪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笨。比喻真正有才能的人常常表现得很谦逊。
戒心之易忘,而骄心之易生。
——宋·苏辙《陆贽》
警戒的思想容易忘记,但是骄傲的思想容易产生。
自许太高,诋时太过。
——宋·欧阳修《与石推官第一书》
把自己夸耀太高,诋谤时政就会过分。
虚己而任,不愧知人之明。
——宋·欧阳修《赐宰臣富弼上第三表乞解罢机务不允断来章批答》只有能谦恭礼让任用下属,这才无愧于知人善任。
学而不止,高而愈下。
——宋·欧阳修《送秘书丞宋君归太学序》
学习是无止境的,学得越高越应当谦虚不自满。
骄奢之淫,危之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