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荣辱利害
45130900000002

第2章

管子以小辱成大荣,苏秦以百诞成一诚。

——《淮南子·卷十七·说林训》

管仲用小小的屈辱获得了较大的荣誉,苏秦用上百次的欺骗树立了一次诚信。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尧子·二十八章》

虽深知荣耀,却安守卑辱,情愿做天下的川谷。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第八》

国家政治清明,(自己却)贫穷而又卑贱,这是耻辱;国家政治黑暗,(自己却)富有而又显贵,(这也)是耻辱。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论语·宪问第十四》

国家政治清明,做官食俸禄;国家政治黑暗,(仍然)做官食俸禄,(这)是耻辱。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第十三篇尽心上》

人生在世不可以没有羞耻感,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真是不知羞耻呀!

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

——《墨子·非命下第三十七》

勤勉一定会高贵,不勤勉一定会下贱;勤勉一定会荣耀,不勤勉一定是耻辱。

财贿不多,衣食不赡,声色不妙,威势不行,非君子之忧也;行善不多,申道不明,节志不立,德义不彰,君子耻焉。

——《潜夫论·遏利第三》

钱财货物不多,衣食不丰足,淫声与女色不美妙,权威势力不能施行,(这)不是君子所忧虑的;做的好事不多,阐述道义不明白,节操志向不能树立,道德仁义不能彰明,(这才)是君子的耻辱啊。

荣辱者,赏罚之精华也。

——《申鉴·政体第一》

荣耀、耻辱,是奖赏、惩罚的精华。

为小人所荐者,辱也;为君子所弃者,耻也。

——《呻吟语·品藻篇第十一》

被道德低下的人所推荐,是侮辱;被道德高尚的人所抛弃,是羞耻。

守道则福至,求禄则辱来。

——《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八·古语多有本》坚守道义,幸福就会降临;干求俸禄,耻辱就会到来。

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

——《新语·本行第十》

卑贱而品德高尚的人尊贵,贫穷而具有正义的人荣耀。

不自重者取辱。

——《省心录》第六十六条

不自重的人是自找耻辱。

贪荣者必辱。

——《省心录》第一二五条

贪图荣华富贵的人必定受辱。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荀子·劝学第一》

同类事物的产生,必定有它的起因;荣耀和耻辱的获得,必定反映这个人的德行操守。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荀子·非十二子第六》

品德高尚的人以不修身为可耻,不以被人污侮为可耻;以不诚实为可耻,不以不被相信为可耻;以没有才能为可耻,不以不被任用为可耻。

君子可以有执辱,而不可以有义辱;小人可以有执荣,而不可以有义荣。

——《荀子·正论第十八》

品德高尚的人可以有权势之辱,而不可以有道义之辱;品行低下可以有权势之荣,而不能有道义之荣。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第四》

以道义为先、以利益为后的人(将)获得荣誉,而以利益为先、以道义为后的人(将)遭受耻辱。

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

——《荀子·荣辱第四》

获得荣誉的人(遇事)总是通达,遭受耻辱的人(遇事)总是穷困;通达的人经常统治他人,穷困的人经常被他人统治。

贤者容不辱。

——《盐铁论·备胡第三十八》

贤德有才能的人应当不受欺侮。

见畏与见侮,无不由己。

——《扬子法言·五百第八》

被敬畏和受侮辱,都取决于自己。

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

——《战国策·齐策六·燕攻齐取十余城》

效法小礼仪的人不能得到较大的威望,憎恨小耻辱的人不能树立千古美名。

困辱非忧,取困辱为忧;荣利非乐,忘荣利为乐。

——《张子正蒙·有德篇第十二》

困苦和羞辱不值得为之忧虑,自寻困苦和羞辱才是值得忧虑的;荣誉和利益不值得高兴,忘记了荣誉和利益才是值得高兴的。

人有耻,则有所不为。

——《朱子语类·卷十三》

人有羞耻(之心),就会不去做某些事。

不知廉耻,亦何所不至!

——《朱子语类·卷十三》

不知道廉耻的人,没有什么事不敢去做!

猛虎不伤其类而伤其非类,谤者不闻于自己而闻于他人也。

——《聱隅子·文成第六》

猛虎不伤害自己的同类而伤害不和自己同类的,诽谤没有听说对自己的,却(只)听说对别人的。

积毁坏刎颈之契,渐渍释胶漆之坚。

——《抱朴子·外篇卷十六·交际》

日积月累诽谤能破坏生死之交,长时间的浸泡能解开坚固的胶和漆。

蒙谤而晏如,不慑惧于可畏者,劲人也。

——《抱朴子·外篇卷二十二·行品》

遭受诽谤而安宁恬适,对于可怕的东西不恐惧的人,是刚强有力量的人。

闻荣誉而不欢,遭忧难而不变。

——《抱朴子·外篇卷二十二·行品》

听到华美赞誉并不欢喜,遭受忧愁艰难却不改变志向。

庸夫好悦耳之华誉,而恶利行之良规。

——《抱朴子·外篇卷三十八·博喻》

平庸的人喜欢悦耳的华美赞誉,而厌恶有利于德行修养的良言规劝。

世有雷同之誉而未必贤也,俗有哗之毁而未必恶也。

——《抱朴子·外篇卷三十九·广譬》

世人有异口同声的赞誉却未必贤能,俗人有喧哗的诋毁却未必恶劣。

好荣故乐誉之欲多,畏辱则憎毁之情急。

——《抱朴子·外篇卷三十九·广譬》

爱慕虚荣,所以乐于被称赞的欲望就多;害怕遭受耻辱,因而憎恨诋毁的心情就急。

准的陈则流镝赴焉,美名起则谤攻焉。

——《抱朴子·外篇卷三十九·广譬》

箭靶树立起来了,那么疾飞的箭就会射向它;美好的名声威望建立了,那么诽谤就会来攻击他。

涂之畏者莫如口。

——《管子·戒第二十六》

人生中最令人害怕的莫过于流言蜚语。

我有善则立誉我,我有过则立毁我。当民之毁誉也,则莫归问于家矣。

——《管子·小称第三十二》

我有了善行,(人民)就立刻赞誉我;我有了过错,(人民)就立刻指责我。对待人民的指责和赞誉,就不必回去向自家人询问了。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韩非子·说林上第二十二》

依据别人的话夸赞我,必定依据别人的话来怪罪我。

专好毁者,其心必不良。

——《胡子知言·卷四·义理第十一》

专门喜欢诋毁别人的人,他的心地必定不是善良的。

誉人者,人誉之;谤人者,人谤之。

——《化书·卷四仁化·神弓第六十八》

赞誉别人的人,别人(也)赞誉他;诽谤别人的人,别人(也会)诽谤他。

訾行者不容于众。

——《淮南子·卷十三·氾论训》

诋毁别人品行的人不会被众人所容纳。

誉生则毁随之。

——《淮南子·卷十四·诠言训》

赞誉产生了,诋毁便会随之而来。

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

——《淮南子·卷十六·说山训》

三个人都说集市上有虎,人们便信以为真,集市上便真的有虎了;整个巷子里的人都说圆椎可以使它弯曲,人们便信以为真,圆椎便成了真的能弯曲的了。

有为则议,多事固苛。

——《淮南子·卷十七·说林训》

有所作为,就必然会遭到非议;多做事情,当然就会有人责怪。

或誉人而适足以败之,或毁人而乃反以成之。

——《淮南子·卷十八·人间训》

有时赞誉别人却恰恰足以使他失败,有时诋毁别人却反倒使他走向成功。

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己,反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也。

——《金楼子·戒子第五》

有人诋毁自己,应当退一步来对自己进行检讨。如果自己有值得诋毁的行为,那么人家的话就是恰当的了;如果自己没有可以诋毁的行为,那么他的话就是虚妄的了!(如果别人说的)恰当那就不要怨恨人家,(即使别人说的)不恰当那么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害处。又何必反过来报复他呢?况且听到别人诋毁自己而忿恨,是因为讨厌丑恶的名声加在自己身上,而反过来报复(就会使这种情况)更加严重,(所以)不如默默地自我修养。

乐道人之短,则为己之功必不真切;若为己之功真切,自无暇说人长短。

——《泾野子·内篇卷二十二》

喜欢谈论别人的短处,那么自身修养的功夫必定是不真切的;如果自身修养的功夫真切,自然没有时间谈论别人的长处与短处。

仇人背后之诽论,皆是供我箴规。盖寻常亲友,当面言既不尽,背后亦多包荒。惟与我有嫌者揭我之过,不遗余力,我乃得知一向所行之非,反躬自责,则仇者皆恩矣。

——《荆园小语》

仇人在背后(对我的)诋毁和议论,都是可以供我作规劝自己的好材料。因为平常的亲朋好友,当面说话已不可能说透,背后也多有原谅和包容。只有和我有隔膜的人才能不遗余力地揭发我的过错,我这才能知道平时所作所为的错误,反过来责问自己,那么仇人却成为恩人了。

谀人而使人不觉,此奸之尤者,所当急远。

——《荆园小语》

奉承别人而使人觉察不到,这是奸人之中最狡猾的人,应当尽快疏远(他们)。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

——《孔子家语·观周第十一》

耳聪目明,观察深刻而接近于死亡危险的人,是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学识渊博、富有辩才而危及自身的人,是喜欢揭发别人短处的。

匿人之善,斯谓蔽贤;扬人之恶,斯为小人。

——《孔子家语·辨政第十四》

抹杀别人的优点和善行,这叫做障蔽贤路;宣扬别人的缺点和恶行,这是小人。

内不相训,而外相谤,非亲睦也。

——《孔子家语·辨政第十四》

在内部不相互告诫提醒,却在外面相互诋毁诽谤,(这)是不能亲近和睦的。

言人之善,若已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

——《孔子家语·辨政第十四》

谈论别人的优点,好像是自己具有的一样(自豪);谈论别人的缺点,好像是自己具有的一样(愧疚)。

言人之恶,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

——《孔子家语·颜回第十八》

谈论别人的坏处,并不能使自己受到赞美;谈论别人的不正直,并不能表明自己是正直的。

君子不以口誉人。

——《礼记·表记第三十二》

品德高尚的人不仅仅凭空赞誉别人(而是要给人以实惠)。

誉者,扬善之枢也;毁者,宣恶之机也。

——《刘子·伤谗第三十二》

赞誉,是宣扬善行的关键;诋毁,是宣扬恶行的良机。

誉人不增其义,则闻者不快于心;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满于耳。

——《刘子·伤谗第三十二》

赞誉人(如果)不增饰他的善美,那么听的人就不会感到心理愉快;诋毁别人(如果)不增加他的恶行,那么听的人就不会感到耳朵满足。

鸟之曲喙跂距者,羽类畏之;兽之方喙钩爪者,毛群畏之;鱼之哆唇锯齿者,鳞族畏之;人之言口谗谀者,人其畏之。

——《刘子·伤谗第三十二》

鸟嘴钩曲、距趾跂出的,鸟类的动物都会怕它;野兽嘴巴方、爪指钩的,兽类动物都会怕它;鱼嘴唇张开、有锯形牙齿的,鱼类动物都会怕它;人嘴好说别人坏话的,人们也会害怕他。

直不疑未尝有兄,而谗者谓之盗嫂;第五伦三娶孤女,而世人谮其挝妇翁。

——《刘子·伤谗第三十二》

正直的人都相信他不曾有哥哥,而进谗言的人却说他私通嫂子;第五伦三次娶妻(都)是孤女,而世俗的人却诋毁他殴打老丈人。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论语·季氏第十六》

倘若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老百姓就不会议论纷纷了。

友同心恩笃,异心疏薄,疏薄怨恨,毁伤其行。

——《论衡·累害第二》

朋友思想一致,感情就会很亲密;思想不一致,(就会)疏远冷淡;疏远冷淡,(便会)产生怨恨,(进而)诋毁中伤对方的品行。

极累害之谤,而贤洁之实见焉。

——《论衡·累害第二》

当遭受诽谤的损害达到极点,那么(操行的)贤良纯洁就更加明显地彰显出来了。

立贤洁之迹,毁谤之尘安得不生?

——《论衡·累害第二》

树立了贤良、纯洁的正道,诋毁与诽谤的尘土怎么能不产生呢?

德鸿者招谤,为士者多口。

——《论衡·累害第二》

品德高尚的人多招致诽谤,学问出众的人多遭受攻击。

以休炽之声,弥口舌之患,求无危倾之害,远矣!

——《论衡·累害第二》

依靠非常美好的声誉,(想要)消除口舌的祸患,希望不再遭受严重的伤害,简直是不可能的!

三监谗圣人,周公奔楚;后母毁孝子,伯奇放流。

——《论衡·累害第二》

三监谗毁圣人周公,致使周公逃亡到楚国;后母诋毁孝子伯奇,致使伯奇被流放。

言事者好增巧美。

——《论衡·儒增第二十六》

谈论事情的人喜欢增饰其巧与美好。

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

——《论衡·艺增第二十七》

赞誉某人(如果)不夸大他的美好,听的人心情就不愉快;诋毁某人(如果)不夸大他的丑恶,听的人心里就不舒畅。

诗人颂美,增益其实。

——《论衡·艺增第二十七》

诗人称颂美好的事物时,(故意)夸饰它的实际。

谗言伤善,青蝇污白。

——《论衡·商虫第四十九》

诋毁之言会伤害善良的人,苍蝇会玷污原本清洁的东西。

采善不逾其美,贬恶不溢其过。

——《论衡·感类第五十五》

赞美善行不言过其实,贬斥恶行不夸大他的罪过。

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论衡·言毒第六十六》

品德高尚的人不会惧怕老虎,只怕进谗言的小人的那张嘴。

谗夫之口,为毒大矣。

——《论衡·言毒第六十六》

喜欢进谗言之人的那张嘴,所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

名多生于知谢,毁多失于众意。

——《论衡·定贤第八十》

(一个人的)好名声大多是由于懂得如何笼络人心而得来的,坏名声大多是由于不会讨好众人的心意而造成的。

称誉多而小大皆言善者,非贤也。

——《论衡·定贤第八十》

受到的赞誉很多、老的少的都说(他)是个好人,他并不一定是贤人。

善人称之,恶人毁之,毁誉者半,乃可有贤。

——《论衡·定贤第八十》

好人称赞他,坏人诋毁他,诋毁的人与赞誉的人各占半数,(这样的人)才有可能是贤人。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孟子·第七篇离娄上》

有意料不到的赞誉,(也)有求全责备的诋毁。

得则誉之,怨则谤之。

——《潜夫论·交际第三十》

相得就会赞誉他,怨恨就会毁谤他。

论士必定于志行,毁誉必参于效验,不随俗而雷同,不逐声而寄论。苟善所在,不讥贫贱;苟恶所错,不忌富贵。

——《潜夫论·交际第三十》

评论一个有学识的人一定要根据(他的)志向操行,诋毁赞誉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能随从世俗而人云亦云,不能随声附和而言无定论。如果(他)具有善行,不因其贫贱而讥讽;如果(他)有了恶行,不因其富贵而避忌。

扬人之善,德之大者也。

——《潜书·善施第四十》

宣扬别人的善行,是最高尚的道德。

知善不扬,是蔽其善;蔽善之人,天命不佑。

——《潜书·善施第四十》

知道(别人的)善行而不宣扬,这是遮蔽善行;遮蔽善行的人,是不会受老天保佑的。

好誉,乃所以自毁也。

——《潜书·善功第六十》

喜欢被别人赞誉,是自毁的原因。

为人辨冤白谤是第一天理。

——《呻吟语·存心篇第二》

能为他人辨明冤屈、洗刷谤诬,这是第一的天理。

毋以人誉而遂谓无过。

——《呻吟语·修身篇第五》

不要以为别人赞誉自己,就认为(自己)没有过错。

毁我之言可闻,毁我之人不必问也。

——《呻吟语·修身篇第五》

诋毁我的言谈可以听,诋毁我的人(就)不必问(是谁)了。

君子有过不辞谤,无过不反谤,共过不推谤。

——《呻吟语·修身篇第五》

品德高尚的人有过失不回避指责,没有过错不反驳指责,共同的过失不推卸指责。

谤无所损于君子也。

——《呻吟语·修身篇第五》

毁谤对于品德高尚的人没有什么损伤。

受不得诬谤,只是无识度。

——《呻吟语·修身篇第五》

承受不了诬陷与诽谤,只是(因为)没有见识的度量。

闲言长语,愈辩则愈加。

——《呻吟语·修身篇第五》

对于闲言碎语,愈辩解反而愈厉害。

喜奉承是个愚障。

——《呻吟语·应务篇第七》

喜欢听奉承话,这是个愚蠢的孽障。

闻毁不可遽信,要看毁人者与毁于人者之人品。毁人者贤,则所毁者损;毁人者不肖,则所毁者重。

——《呻吟语·圣贤篇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