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安全
45255100000031

第31章 数字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2)

细数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美国元素,你一定会大吃一惊,碳酸饮料、连锁快餐店、口香糖……都源自美国。在全球化的时代,无须一兵一卒就可以侵略、控制一个国家,通过商品、知识产权、银行、金融系统和媒体宣传同样能做到,“战争崇拜”依旧,只是变换了形式,在不知不觉中席卷全球。美国学者认为,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地区和国际性经济组织作用的加强以及资本流动的国际化,一种相对超然于国家主权之上的经济体系正在形成。而这一“超然于国家主权之上的经济体系”的一大目标就是要以超越国家主权的经济权力来逐步瓦解民族国家,进而形成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最终导致全球性的文化体系,使美国的价值标准成为未来世界的评判标准。因此,西方国家越来越充分利用其经济强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后,进一步提出“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在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背景下,将突破发展中国家意识形态阵地作为实施“经济援助”或“市场准入”的条件之一,从而使得单方面的文化“植入”成为一股汹涌而至的浪潮。

我们指出中国文化面临的外来威胁,并不等于要重新回到闭关自守的老路上去,恰恰相反,对于来自不同发展程度和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文化挑战进行客观的、辩证的分析与鉴别,对以建立单极世界或单一化社会为目的的文化霸权主义保持必要的警惕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正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创造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势必要付出昂贵的代价。一方面,文化涉及一个民族全面的生活方式,它包括“价值、规则、体制和在一个既定社会中历代人形成的思维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消解民族文化,必将化解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造成中国深层次的“文化弱势”,削弱中国的综合国力。另一方面,西方生活方式的渗透和理论上的话语霸权,将使中国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失去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正如有同志指出的那样,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这种共同的、稳定的基本价值观念,或者是分裂为许多不同的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或者是遭到外来文化的入侵在短时间内失去了自己文化的主导地位,那么社会中具有不同基本价值需要、运用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的各利益集团就必然沿着不同价值观念的边界进一步发生深刻的乃至不可弥合的分裂,并进而引发整个社会的大分裂、大动荡。与此相关,诸多社会组织,包括国家和政党的价值基础也一并遭到怀疑,由于失去文化价值的支撑而必然产生的“合法性危机”将导致国家意志、价值观念、国民心理上的全面崩溃。在组织内部,组织的规则失去应有的约束力,组织内部出现一种离心现象,整个社会将陷入一种严重的无序化状态。与此同时,个体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基础被动摇,引发诸多社会、心理问题。这种图景是悲惨的。

二、互联网严重冲击中华传统文化

当今信息时代,人类已经进入网络社会。在电脑联网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虽然诞生尚不过40多年,却通过全球的数千万台电脑联网,形成了一个在光纤和电缆里存在的另一个地球、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村落。在这个全球网络中,远程教育,成人甚至老人都可以方便地进行自我再学习;远程医疗,你可以请远在异地的名医为你诊断、甚至执刀;远程遥控,从外地出差回家前,你就可以通过手机接通网络遥控家中开窗通风、调整温度、让微波炉给你热一杯奶……所有这些无疑表明,人类文明将进入信息时代的网络社会。40多年来,与人们生活日益密切的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这一信息时代的网络社会不仅已经和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方方面面,而且正在改变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并对传统国家文化产生严重冲击。

(一)中国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

作为世界性大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进步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推动。近年来,基于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国的信息互联网得到迅速发展,并赶上了世界互联网发展潮流。

1.互联网在中国迅速普及

中国网络技术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却较快。1989年,我国正式开始了互联网建设,但因为种种原因,各方面建设的进展较迟缓。但自从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后,中国的互联网建设开始以较快的速度发展。1994年,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建设为代表,我国互联网建设进入加速期,先后建成了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金桥信息网和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四大骨干网,使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1998年,CERNET的研究者在我国第一次搭建了IPv6试验床。2001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地区试验网在北京建成并通过验收,引起社会各界关注。2003年,******批复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导的八部委“关于推动我国下一代互联网有关工作的请示”,随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CNGI项目开始实施。2008年12月3日,从“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阶段总结和成果汇报大会”获悉,从关键设备IPv6核心路由器到相关软件及应用,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仅次于美国的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群,改变了第一代互联网时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并为未来我国信息化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转型奠定了重要基础。

互联网在我国经过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工具。特别是新闻、教育和文化,在互联网上得到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新闻舆论的重要力量。据调查,我国网络新闻使用率达81.5%,互联网日益成为影响广泛、深受公众喜爱的大众媒体。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越大,对其权威性、公信力、诚信度的要求就越高,诚信关乎网络媒体前途命运,是网络媒体做大做强的前提。加强诚信建设也是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互联网WEB2.0技术应用日益广泛,视频分享等新业务应运而生,更多网民参与网上内容创造。2008年7月24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同时,宽带网民数达到2.14亿人,也跃居世界第一;CN域名注册量达1218.8万个,全面超过德国de域名,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家顶级域名。这三项重大突破举世瞩目,互联网大国规模初显。2010年5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文化蓝皮书》指出,近年来,我国数字化和网络化进展迅猛,新媒体新业态开始唱主角。在3G等概念的推动下,手机网民一年增加1.2亿,达到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手机上网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新增6303万;中国域名总数为3120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为1636万个,占中国域名总数比例为52.8%,“.中国”域名总数为35万个;中国网站总数为423万个,其中“.CN”下网站为213万个。网络发展重心从广泛走向深入,移动金融和移动医疗等领域也在扩张,移动互联网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据统计,2012年我国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7.6%。2013年11月11日,淘宝网上的支付宝交易总额最终定格在57.5亿美元(约合350亿元人民币),总成交笔数达1.71亿。《纽约时报》称,中国“双十一”网购日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型的电子商务活动。

当前,中国社会已进入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是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方式,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源,网民通过微博、论坛、贴吧、博客等现代网络传播方式,从不同层面来记述与评判社会事件,并开始关注与自己并无直接利益关系的事情。这促使网民的行为具有更多的公共性,为自媒体时代的公众参与提供了更多途径。但是,自媒体时代的意见表达,也可能由于缺乏法律与社会道德规范,演变为个人发泄怨愤的社会冲突。这种冲突因网络动员的交互性与传播的快速性而变得更具破坏性。在自媒体时代,特别是微博诞生之后,由于信息发布的平民化、个性化、交互强、传播快等特点,人们可以相对容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观点。这种观点经过网络传播极易引起舆论响应与集体共鸣,从而使一个微小的事件演化为一个社会焦点话题。随着事件的发展,它甚至会产生连直接利益相关者都无法掌控的破坏性力量。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互联网使政府和民众之间有了一条有效的沟通渠道,为政府实践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当前中国的电子政务大大提高了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了政府机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了管理成本,并使政府管理模式向服务型转变。另一方面,互联网也给现行社会结构和体制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从经济上看,互联网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全球化又使经济自主性受到影响。

2.互联网的作用越来越大

如今,网络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从微观到宏观的革命性变化。网络改变了传统的政府运行机制、社会生产方式、经济结构以及军队的战争形式和个人生活形态,网络的社会化使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越来越依赖于这个神秘的空间,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前所未有的财富。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政治作用,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国内外敌对势力也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在网上进行各种形式的破坏和颠覆活动。有媒体把互联网视为“中国和平演变的泉源”,网民“会在这些讨论区接触到不同的政治观点,对中国政治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和震撼”。鉴于我们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和信息的屏蔽能力还较弱,如何利用互联网加强新闻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先进思想文化在中文网络上占据主导地位,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巩固社会主义阵地,积极防范、打击和取缔网上的非法政治活动,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利用互联网的商务能力,加强中国的电子商务建设。中国电子商务始于1997年。在1997年和1998年,中国电子商务的主体正是一些IT厂商和媒体,它们以各种方式进行电子商务的“启蒙教育”,激发和引导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兴趣和需求。经过这一阶段,在1999年和2000年,以网站为主要特征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在风险资本的介入下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最早的应用者,成为这一阶段中国电子商务的主体。随着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的深化,随着资本市场泡沫的破灭,网站电子商务开始跌入低谷,而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却开始大规模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中国电子商务从2001年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企业电子商务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新的主体。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07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2.17万亿元,比上年度增长90%。中国网络购物发展迅速,2008年6月底,网络购物用户人数达到6329万,半年内增加36.4%。截至2008年12月,电子商务类站点的总体用户覆盖已经从9000万户提升至9800万户。诚然,在我国发展电子商务还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如企业的信息意识问题、观念问题、人才问题、法律规范问题、资金流通习惯问题、消费群体问题等,这些都需要通过研究、借鉴和探索,在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但我们绝没有理由回避甚至抗拒电子商务发展。“大江东流挡不住”,电子商务时代终将来临。在21世纪,电子商务势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3.网络正在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影响,可以说互联网是人类科技发展的奇迹。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发达国家的社会基础设施,互联网带动了一批新兴的产业,并开始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打上网络的烙印,它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正在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