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45307300000027

第27章 假士兵晋人虚张势

公元前555年,晋平公率数国诸侯伐齐,与齐灵公所率的军队相遇于平阴(今山东平阴东北)。《左传·襄公十八年》载,晋国军队在战前探测险要之处,到处竖起大旗,布置军阵,在战车左边坐上真人,右边放上假人,以大旗作前导,车后拖着柴草,故意扬起尘土。齐灵公远远望之,见晋国军队人数极多,自料寡不敌众,就率领军队乘夜晚逃遁了。

晋军中精通音乐的师旷次日晨对晋平公说:“乌鸦有了愉快之声,齐军大概逃走了。”晋臣叔向对平公说:“城上落下了乌鸦,齐师逃跑了。”晋军于是进入平阴,继续追赶齐军。

晋军在这次战斗中伪装兵士和军阵,以假诈敌,虚张声势,给齐人造成恐惧气氛,动摇了其作战决心,未曾交战就使齐军后撤。这是一次极成功的军事谋略活动。

平阴之战中晋人的谋略活动对同时代的孙武一定产生过一些影响,孙武以如下兵法理论概括了相类似的军事谋略:

第一,孙武提出“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孙子兵法·势篇》)。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伪装示形,用假象迷惑敌人,敌人便会听从调遣。唐代名家李筌直接以平阴之战为例解释《孙子兵法》此句之意。杜牧认为《孙子兵法》此句含如下之意:“我弱敌强,示之以强,动之令去。故敌之来去,一皆从我之形。”

第二,孙武提出了“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的用兵谋略。后张预在宋刻本《张预注孙子》中解释后半句认为,用兵时可采取“迫而使之惧”的方式夺其“心谋”,这正好体现了平阴之战中的谋略。

第三,平阴之战中晋人在车后拖着柴草,故意扬起尘土,示以战车来攻。孙武正面理解这一现象,提出“尘高而锐者,车来也”(《行军篇》)。提醒人们,尘土高扬笔直上升,表明敌人兵车驰来。

第四,孙武总结晋人凭城上落乌而对齐军情况的正确判断,提出:“鸟集者,虚也。”(《行军篇》)和郑人凭鸟断定楚军空营的事情一样,杜牧、陈皞、张预等《孙子兵法》注家将此作为解注这一察敌之法的直接例证。

平阴之战是晋人谋略思想的胜利,它启发后人在军事活动中要善于筹谋,争取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篇》)的最高用兵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