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是中国晋代一位杰出的史学家。
一天,他在书房里写《三国志》。刚写下“诸葛亮传”几个字时,表叔看他来了。在和表叔的谈话中,陈寿知道了一段史实:陈寿的父亲原是诸葛亮部下的一名将领。有一次因处事不当,受到诸葛亮的处罚,并且以军法处理。陈寿父亲受处分以后,精神受到打击,从此萎靡不振,郁郁寡欢,身体越来越坏,最后忧郁而死。听完这段史实,陈寿说:“诸葛亮纪律严明。父亲有错,改正就是,怎么想不通呢?”
“你还为诸葛亮辩护,真是不孝之子。你自己又怎样呢?虽有才学,但几次考试都受到宦官的阻拦、迫害,想必你也记得吧!”
说到自己,陈寿有直接感受,可是,这跟写诸葛亮传毫无关系。陈寿说:“咱们家的事与诸葛亮的为人怎么能混在一起呢?”
“为什么不能混在一起?”表叔生气地说:“如果我表兄在世,他不会让你写诸葛亮传的。”当表叔有些消气时,陈寿说:“表叔,你说说,诸葛亮这个人,对汉朝忠心耿耿,一心扶助汉主。他严于律己,失街亭斩马谡后,自己要求降三级。他足智多谋,就拿空城计来说,没有一定的胆量是不行的。他的一生,百战百胜,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表叔听了陈寿的话后,觉得也有道理,但他不承认。只说:“你好好想想,我还有事。”就推托走了。表叔走后,陈寿反复思考了他的话,理清了写作思路。
第二天,陈寿的同窗好友来了。陈寿把自己想写诸葛亮的心情,以及表叔的话,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听听朋友的看法,朋友含蓄地说:“你是一个历史学家,是在写历史,而不是写家史。汉朝司马迁写《史记》时,他尊重史实,公正地评判历史事件和人物,不夸张,也不抹煞。所以,人们把史记看成是一部光辉的历史名著。”
朋友的一席话,打开了陈寿的心扉,陈寿想:我是一位史学家,要做到诚实无私,像司马迁那样,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而不能感情用事……思想通了,陈寿拿起笔,一气呵成,写完了“诸葛亮传”。后人说:“诸葛亮传”在《三国志》中,是一篇最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