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45307300000022

第22章 乐伯一箭止追兵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了楚国大将乐伯在仅剩一支箭的情况下智退追兵、返回本营的计策。前597年,在晋楚两国大军相持的一场战役之前,乐伯受楚庄王之命,乘单车去晋营挑战,连杀晋卒数人后,乐伯徐徐退归,晋军见状,分路前来追赶。乐伯为了显示自己的手段,他拿出弓箭,故意左边射马,右边射人,使左右两路追兵都不能前进。晋将鲍癸领兵从正后面追来,乐伯一看,自己手头只剩下一支箭了,这无论如何也难射退追兵,心里不免一惊。这时,恰好有一只小麋鹿在旁奔跑,乐伯灵机一动,一箭射中麋鹿之背,让随车之人将麋鹿拿去恭敬地献给晋将鲍癸说:“狩猎的时令还未到,咱们都吃不上野味,请将此献给您作为膳食。”鲍癸接受了礼物,劝阻部下说:“前面车上的人极能射箭,又懂得礼貌,都是非同一般的人。”遂不再追赶,乐伯于是平安回营。

对于晋兵的追赶,乐伯本有以箭射退的把握,但手头出乎意料地剩下了一支箭,这支箭即使射中晋将,也难遏止晋军的追赶,乐伯只会剩下束手待缚的结果。紧急关头,乐伯见景生计,他射麋相送,示敬拒敌。他通过射麋,既向晋将显示了自己的武艺手段,又显示了自己对追兵毫不介意的心理闲暇;这既是对追兵的威慑,又是对他们的心理征服。在显露了自己的手段后,乐伯送麋于敌,不以恭敬之礼,实是在暗示鲍癸:不是乐伯不能射杀晋兵,而是不愿射杀,唯求和好。乐伯是以示敬的手段弱化或消除与追兵的敌对状态。追兵不知乐伯仅剩一箭的窘情,心惧乐伯射艺,遂顺势接受了乐伯的敬意。

箭是用来射杀敌人的。乐伯在自己最需要箭的性命攸关之时,把最宝贵的一支箭作了一反常态的使用,反倒遏止了追兵,死里逃生,真正是大勇中含有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