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安全
45255100000022

第22章 新军事变革下的军事安全(3)

一是在关岛组建“全球打击特遣队”。近年来,美国一直强化B—52、B—1B、B—2A战略轰炸机在位于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的部署与保障能力。美空军计划在关岛组建一个“全球打击特遣队”,包括6架B—2隐身轰炸机、12架KC—135空中加油机、48架F—15E战斗机和1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B—2轰炸机堪称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轰炸机,其隐身性能可与小型的F—117隐身攻击机相比,而作战能力却与庞大的B—1B轰炸机不相上下,续航时间比先前机种长得多,最大航程10400千米(不加油),若经空中加油一次航程则大于18520千米。2013年1月,美空军两架B—2隐身战略轰炸机临时转场至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这两架隐身战略轰炸机之后曾多次赶赴冲绳附近空域进行远程奔袭演练。

二是临时部署最新型的F—22隐形战斗机。为加强在亚太的空中力量,美军最先进的F—22战斗机定期飞往关岛驻训。2014年1月14日,驻日美军第5空军司令部宣布,为了显示美国决意在亚太地区履行自己安保责任的决心,将在美军驻日本冲绳嘉手纳基地临时部署最新型的F—22隐形战斗机12架,配备官兵300人。根据五角大楼新的五年计划,美军将在2017年完成F—22、F—35和B—2等隐身战机在亚太的部署。为此,美空军在亚太地区采取了极不寻常的武器装备战略部署。

三是新型电子战飞机进驻日本。2012年7月,美军在日本厚木基地部署了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这种电子战飞机不但能执行电子侦察任务,还能对我国的电子情报系统实施干扰。12月,美国又向日本三泽基地部署了一个中队的“咆哮者”,这是美军在日本部署的第二支“咆哮者”中队。2014年初,美国海军航空兵再次在日本三泽基地展示升级后的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升级内容包括传感器系统和数据网络,能更快、更精确地定位有威胁的目标,从而大幅提升作战性能。

另外,EA—18G先进的设计使其不仅能在陆地上较好地遂行机载电子攻击任务,而且还可以作为航母舰载机遂行海上电子攻击任务。因此,美军已用6架EA—18G型电子战飞机替换“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上原来的5架EA—6B飞机。由于EA—18G“咆哮者”可以在航母上起降,不受陆基空军基地的限制,其作战范围可以涵盖亚洲大陆的所有近海区域,这无疑会对亚洲地区的战略态势产生重大影响。

四是MV—22“鱼鹰”旋翼运输机部署日本基地。2013年9月25日,美军第二批向日本冲绳县普天间机场部署的12架新型MV—22“鱼鹰”旋翼运输机完成全部部署工作,使普天间机场的“鱼鹰”机已达到24架。MV—22“鱼鹰”旋翼飞机的最大时速为原先CH—46型运输直升机的两倍,搭载量也是后者的两倍,作战半径达到后者的5倍。

五是加强航空侦察平台的在日部署。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鉴于天基侦察系统比较脆弱,且实时监视能力较差,美军计划将空中侦察作为针对区域大国的主要手段。目前,美军在日本的三泽和嘉手纳空军基地先后部署了更新的航空侦察平台。其中,三泽基地除部署美国空军第1空中侦察电子战中队的RC—135侦察机、第1预警航空联队的E—3A预警机及海军航空兵第1侦察中队的EP—3电子侦察机外,从2013年起还部署了美国海军的P—8A“海神”反潜巡逻机。嘉手纳基地现驻有美军最强大的战术侦察机群,包括EP—3电子侦察机、E—8C监视与指挥机、P—3C反潜巡逻机、RC—135侦察机和WC—135W特种侦察机等,从2013年起,该基地也迎来了P—8A反潜巡逻机。

2.海军舰艇纷纷开赴亚太

为了满足“空海一体战”的需求,美国五角大楼2012年宣布,计划用10年时间将海军60%的军力转移到亚太地区。2013年6月,哈格尔表示,海军向亚太地区转移军力的计划推行顺利。目前,美国海军动作幅度极大,研发并加入现役的武器装备涉及多个层面。

一是在水面舰艇方面。首先,替换导弹巡洋舰。美国海军使用“安提坦”号导弹巡洋舰来替换同级别的“考彭斯”号导弹巡洋舰,前者已完成中期现代化升级改装,是现役“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中性能最先进的。其次,替换两栖攻击舰。使用“好人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替换同级别的“埃塞克斯”号两栖攻击舰并常驻日本,前者于2011年4月已完成现代化升级改造,是美海军“黄蜂”级两栖攻击舰中作战能力最强的。再次,部署濒海战斗舰。2013年4月,首艘濒海战斗舰“自由”号抵达新加坡并展开轮换部署计划。今后将有四艘濒海战斗舰在新加坡轮换部署。濒海战斗舰具有全隐形、高航速、适航性极强、自动化程度高等突出特点。因此,濒海战斗舰是美军“空海一体战”的重要利器,它可以在近海作战空间使舰队具有快速突击能力,并能使海军与联合特遣部队指挥官掌控近海作战空间。此外,按照美海军60%的兵力部署亚太的计划,未来美海军还将在亚太以轮换方式部署包括6艘航母、大部分巡洋舰、驱逐舰、濒海战斗舰在内的水面舰艇。

二是在潜艇方面,全面加强潜艇部署。加快轮换常驻关岛的“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步伐。美海军已完成用“芝加哥”号核潜艇替换“休斯顿”号核潜艇,用“基韦斯特”号核潜艇替换“布法罗”号核潜艇。2014年2月美国海军又高调宣布:2014年10月以后,将在关岛增加部署“洛杉矶”级“托皮卡”号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加上此前部署在关岛的“基韦斯特”号、“芝加哥”号和“俄克拉荷马城”号,美军突破了原先在关岛只部署3艘的限制,已在关岛部署4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

另外,美军还向关岛部署第四艘“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快速攻击潜艇。2013年4月,利用朝鲜发射卫星导致半岛局势紧张之际,美军“夏威夷”号攻击型核潜艇又入驻关岛,使该地区的“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快速攻击潜艇达到四艘。“夏威夷”号攻击型核潜艇水下排水量为7800吨,下潜深度可达243米,携带24枚重2吨的鱼雷,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

“弗吉尼亚”级核攻击潜艇,是美国海军第一种专门应对冷战后威胁而建造的潜艇。该艇既能在近海实施对岸攻击或输送特种部队,又能在远洋“猎杀”弹道导弹核潜艇(也称战略核潜艇)。未来,美海军大约有2/3的该级潜艇会驻扎在亚太。海军计划订购30艘“弗吉尼亚”级潜艇,这意味着将有20艘会部署在亚太地区。加强潜艇在亚太地区的部署,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强“空海一体战”对陆地、空中和水下打击能力,以有效对抗中国防止美军靠近领海的“拒止战略”。

3.其他装备也开始在亚太地区布局

除在亚太地区大幅部署海、空力量和装备外,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其他军事装备的部署和建设也极为重视。近年来,美国已全面加强了亚太地区的搜寻监视与信息收集体系建设和反导防御系统。

一是建立“全立体、全方位、全时空”搜寻监视与信息收集体系。近年来,美军不遗余力地构建和部署用于“第一岛链”附近的“远程预警雷达跟踪网”、“导弹防御系统网”、“水下监听基阵网”,以及“电子侦察卫星和海洋卫星监视网”等。目前,美军正在逐步建立起“全立体、全方位、全时空”的搜寻监视与信息收集体系,并能最大限度地抵达作战威胁或潜在对手的最前沿实施侦察探测。

二是在亚太地区部署90%的反导系统。美国计划把90%的反导系统部署在亚太地区,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等都是推进目标。目前,美国正试图在东南亚的菲律宾部署第3部前置X波段弹道导弹预警雷达,超过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规模。战略预警系统的大规模部署揭开了美国部署反导系统的序幕,必将对亚太地区的安全局势和战略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4.美军装备在亚太地区的未来布局

一是空中形成“有人+无人”和高低搭配的新格局。未来,最先进的第四代F—35C隐身战斗机和X—47B察打一体无人隐身攻击机,将是美国新一代航母“有人+无人”全新舰载机组合方式的关键。F—35C具有隐身性、快速性、灵活性和高度可维护性,能够进行传感器信息融合,从而明显增强兵力投送能力、舰载机联队与联合任务部队的打击能力。该机是以对地攻击为主的多用途战斗机,具有全天时、全天候攻击陆、海、空任何目标的能力。另外,在未来的战场上,美军F—35战斗机还将与F—22“猛禽”战斗机联手,形成类似F—15战斗机与F—16战斗机的高低搭配新格局。

二是发展新一代超隐身、多用途“宙斯盾”战舰。除核动力航母编队外,美国海军也在加大其他各型战舰、核潜艇的发展速度,以配合“空海一体战”的作战需求。2013年10月,美国海军满载排水量近1.5万吨的新一代超隐身、多用途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宙斯盾”战舰正式下水。该级舰开创了美国海军的先河,从隐身设计、电机动力、指挥通信、网络信息、侦测导航到武器系统等方面几乎全部超越当今前沿的顶尖科技。美海军还拟增加攻击型核动力潜艇数量,并准备在关岛部署航母编队。

三是新型航母编队将配备察打一体无人机。X—47B察打一体无人机拥有强大的侦察和攻击潜力,是美军“空海一体战”的专用兵器和对付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的重要利器。2014年8月17日,在美国海军的“罗斯福”号核动力航母上,X—47B舰载无人作战飞机技术验证机与有人驾驶舰载机一起完成了首轮合作式飞行演示验证。2017年前后,美军新型航母编队将配备6—8架X—47B察打一体无人机,届时,美国海军与空军兵力兵器部署的前后顺序、协调配合将更加紧密,总体威慑力和打击力都将更强。

四是美空军在亚太地区还将陆续增加新型战机。未来一段时间,美空军还将陆续增加新型轰炸机、“全球鹰”无人侦察机、空中加油机及最新型F/A—22“猛禽”隐形战斗机的兵力规模。此外,美国空军还在加紧整合空中尤其是太空力量,并企图运用X—37B太空战机“致盲”中国天基海洋监视系统,尤其是对制导的卫星进行干扰或摧毁。

五是继续在亚太地区新建一些海空基地。为了尽早实现“空海一体战”,美军决定继续在马、新、泰、菲、越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一些新基地、机场等,以全面提升其快速反应能力和空海一体打击能力。

(三)“空海一体战”理论的最新调整

美国国防部决定修改现行“空海一体战”概念,赋予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更多作用,以提升各军种间的联合作战水平。自2010年“空海一体战”概念提出以来,因过分推崇海空力量,忽视地面部队的作用,导致美军没有像预期那样,促进各军种之间的联合和有效沟通。此外,美军突出强调“空海一体战”概念的进攻性,给外界留下针对中国的印象,加深两国间的误解和不信任,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冲突。鉴此,美军内部及国内专家一直有声音要求对“空海一体战”概念进行修订。2014年10月,美国国防部决定就修改“空海一体战”相关事宜做出安排,修订后的“空海一体战”将成为联合作战介入战略的一个支撑性联合概念,强调所有军种相互联合,提升陆军在联合作战中参与度,探索地面部队在其中的使命任务和能力发展要求,并有效提升各军种对未来冲突中联合作战价值的理解。未来美军地面部队将通过部署巡逻导弹和弹道导弹,实现对海上咽喉要道的控制,提高敌方攻击的成本,同时,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通过在西太地区的长期存在和定期轮换发挥对“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有效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