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45307300000128

第128章 赵鞅梦射熊罴

赵鞅是春秋末期晋国的卿大夫,时逢六卿弱公室之时,晋国的权力斗争非常复杂。《史记·赵世家、扁鹊列传》两处记载,赵鞅一连七天入睡不醒,其间做了一场大梦,他梦见自己去了天帝的住所,舞乐动人,非常快乐。有一头熊来抓他,他奉帝命射之,一箭射中,熊当即毙命。又有一罴来,他又一箭射死。天帝很高兴,赐给他两个笥(盛食的竹器),每个都有备用的副笥。他突然又见自己儿子在天帝旁边,天帝答应给自己一只翟犬,说道:“等到你的儿子长大成人时,以此赐之。”天帝还告诉他:“晋国会逐代衰落,七世灭亡,臝姓将大败周人,但却不能占有它。现在我念及虞舜的勋绩,我要将其后代之女配给你的七世之孙。”

在晋国政治斗争异常复杂的时期赵鞅做了此梦,梦中包含了极复杂的隐义:其一,他自己到了天帝的住所,受到热情招待,非常快乐。他的政治行为能得到天帝支持的个人愿望由此得到了部分的满足。

其二,赵鞅当时的主要政敌是范氏和中行氐二卿,熊与罴是二卿的袓先(据《史记正义》),赵鞅在梦中射死熊与罴,既满足了他灭除政敌的愿望,同时又借天帝嘉许的形式免去了自己擅杀大臣的罪责。

其三,天帝赐给赵鞅盛食的两笥,并且均有备用之笥,表达了赵鞅内心天不灭赵、赵氏采食之邑永不会丧失的基本愿望。

其四,赵氏采邑之北是代国(今河北蔚县),代属北狄之种,而“翟”通“狄”。赵鞅梦见天帝将一翟犬许诺自己,答应等自己儿子长大后交付,这实是曲折地表达出了他要吞并代地的愿望。赵鞅要把自己无力完成的任务留给下一代去做,也反映了他在兼并代地一事上的长远考虑,他希望将来为己所有的代地能像家犬一样护卫自己封地的北大门。

其五,赵鞅作为晋室公卿,私人势力已有极大发展,但晋公室的存在一直是他自我势力发展的障碍,他希望晋公室能逐渐衰亡,以便获得自我势力独立发展的广大空间。赵鞅在梦中将晋国衰亡的愿望通过天帝之口表达了出来,使自己该愿望的满足程度更高,且无以臣亡国的负罪感。赵氐与秦共祖先,姓嬴,天帝关于嬴姓大败周人的言语,表达的其实也是赵鞅当时关于某种政治关系的一种愿望。

其六,天帝最后提及的虞舜,即是上古时代接受帝尧禅让、被后世称为帝王的大舜,古人认为建有殊勋的圣贤,其后代总会兴盛。赵鞅在梦中借天帝之口,让虞舜的后代之女嫁配自己的后世之孙,表达了他想让赵氏长盛不衰、能与圣人后裔相匹配的深层心理。

赵鞅的大梦包含复杂的隐义,但无论如何,它表达的是消灭政敌、发展自我,使赵氏势力长盛永存的愿望。大梦曲折地反映了一位创国之主精细而复杂的精神世界,表现了其艰难创国的一片苦心。

事实上,赵鞅的大梦多在后世历史中被“应验”,如灭除二卿、吞并代地、晋国衰亡、舜冑(帝王后裔称之胄)配赵等都后来成了历史事实。但这些“应验”并不说明梦具有预兆的性质,这首先是因为,人的潜意识对梦境的制作材料中,总夹杂着其本人对现实生活的记忆碎片,包含若干现实生活的成分和要素,这使得形成的梦的内容都有一些客观的根据,如灭除二卿,可能已是晋国六卿政治斗争的一种态势;弱小的代国现实中必会成为强赵的掌中之物;公卿势力的崛起使晋公室的衰亡已呈必然之势等。赵鞅的梦并不能预兆未来,只是未来的某种政治形势正好符合他的愿望,他将自己的愿望通过做梦的形式无意间提前表达了出来。与其说后来的现实是梦境的应验,不如说梦境的制作本身包含了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把握。同时还应指出,一个历史人物的梦境要成为史籍的记载,中间要经过叙述、记录、流传和整理等复杂过程,而与该梦境相关的一些历史事件在此期间早已发生,甚至成为过去。梦境的记录、整理和记载人在某种迷信的梦观念指导下,为了照应人们熟知的历史事实,可能会对梦的内容做出一些自认为完善化的修正,而此时做梦人可能早已故去,无法订正,他的梦内容便谬种流传,似乎具有了对后来事件的预兆性。

总之,梦制作中的预察性机巧和梦记载中的照应性修正,这两个原因共同作用,使史籍中的梦似乎多含有一些对未来事件的预兆。但科学的梦理论揭示出,人的梦仅仅只是,也确实是做梦人个人愿望的曲折而隐秘的表达,人们对此不该有更多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