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45307300000131

第131章 鲁丹散金说中山

《韩非子·说林上》记载说,有一个名叫鲁丹的人三次去游说中山国的君主,都被拒绝了,于是他散发五十镒黄金给中山君的侍从,以求通融。当他再去拜见中山君时,还未开口说话,中山君便赐给他食物了。鲁丹出来后未回旅馆,马上就离开了中山国。车夫问他说:“这次求见,好不容易得到了善待,为什么要离开呢?”鲁丹回答说:“因为别人的好话而善待我的人,也一定会因为别人的坏话而加罪于我。”他们还未走出中山国境,朝中一位公子就毁谤说:“鲁丹是为了赵国来探测中山国的。”中山君于是搜捕惩处了鲁丹。

鲁丹去游说中山君,是希望把自己的才能显露给对方,以便得到对方的赏识和重用。为了得到接触对方、向其显露才能的机会,他不得已送出了五十镒黄金,以贿赂中山君的侍从。他仅仅希望这些侍从能提供给他一次与中山君对话的机会,然后凭借自己的才能得到赏识。

侍从收到鲁丹的黄金后,一定在中山君面前说了鲁丹不少的好话,因而当鲁丹一见到中山君,还未开口说话,就受到了对方极热情的接待。鲁丹明白,中山君的盛情并不表明对自己才能的赏识,而是源于侍从对自己的恭维,说到底是自己五十镒黄金的作用,他不仅由此看到了中山国朝政的腐败,而且断定中山君是一位极为轻信的人物。鲁丹认为,在一个轻信的君主手下任职是极危险的事情,于是决意离去,他后来被捕受惩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认识的正确性。

鲁丹的目的是游说求仕,他把自我才能看作求仕的唯一资本。凭借贿金的作用和别人的恭维也许可以得到某一禄位,但贿金有尽,矛盾无穷。自己并不拥有向朝臣长时间广散贿金的资本,而复杂的社会关系又难以保证某些朝臣永不诋毁自己,恰好又是一个极易轻信人言的君主,因而凭人言即使得到禄位,其实也只是一个危险的处境。

中山君也许希望得到人才,但他把对人才的认定不是放在对其考察了解的基础上,而是以他人的评价为基础,表现了一种胸无主见的幼稚。因而当他凭人言而盛情招待一位人才时,却无意间向对方发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最终失去了人才。

一般来说,一个思想成熟的人物如果有自己的志向,那就必定有实现这一志向的个人资本,人们如果明白他的志向却并不清楚他实现志向的资本,不知道他的个人所长,那还不是对该人真正的了解。不真正了解某人,就难以真正地信任某人,即使你能客气地善待该人,也难以得到对方的信任。信任离开了真正的了解就难以成立。中山君在并不了解鲁丹的情况下,尽管给了鲁丹意外的殷勤善待,但双方的相互信任终究没有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