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45307300000028

第28章 孙林父告败隐罪

卫国上卿孙林父据戚邑反叛,因怕卫军前来攻伐,于是投靠了晋国。《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了前547年卫军前来伐戚,晋国仅派三百人助戚,被卫将殖绰全部杀死,以及孙林父派人追杀殖绰后再次求救于晋的事情。《列国志》据此描述了孙林父为请来晋国大军相助而采用的取胜告败之计。

孙林父以戚邑附晋,请求晋国协助守御,晋平公派了三百人前来助守,孙林父安排三百晋卒专守茅氏之地。他的儿子孙蒯劝谏说:“戍兵单薄,恐不能拒卫军。”孙林父告诉他:“三百人不足为吾轻重,故委之东鄙(指东边小邑)?若卫人袭杀晋戍,必然激晋之怒,不愁晋人不助我也。”(第六十五回)

不久,卫将殖绰自东边攻戚,以千余人的兵力将驻守茅氏的三百晋卒全部袭杀。

为了保卫戚邑,孙蒯在茅氏附近的山脚下挖就陷坑,加以掩饰,在山上大骂殖绰。殖绰受辱骂刺激,心中大怒,为求战驱车上山,掉进了陷坑,被孙蒯之人用弩箭射死,殖绰所率之兵亦被杀散。孙林父料想卫国大军必来讨伐,欲再向晋国求救,但他怕晋国责备自己对三百戍卒见死不救,于是交代入晋求救的使者说:“晋若责我不救戍卒,我有罪矣。不如隐其胜而以败告。”(第六十六回)

孙林父求晋相助,晋人派来三百兵卒,看来确有敷衍应付之意,孙林父故意让三百人守御卫军伐戚的要冲之地,使其承受卫军的袭杀。他要通过卫军杀晋卒之事激怒晋国,以此挑起晋、卫两国的直接争端,借霸主晋国来制服卫国。

在射杀殖绰、战胜了卫军后,孙林父并不向晋人告诉战胜的实情,他反以战败相告,这就隐藏了他们对晋卒见死不救的罪责,等于告诉晋人:对三百晋卒不是不救,而是无力相救。他是要以败讯来说明自我力量的弱小,把守戚和报仇的责任推给晋国,逼使其派出更多的兵力与卫国交战。

《孙子兵法》云:“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九变篇》)战胜敌人而受褒奖,属于人之常情,但孙林父利中见害,料知告胜必会引起晋人的怨恨,于是他以失败相告,反而得到了晋国的同情和谅解。这一告败之计隐去了自己坑害晋卒的罪责,又可争取到晋国的大军支援,真正是“杂于害而患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