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
——《易经·乾》
品德高尚的人通过学习积累知识,通过请教弄清道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学习如同加工玉石那样反复地琢磨。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
天生就很聪明的人,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的人,稍差一点;有了问题才去学习的人,又差一点;有了问题还不去学习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了。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
学习如同在追赶什么,害怕赶不上,又惟恐有所遗失什么。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
不要担心自己不被人了解,只要努力去学习,别人就会知道你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学习到的东西能够按时去复习,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吗?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好学的人,吃饭不要求太饱,居住不要求奢华;合乎正义的事就迅速行动,言谈十分谨慎;向有高尚品德的人请教,使自己能分辨是非,就可以称为好学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天资机敏而且又勤奋学习,经常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学问而且不以此为耻辱。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论语·雍也》
要做道德品质高尚的读书人,不要做道德品质低劣的读书人。比喻学习以修养为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懂得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爱好知识的人,不如把知识作为乐趣的人。比喻对所学的东西,要努力去培养一种浓厚的兴趣。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爱好刚强却不尽力学习,弊病在于狂妄。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论语·阳货》
好勇却不好学,其弊病足以扰乱社会。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论语·阳货》
喜欢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就会形成尖刻的毛病。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论语·阳货》
为人诚实却不爱学习,其弊病足以伤害自身。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论语·阳货》
喜欢智谋然而不好学习,其弊端是放荡而不遵守纪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
我曾经终日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地思考问题,结果没有收益,不如去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酸惫。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通过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发现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论语·为政》
研究学问若攻读研究异端邪说,是十分有害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要老实承认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知道的。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子张》
每天学习一些自己不懂得的东西,每月检查一遍学过的东西是否忘记,这就是好学了。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好学以致其道。
——《论语·子张》
各种工匠居住在各自的工作场所从事本职工作,品德高尚的人通过学习来获得真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
广泛学习并且有坚定的志向,诚恳地向别人请教又能够进行自我反省。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学习不知道厌烦,教诲别人不知道疲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
我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欢向古人学习,经过努力才获得学问的人。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
发愤好学忘记了吃饭,乐道安贫忘记了忧愁,不知不觉衰老将要来到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三个人行走在一起,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其中好的方面向他学习,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做学问的道理没有其他的,就是要静心努力而已。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孟子·告子上》
心里一直认为将有大雁和天鹅飞来,想拿起弓箭去射,即使同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也不会赶上他。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孟子·离娄下》
广泛地学习和详细地解说,再回过头来概括地述说其大意。比喻只有多学,才能进行归纳和概括。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
虽然有一种特别容易生长的植物,但如果暴晒一天,冷冻十天,就不会有哪种植物能够生长起来的了。比喻做任何事没有恒心,就会一无所成。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道德高尚的人是按照正确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深造,要求自己认真地钻研思考有所收获。自己有了收获,才会深入扎实地掌握住;深入扎实地掌握住,才会达到深刻广博的水平;有了深刻广博的水平,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所以道德高尚的人要自己认真地钻研思考有所收获。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孟子·尽心下》
山间的小路,刚开始走时是特别窄,经常有人走,就会踩出了一条路;如果有一段时间没人从这里走,就会被荒草堵塞了。如果心思没有用在学习上,就会像那山间小路没人踩一样,被荒草堵塞了。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荀子·非十二子》
不知道就勤问,不会就学习,有才能也要谦让,这样才称得上有道德。
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荀子·性恶》
人即使本质美好并且心智也好,也必须拜求良师并跟从他学习,选择道德高尚的朋友互相帮助。
如垤而进,吾与之;如丘而止,吾已矣。
——《荀子·宥坐》
遇到小土堆继续前进的人,我就教他;遇到丘陵就停步不前的人,我就不教他。比喻学习要不怕困难。
学问不厌,好士不倦。
——《荀子·大略》
勤奋好学,不耻于下问而不满足,爱惜人才而始终不知厌倦。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
——《荀子·大略》
学习的人不一定都成为做官的,但做官的人必须要学习。
君子之学如蜕,幅然迁之。
——《荀子·大略》
道德高尚的人的学习就如同生物脱去皮壳一样,应当不断地变化更新。
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
——《荀子·大略》
知识丰富却不亲近老师,学问渊博却没有什么准则,喜好的东西很多却没有什么方向,道德高尚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少不讽诵,壮不论议;虽可,未成也。
——《荀子·大略》
如果人在少年时不读书学习,壮年时候又不研究事理,即使有能力,也不会有所成就。
其行效,其立效,其坐效,其置颜色、出辞气效。无留善,无宿问。
——《荀子·大略》
无论是行走还是与别人交往,无论是站立着还是坐着,都要注意学习。看到好事就立刻去做,遇到疑难的问题就立刻向别人请教,不要等到过夜再说。
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道远日益矣。
——《荀子·大略》
君子对疑惑不解的事情决不随便去说,凡是没有经过认真学习和钻研的问题决不随便说出,长期这样做就会不断地进步。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荀子·大略》
善于学习的人能够透彻地了解事物的道理,善于实干的人能够深入地研究事物的疑难。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荀子·大略》
人们对于文化知识,应该如同雕琢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今夫亡针者,终日求之而不得;其得之,非目益明也,眸而见之也,心之于虑亦然。
——《荀子·大略》
那个失失了针的人,整天寻找针却找不到;他后来找到了,并非因为眼睛比过去明亮了,而是低着头仔细地看,才发现了它。心里考虑问题,也同眼睛看东西一样。比喻学习不能马马虎虎,心不在焉。
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处而乐,岂不至尊、至富、至重、至严之情举积此哉!
——《荀子·儒效》
君子即使没有官位也是高贵的,即使没有俸禄也是富有的,不依靠言语也能取信于人,不发怒也有崇高的威望,处境穷困却很荣耀,处境孤独却很快乐。这些最崇高、最富有、最庄重、最严肃的情操,正是从虚心、刻苦的学习中得来的!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荀子·儒效》
没有听到不如听到了,听到了不如看见了,看见了不如知道了,知道了不如付诸行动了。学习到了行动了的阶段,也就到最高境界。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儒效》
有知识并且又喜欢请教,然后才能成才。
凡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无益于理者舍之。
——《荀子·儒效》
任何知识学说,如果合乎道理的就去探究,如果不合乎道理的就舍弃。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也。
——《荀子·儒效》
不学习,没有正义感,以财富名利为追求,这是平庸的人。比喻人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事行失中谓之奸事,知说失中谓之奸道。
——《荀子·儒效》
事情的发展离开了正确的轨道就叫做奸诈之事,知识学说的研究离开了正确的轨道就叫做奸诈之理。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荀子·劝学》
品德低劣的人做学问,只是用耳听,用嘴说而已。嘴和耳朵之间只有四寸,而身体有七尺,这样做怎么能让自身得到好处呢?比喻学习要用心去学。
其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荀子·劝学》
学习只有真诚不懈才能深入,学习直到生命结束才可以停止。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荀子·劝学》
君子知道,做学问不完备、不纯正,是不能够被看做完美的,因此,要不断地去诵读诗书,将它们融会贯通;用心去思索,去理解它们的涵义,并把良师益友作为效法的楷模,尽力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废除有害的东西,培养有益的品行和学识。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荀子·劝学》
学习,就应该专心致志,坚持到底。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荀子·劝学》
学习是讲究有始有终的,但就学习本身来说,它是没有终点的。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荀子·劝学》
品德高尚的人学习是用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品德低劣的人学习是用来加强自己的兽行。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荀子·劝学》
品德高尚的人的学习,是把学到的听入耳中,记在心中,融会贯通到整个身心,表现在一举一动上面,即使是极细微的言行也是值得别人去效法的。
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
学习不能够停止。
短绠不可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
——《荀子·荣辱》
长度不够的绳子不能汲出深井的泉水,知识浅陋的人不能与他讨论圣人的言论。
今众人之所以欲成功而反为败者,生于不知道理而不肯问知而听能。
——《韩非子·解老》
如今许多人之所以想成功却反而失败了,原因在于他们不懂道理而又不肯向有知识的人请教。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
有学问的人不炫耀渊博,炫耀渊博的人没有真才实学。
为学日益。
——《老子》
治学必须天天进步。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
——《庄子·让王》
只学习却不实践,叫做弊病。
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
——《庄子·田子方》
师傅慢走弟子也慢走,师傅快走弟子也快走,师傅奔跑弟子也奔跑。比喻学习上不能只有摹仿,而无创造。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虽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边无际的。比喻人们应珍惜有限的生命,学习更多的知识。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
——《庄子·庚桑楚》
学习的人,常常要学习他所不知道的道理;走路的人,常常想走他没有去过的地方。
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
——《庄子·外物》
固执地尊崇古代而鄙视当今,是迂腐学者的习气。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
读书人好学不厌,因此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圣人。
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管子·小匡》
小时候开始学习时,专心致志不见异思迁,容易学有所成。
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
——《列子·汤·问》
手艺高明的工匠的孩子,必然先从编织竹器开始学习;善于冶炼的工匠的孩子,必然从连缀皮裘开始训练。比喻学习应该从打好基础开始。
学眎者,先见舆薪;学听者,先闻撞钟。
——《列子·仲尼》
练习视力,首先从看整车柴火开始;练习听觉,首先从听撞击钟声开始。比喻学习应从易到难,不可急于求成。
不能则学,疑则问。
——《曾子·制言》
不会的方面就要学,有疑惑就要请教。
惟教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
——《尚书·说命下》
教人时就会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知不足就是成功的一半,始终坚持学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成。
学犹殖也,不学将落。
——《左传·昭公十八年》
学习好像栽培作物,不学习就会落后。
好学而不贰。
——《左传·昭公十三年》
好学习却不三心二意。
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
——《国语·晋语》
人有学识如同树木有枝叶一样。
知学之人,能与闻迁。
——《战国策·赵策》
通晓学问的人,能够随着获得的新知识而改变旧的观念。
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
——《战国策·燕策》
行动时要走在别人前面而休息要在别人后面,首先请教别人然后默默思考,这样比自己高明的人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学,身之砥砺也。
——战国·鲁·尸佼《尸子》
学习,是人进步的“磨刀石”。比喻学习可以使人有作为。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有也。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劝学》
不日夜苦读却能成为一流的学士、名人的,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劝学》
不知道理和义理,是由于生来不学习。
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异宝》
他的学问越精深,他所需要的也越精致;他的学问越粗糙,他所需要的也越拙劣。
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十而后足。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用众》
善于学习的人,应该如同齐王吃鸡一样,要吃到几十个鸡爪后才满足。比喻学习应兼取众长。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用众》
善于学习的人,喜欢借助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礼记·学记》
如果把最好的学习机会错过了,那么即使再勤奋刻苦也不会有大成就。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礼记·学记》
善于学习的人,不用老师费力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归功于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即使辛苦也只会事倍功半,反而埋怨老师。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独自一个人自学而不与朋友们交流,必然是孤陋寡闻。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儒行》
广泛地求学问识而不停止,切实投入行动而不知疲倦。
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礼记·儒行》
不祈求多积财富,以多学知识、本领为财富。
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礼记·礼器》
没有道德做根本就无法立身,没有学问做基础就无法工作。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礼记·学记》
君子如果想转移人心促成新风俗,就必须从学习开始。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