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安全
45255100000021

第21章 新军事变革下的军事安全(2)

2015年9月3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又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裁军30万,从而拉开了又一次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序幕。此次军改,“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以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为重点,协调推进规模结构,政策制度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撤销了延续60多年的军区,组建了战区和新的军兵种部队。

2.推进信息化建设

人民解放军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坚持应用主导、创新求实、人才为本、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20多年来,人民解放军以指挥自动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军队作战领域的信息化水平。组织实施了一批军事信息系统重点工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各级指挥机关和作战部队指挥手段明显改善,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在军队日常业务工作中日益普及,作战信息保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主战武器系统信息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中央军委先后批准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自动化建设纲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自动化条例》,明确了指挥自动化建设目标和有关政策法规。进入21世纪,人民解放军致力于全面推进以军事信息系统和信息化主战武器系统建设为主体、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和保障的军队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中,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强集中领导和统筹规划,创新军事理论和作战思想,优化管理体制和部队编制,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重视培养信息化人才。加强军事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主战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改造,充分开发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注重提高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能力。利用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建立军民结合的科研生产体制和信息动员机制,实现军队信息化建设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相互促进。

3.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

人民解放军把武器装备作为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依托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适应国家安全需要,不断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进程。为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建设注重顶层设计,坚持走以信息化为主导、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道路,努力建设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精干高效、整体优化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优先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新型信息化作战平台和精确制导弹药,研制新型电子对抗装备,着力增强精确打击能力和信息作战能力。加快改造老旧装备。一批技术落后、性能下降、使用维修成本高的老旧装备正在逐步退出现役。有选择、有重点、有步骤地改造部分现役主战装备,通过“嵌入”先进技术,研制新型弹药,整合指挥控制系统,恢复或提高了现役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不断提高装备综合保障水平。坚持立足现有装备,把武器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适应主战装备发展,配套研制新型通用和专用保障装备,加强以新装备为重点的维修和技术支援力量建设,重点加快培养新装备的使用、维修和管理人员,使部队装备的综合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保证了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

二、美军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下调整亚太军事布势

冷战结束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面仍是要维持和强化其全球领导地位、防止在欧亚大陆出现一个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地区大国出现。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跃升,尤其是军事实力的逐步增强,在美国看来是对其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安全构成了挑战。基于这种判断,美国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并重点从军事领域推行这种“再平衡”战略。为此,美军抛出了“空海一体战”理论,用以指导在亚太地区军事力量的重新布势。

(一)“空海一体战”理论指导下的力量调整

一种作战理论的实施必须要运用相应的实战准备。为将“空海一体战”样式落到实处,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于2013年6月1日表示,美军将向亚太地区投入更多空军、陆军力量及高科技武器,以落实“亚太再平衡”战略。到2020年之前,将把美军60%的军力部署到亚太地区。随着阿富汗战事终结,大量军事装备将从中央司令部辖区转到太平洋司令部辖区,以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如今,一张由太空、空中、水面、水下网络空间交织而成的作战网络体系正在编织过程中。

1.调整亚太地区的兵力部署

“空海一体战”理论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解决美军前沿基地过于集中、防护能力差、弹性不足以及主要战略力量过于后置等兵力部署方面的问题。2009年以来,为配合“空海一体战”作战理论的贯彻与实施,美国开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亚太军事部署态势。

一是扩大美日在军事基地使用与防护上的合作。日美同盟是美军“空海一体战”理论实施的重要前提。“空海一体战”理论明确指出:“如果日本中断同美国的联盟关系,或是在中美冲突中保持中立,那么实施‘空海一体战’将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对美军而言,加速日美军事一体化进程,扩大双方在基地和军事设施上的使用范围,增加驻日基地的防护力与弹性就显得十分迫切。2012年8月,时任美军参联会主席邓普西与日本自卫队统合幕僚长岩崎茂举行会谈,双方就扩大和加强日美军事合作特别是加强基地使用与情报侦察方面的合作达成一致。根据协议,美军将继续扩大在日本的基地以及其他相关设施上的使用范围,日本也有权使用美国北马里亚纳群岛上的相关军事设施并承担相关防卫任务。美日还将共同加强日本境内军事设施的抗毁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为增强前沿力量部署、提升前沿基地弹性,美军已于2012年完成24架海军陆战队“鱼鹰”偏转翼飞机到日本冲绳普天间基地的部署,并以朝鲜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为由,增加了日本本土和冲绳基地“爱国者”反导系统的部署。此外,美军还从冲绳撤出9000名海军陆战队员,其中5000人前往关岛,其余部署到澳大利亚或夏威夷,以分散力量部署,减少美军在中方第一波先发制人攻击中可能遭受的损失。

二是加强关岛军事基地建设与兵力部署。在“空海一体战”作战理论中,关岛被赋予核心战略枢纽的角色,加强这一地区的海空力量部署,提升这一关键地区的防护力便成为“空海一体战”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一背景下,美军关岛基地的建设投资力量明显加大,已由2001财年的3600万美元提升到2012财年的3.6亿美元。根据计划,美军正在进一步加强关岛安德森空军机场、阿普拉海军港口以及相关保障设施建设,提升兵力驻屯、基地保障与防护能力。在关岛基地建设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美军在关岛的军事部署也有了进一步加强。据此,美军将在关岛部署一个中队的F—22战斗机、6架“全球鹰”无人机以及攻击型核潜艇等兵力。随着基地建设与部署的逐步到位,关岛将成为未来亚太美军遂行“空海一体战”的兵力集结中心、作战保障中心以及预备指挥中心。

三是加强东南亚地区和南太平洋方向的兵力部署。为改变美军在亚太北部地区兵力和基地过于集中的现状,美军考虑加强亚太南部方向的兵力部署。在东南亚地区,美军在已有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军事基地或准入港口的基础上,向新加坡派驻濒海战斗舰、向菲律宾派驻改装巡航导弹核潜艇。在南太平洋方向,美军从2012年中开始在澳大利亚北部驻扎250名海军陆战队员。未来驻澳美军总兵力将达到2500人。此外,还将在澳大利亚位于北印度洋的海外领地科科斯群岛部署无人侦察机,以监控南中国海及其周边主要海峡。通过调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前沿兵力部署更加分散、安全性与弹性也有了进一步提高。这种分散部署,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美军自身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实施“空海一体战”所提出的远程封锁行动以及力量投送行动。

四是在亚太地区部署陆军“专属”部队。陆军方面,随着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逐渐结束,美国逐渐增加部署在亚太地区的地面部队,其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和第三远征军、陆军第25步兵师正在返回位于太平洋战区的本部,美国陆军正在指派第1军充当亚太“专属”部队。

2.调整亚太地区的联盟战略

鉴于“空海一体战”布局范围较大,加之经济复苏缓慢,为了保住全球的霸主地位,特别是控制住亚太地区,美国需要充分利用盟国和伙伴的力量才能实现其战略意图。为此,美国调整了亚太地区的联盟战略。

一是打造日、韩、澳“铁杆盟友”。美国已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即便把60%的兵力、兵器悉数投到“第一、二岛链”,也难以对中国实施有效扼控与封锁。在此情况下,必须充分利用盟国和伙伴的力量来分担自己的压力,充分利用这些国家的基地、港口、机场来担负快速补给和保障打击支援,以最终实现其战略意图。因此,美国积极推进联盟战略,近年来已全面加强对关岛和日、韩等国境内的基地设施建设,并在南太平洋地区寻找更多的备用基地,如开辟澳大利亚达尔文基地。2014年8月11日,美国国务卿克里抵达澳大利亚,与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一起参加澳美部长级对话磋商会议。作为加强美国与澳大利亚防务关系的措施之一,美国正在考虑轮换更多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到澳大利亚北部。美国目前每年有1150名海军陆战队等军事人员轮换到澳北部的达尔文驻守,双方签署了为期25年的协议,将美军驻澳人数增加到2500人。美国防务战略家重视澳大利亚的军事基地,因为与日本、韩国和关岛等现有的军事基地相比,这里相对安全,不容易遭受中国的导弹袭击。此外,这里还有开阔的地理环境,适宜进行大规模训练和武器演练。而澳大利亚则视美国军事存在的增长为其相对规模较小的军队的重要支持。

二是加强同东盟国家的盟友与伙伴关系。美国通过政治、外交、军事等方式来维系其联盟战略关系。目前,美国在亚太前沿不仅有日、韩、澳这样的“铁杆盟友”,在东盟还同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保持不同层次的盟友与伙伴关系。在菲律宾,美已获权使用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并拟将苏比克湾机场进行重建。美军进驻苏比湾后可将其作为战略支撑点,对美国控制南海海域、马六甲海峡以及印度洋通道都极为有利。另外,美国还与泰国就在乌塔堡空军基地建立“减灾中心”及扩大对泰基地的使用权进行了磋商。目前,美国海军在新加坡和泰国的驻地均为后勤保障基地,可驻泊大型舰队、航母编队或核潜艇。

三是构建与印度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为了加强与印度构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美国通过军售加强两国的军事关系。2007年,美国以11亿美元出售给印度6架C—130J“大力神”运输机。2013年8月,美国向印度出售总价值为8.85亿美元的145门M—777超轻榴弹炮。9月,美国还向印度出售了价值41亿美元的10架C—17“环球霸王—Ⅲ”战略运输机。此外,美国还扶植印度在藏南地区屯兵对抗中国。美国对印售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国内军火商牟利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希望让印度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一枚棋子。

(二)“空海一体战”理论指导下的武器装备布势

近年来,美国海、空、陆及海军陆战队等各军种大量新式武器接踵问世,且几乎全都第一时间部署与运用于西太平洋最前沿,并不断进行试验与检验。尤其是近期,美军海、空军兵力兵器更换更加频繁,西太平洋地区和东亚海域的主战武器装备调整也更加迅速,海空战场准备更加到位。

1.空军装备陆续转场亚太

就空中力量而言,2012年以来,美国空军先后将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部署于厚木基地、将MV—22“鱼鹰”旋翼运输机部署于普天间基地、将F—22“猛禽”战斗机部署于冲绳嘉手纳基地。哈格尔2013年6月1日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2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宣布,为重新平衡军力,美国空军六成海外军力将转移至亚太地区,在亚太地区优先部署美军最先进的战斗装备,并会向亚太地区调集相似比例的太空和网络力量,从而强化美国空军的行动速度、作战范围及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