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破除旧的学说,才能建立起新的学说。
为学固不可迫切,亦当有穷究处,乃有长进。
——宋·陆九渊《陆象山先生语录》
追求学问固然不能急于求成,但也应该彻底学懂,这样才有长进。
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宋·陆九渊《陆象山先生语录》
人学知识如同登梯子一样,登高一级,所见就宽广许多。
学必无所蔽而后可。
——宋·陆九渊《杂说》
学习必须达到没有疑惑的水平才算学得可以了。
学所以开人之蔽,而致其知。学而不知其方,则反以滋其蔽。
——宋·陆九渊《送杨通老》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们感到迷惑不解的问题,并使其明白。但是学习方法不当,就会使人更加糊涂。
学者不自着实理会,只管看人口头言语,所以不长进。
——宋·陆九渊《陆象山先生语录》
学习的人如果自己不确确实实钻研理会,只听人家是怎么说的,那么就不能进步。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宋·陆九渊《语录》
做学问就担心提不出问题,能提出问题就有长进了。
善学者如关津,不可胡乱放人过。
——宋·陆九渊《语录》
善于学习的人对待问题如同交通要道上的关卡一样,不会随随便便放过去。
屠龙非世资,学问求自得。
——宋·黄庭坚《次韵晁元忠西归》
屠杀龙的技术不是治世所需要,追求学问应求那些用得上的真才实学。
人生要当学,安宴不彻警。
——宋·黄庭坚《送李德素归舒城》
人生在世应努力求学,即使在安宴之中也不放松警惕。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宋·司马光《答孔文仲司户书》
追求学问的人贵在照着做,而不只是把知道的那些知识放在首位。
学者,所以求治心也;学虽多而心不治,安以学为?
——宋·司马光《学要》
学习的目的,是用来纯净自己的思想;学问虽然很多而思想不纯正,学了又能干什么?
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宋纪》
能择取好的方面而学习,美好自然就归属自己了。
学则须疑。
——宋·张载《理窟·学大原》
学习就必须有疑惑。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宋·张载《理窟·义理篇》
在没有疑问的方面提出疑问,才是进步。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宋·张载《理窟·学太原》
学习可贵之处在心领神会,沿袭旧说无用。
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如果想有涵养就必须有诚心,如果想让学问有长进就要追求无穷无尽的知识。
学有思而获,亦有触而获。思而获,其觌亲;触而获,其诣速。
——宋·杨万里《庸言》
学习有经过思考后获得的,也有因偶然的机遇而获得的。思考而获得的知识,看见就熟悉;因机遇而获得的知识,领悟就很快。
学而不化,非学也。
——宋·杨万里《庸言》
学习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就不叫学习。
学必激昂自进,不至于成德不敢安也。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学习要振奋精神以求自进,不成就美德就不敢求安。
知有浅深,则行有远近,此进学之效也。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学识有深奥有浅薄,其所作所为也就有差距,这是学习程度所决定的。
滞心于章句之末,则无所用也,此学者之大患。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心思如果只停留在章句上,学习就没有用处,这是治学人的大忌。
学者有所言而不着乎心,不见乎行,则其所闻,固自他人之言耳,于己何与焉。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学习的人如果对自己的话不放在心上,不见于行动,那么他从别人那儿听到的话,对他又会有什么用处呢?
学贵乎成,既成矣,将行之也;学而不能成其业,用而不能成其学,则非学矣。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学习可贵之处在有所成就,有了成就就要去实践;学习而不能够成就事业,实践而不能运用所学到的学识,这不是学习。
多闻识者,犹广储药物也,知所用为贵。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见多识广的人,如同多储药物一样,应当知道有所用为贵。
学者当务实,一有近名之心,则大本已失,尚何所学哉。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做学问应该在真才实学上下功夫,一旦有贪图虚名之心,那么就会失去根本,还能学什么呢?
非日月之光,炬火之照,则不可进矣。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人如果没有太阳、月亮、烛火,就不能行路。比喻人没有学识就一事无成。
学莫贵乎自得,非在人也。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学习最可贵的地方在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有所收获,却不是依靠别人获得。
学不贵博,贵于正而已。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追求学问不贵广博,贵在所学的是正道。
不深思则不能造其学。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如果不深入地思考,就不能成就学业。
致知则明,明则无不胜其任者,在勉强而已。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智慧得到发展人就会贤明,贤明了就没有不能胜任自己的职责的,要做到这些就要努力学习。
人之于学,避其所难,而姑为其易者,斯自弃也已。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人如果在学习时,倘若回避难学的地方,而先去学习容易的地方,就是自己不求上进。
善学者,当求其所以然之故,不当诵其文过目而已也。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善于学习的人,应当追求精通其所以然,不应当只是背诵条文或随便看看而已。
善学者之于心,治其乱,收其放,明其蔽,安其危。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擅长学习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内心,不会让它混乱,不会让它放荡,去掉蒙蔽,以使不安情绪平静下来。
学而为名,内不足也。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如果学习是为了追逐名誉、地位,那么根底肯定不行。
无好学之志,则虽圣人复出,亦无益焉。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没有热爱学习的志向,即使是圣人重新降临于世,也没有办法。
学者当务实,一有近名之心,则大本已失,尚何所学哉!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求学的人应当脚踏实地地做学问,一旦有了接近名利的想法,那么就失去了根本,学习就没有什么用了。
百工制器,必贵于有用;器而不可用,工不为也。学而无所用,学将何为也?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各种工匠制作器具,必定贵在有用处;如果器具没有用处,工匠就不会制作。学到的知识没有用处,还学它来干什么?
学者有益,须是日新。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求学的人要有进步,必须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追求学问的宗旨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会得到真知,不思考就不会得到知识。
学不躐等也尚矣,自一年至七年皆有所观,九年乃大成。
——宋·晁说之《晁氏儒言》
学习贵在脚踏实地地循序渐进,坚持一到七年就会有所收获,九年就会有大的成果。
君子莫大于学,莫害于昼,莫病于自足,莫罪于自弃。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对于君子,没有比求学更关键的,没有比懒惰更有害的,没有比自满更糟糕的,也没有比自暴自弃更坏的。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不经过深思就不能掌握道理,不经过深思而得到的东西,得到的快失去。
以能问不能,以多问寡,颜子所以为大贤也。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以有才能的人请教没有才能的人,以学问多的人请教学问少的人,颜渊成为大贤人的原因就在这里。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品德高尚的人的学习要天天有新的收获。天天有新的收获,天天就会进步。
为学不进,只是不勇。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学习却不进步,这是没有勇气。
学者轻俊者不美,朴厚者好。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做学问的人不要轻浮,应该朴实敦厚。比喻做学问不能华而不实。
学者工夫,但患不得其要。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学习应该刻苦,但只怕不得要领。
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做学问要明白今天正确昨天错误,日日月月不断更正,就有进步。
学者无有径截一路。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追求学问,没有什么捷径的路。
若知新,则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则常活不死杀矣。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求学如果有新的发现,就可以由这一发现引申到相关事情,融会贯通,灵活而不死板。
若只是握得一个鹘仑的果子,不知里面是酸是咸是苦是涩,须是与它嚼破便见滋味。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倘若拿着一个整个的果子,不知道里面是酸味是咸味是苦味还是涩味,就必须把它嚼烂才能尝到滋味。比喻学习不可囫囵吞枣。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
——宋·陆佃《省试策问》
请教问题要有老师,互相讨论要有朋友。
身定则神凝,明于乌兔轮。是以学道者,要先安其身。
——宋·郑侠《教子孙读书》
心神安定,精神就自然专注,目光就明如日月。因此,要想学习,首先就得能坐得住。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宋·林逋《省心录》
知道自己知识不丰富的人喜爱学习,以请教人家为可耻的人自以为满足,不喜爱学习。
下以言语为学,上以言语为治。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只模仿老师说的话,是下等的学习方案;把老师的话用以指导实践,是上等的学习方案。
幼不学,老何为。
——宋·王应麟辑《三字经》
年少时不学习,等到老了能做什么呢?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宋·王应麟辑《三字经》
狗能守夜,公鸡会报晓,人不学习,还算人吗?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习,还不如动物。
人才高下,固有分限,然亦在所习,不可不谨。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
人的才能高低固然有区别,然而重要的还在于学习,对此不能不谨慎对待。比喻一个人天资再好,但如果不学习也将一事无成。
知有精粗,行有浅深;然知常在先,固有知之而不能行者矣,未有不知而能行者也。
——宋·张栻《寄周子充尚书》
知识有精通粗浅之分,做事也有深浅之分;然而知识总在行为的前面,固然存在有了知识而不能照着做的人,但没有不懂得那件事而能够做好的人。
知有精粗,必由粗以及精;行有始终,必自始以及终。
——宋·张栻《论语说序》
知识有精通或粗浅,要从粗浅达到精通;行为有开始及终结,要从开始达到终结。
学始于不欺暗室。
——宋·朱子《二程外书》
求学应从在暗室里都不做亏心事开始。比喻学习必须心诚。
凡为学之道,必先至诚;不诚,未有能至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