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45307300000050

第50章 杀人藏刀与借刀杀人

《韩非子·内储说下》记载了两则杀人诬仇人的事。一是,中山国的季辛与爰骞相互为仇,司马熹(《韩非子》原文中为司马喜)刚到中山不久,与季辛关系不和,于是司马喜暗中让人杀掉了爰骞。中山君以为是季辛所为,下令诛杀了季辛。另一个事情是,魏国的犀首与张寿有仇冤,新来魏国的陈需与犀首关系不和,于是让人暗中杀掉了张寿,魏王以为是犀首暗杀了张寿,下令诛杀了犀首。

上述两事首先都是为陷害他人而采取的杀人藏刀计,它们有着共同的人物关系和用计目的。甲和乙是一对仇人,新来的丙与乙结怨后,暗中指示人杀掉甲,由于乙是甲的仇敌为人所共知,因而人们自然会把甲的被杀归咎于乙。丙在暗杀掉仇人的仇人后藏起杀刀,佯装不知,以旁观者自居,巧妙地利用人们的思维定式,把杀人之罪栽赃给了自己的仇人乙。

在甲、乙、丙三人之上,存在一个更高的权威,即君主。丙用杀人藏刀计把杀甲之罪栽赃给乙,让乙在君主面前落下擅杀大臣之罪,然后借君主之刀杀掉乙,这又是一个借刀杀仇人的计策。

在这里,施计者为了杀掉仇人,第一步先杀人藏刀陷仇人,第二步借君主之刀杀掉仇人。在特定的人物关系中,施计人仅做第一步中的秘密杀人活动,对仇人的陷害是利用人们的思维定式去实现,第二步完全由君主自己做出。

杀人藏刀与借刀杀人在此是同一计策的两个环节,施计人所杀之人是仇人的仇人,客观上是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的人,抑或是自己的盟友,所藏之刀是自己的杀人之刀,他要通过杀人藏刀引出一种结果。施计人所借之刀是君主之刀,他借君主之刀杀掉仇人,这才是最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