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见之卓矣。
“译文”
人不论作什么事,到达应罢手不干时,就要下定决心结束。假如犹疑不决想找个好时机,那就像男女结婚虽然完成了终身大事,以后家务和儿女夫妻间的问题还很多。人们别以为和尚道士好当,其实他们的七情六欲也未必全除。古人说得好:“现在能罢休就赶紧罢休,如果说找个机会罢休,恐怕就永远没罢休的机会。”这真是一句极高明的见解。
“解说”
南怀瑾先生曾遇到一些佛教徒,说他们想把一颗烦躁之心放下,但总是放不下,问先生有什么放下的方法。先生说:“你们啊,大丈夫说放下就放下了,何必还要去寻找一个放下的方法!”听者无不为之动容。当断则断,丈夫所为,当断不断,必有后患。张良以勇退而全身保,韩信因恋权而被杀。得休便休,当机立断,犹豫留恋,永无了时。
“例解”
贪赃昧求赂 谋叛死余辜
北魏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十七岁当太上皇,二十三岁便被杀。但他还是留下了七个儿子,其中拓跋宏即位为帝,另外六个以后陆续被封了王。他的第二个儿子叫拓跋禧,被封为咸阳王。冯太后和高祖拓跋宏对先帝的几个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他们小的时候,就专门为他们设置了学馆,选忠信博闻之士,担任他们的老师。在拓跋禧还很年轻的时候,就任他做冀州刺史。这期间,当地人对他的反映还很不错,曾经有三千人上书,希望拓跋禧留在那里为官。但太后和高祖给了他更高的官职:让他做司州牧,都督司、豫、荆、郢、洛、东荆等六州军事,还赐帛二千匹、粟五千斛。因为他是大弟弟,食邑三千户。其余的几个弟弟则食邑二千户。
在平定汉阳的战斗中,拓跋禧因为攻克了南阳而立功,增加了侍中正太尉的官衔。
高祖发现拓跋禧贪财,经常告诫他,所以,有高祖在,他的行为还比较收敛。
太和十四年(490)冯太后去世。太和二十三年,高祖在军中病重,让十六岁的太子元(拓跋)恪即位为帝,并让拓跋禧等六人辅政,称为顾命宰辅。安排完后事,三十三岁的北魏高祖拓跋宏便去世了。
拓跋禧没有了管束,便肆无忌惮地开始了聚敛财富的活动。他虽然是顾命宰辅之首,但却不管正事,什么事情都不肯表明态度。却在暗地里大肆收受贿赂,恩威并施,从中取财。在他的威逼利诱之下,号称“八座”的朝中八位最高大臣,建议给他增封一千户,他假作不接受。但是背地里,他却“贪淫财色”,不遗余力地聚敛财富。他有几十名姬妾,还嫌少,还不断地聘娶新的姬妾,以满足他的淫欲。这些姬妾们都穿着最贵重的衣服,乘坐着最豪华的车辆。为了满足他的奢侈生活,还在暗中要求人家给他“送礼”。
在他的疯狂聚敛之下,他的财富急骤膨胀。他家有奴婢上千人。田产、盐池、矿山、铁冶,不计其数,遍布各地,让他的奴才替他经营。
他的这些行为引起了世宗元恪的警惕。在他即位的第二年,便把元(拓跋)禧等人召到光极殿,向他们宣布,他已经成年,可以独立掌政,不需要宰辅了。为了安抚这些顾命宰辅,元恪给他们安排了高官,元禧被拜为太保领太尉。
世祖的行动,让元禧非常不安。便请几个人到家里来商量反叛的事。但一直研究到天亮,也拿不定主意。元禧只好说:咱们回去谁也不要说出去。然后就散会了。
但是那几个参加商量的人害怕招祸,不敢隐瞒,便向世祖揭发了这件事。而元禧还以为不会有事,自己到别墅躲避去了。结果只有束手被擒。
受刑前,他还想同爱妾和女儿说几句告别的话,谁知那爱妾却骂道:“正是因为你贪财好色,搞了这么多的婢妾,才使你贪爱财物,畏罪造反。都到了这一步,还有什么好说的!”
他被处死后,老百姓还编了歌讥讽他。
他的家财大部分被分给了世祖宠幸的大臣,一部分分给了宫内外的百官。就连那些未入流的低级官吏也分得了一些,多者百余匹,少者十匹。
而他的几个孩子却穷得经常吃不上饭,靠人家赈济过活。
暮年迷不悟 悲歌叹英雄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与秦始皇齐名,他们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对封建统一国家的确立和巩固,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两人因为对神仙的迷恋和向往,也干了不少荒唐事,结果是误国误民,所不同的是秦始皇迷恋神仙至死不悟,而汉武帝晚年则觉察到神仙的虚幻,终于放弃了对神仙和长生不老的追求。
汉武帝即位后,一反汉初成法,尊奉儒术,招贤良,以儒生赵绾、王臧为公卿,议立明堂,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而对鬼神之祀尤其礼敬。
封禅本来是天子对方国的巡视。天子以此显示自己的威权,并加强对方国诸侯的控制。后来却被渲染、神化为皇帝上通于天的一种典礼。皇帝借封禅仪式表明自己“受命于天”,替天行道,并且向上天报告政绩。所以古来的封禅又被弄得很神秘。唯其如此,使一心想有所作为的汉武帝即位伊始就生出无限的向往。但是,当时执掌实权的窦太后(武帝祖母)信奉黄老,责怪儒生多事,极力反对。汉武帝只好作罢。后来,元朔、元狩、元鼎年间,汉朝对匈奴的征伐接连取得胜利,桑弘羊所主持的经济改革,也取得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成效,国家呈现一派富庶强盛的景象。在这种看似“国泰民安”的气氛下,官僚士大夫一心盼望和鼓动武帝封禅,以使自己能躬逢这一旷世盛典。恰巧有一年在汾水边挖出了一只青铜鼎,一些方士胡说这只鼎是皇帝铸造的,“宝鼎出而与神通”,应该封禅才是,武帝为方士儒生所蛊惑,积极进行筹备,到元封元年(前110)终于举行了这一大典。
如果说,封禅还具有某种政治象征意义的话,那么,汉武帝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神仙的迷恋就只能是一种荒唐行为了。方士公孙卿曾对武帝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骑上龙背,群臣后宫随从而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天。武帝听得出神,不禁叹息说:“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履耳。”
正因为武帝一心想效法黄帝成仙,所以对方术之士的迷信蛊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深信不疑,执迷不悟。这对汉帝国的政治和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害。有齐人名少翁者,以鬼神方术见武帝。当时,武帝有一位宠姬王夫人病卒,少翁用方术再现王夫人的音容笑貌,武帝隔着帷帐望见,十分动情,立即拜少翁为文成将军,给予赏赐甚多,并以客礼待之。后来,文成方术技穷,于是在帛上作书,让牛吞下肚子里去。然后诡秘地向武帝报告,说是此牛腹中有奇。武帝命人剖开牛腹,果然发现绢书,上面写着一些奇奇怪怪的话。武帝仔细辨认,发现是少翁伪造的,一怒之下,就把少翁杀了。武帝明知上当受骗,却仍然没有醒悟。过了一些日子,武帝又后悔文成早死,惜其方术不尽成。正在此时,胶东王王后遣方士栾大求见武帝。栾大自称与少翁同师,说起方略来一套一套的,而且敢说大话,于是武帝复又“处之不疑”。栾大对武帝说,我经常往来海中,看见安期、羡慕这些仙人,只是因为我身分低贱,他们都不相信我。我的老师对我说,黄金可成,黄河决口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只是我怕落得文成的下场,所以不敢谈论方略。武帝不识其诈,却说:“文成食马肝死耳,子诚能修其方,我何爱乎!”栾大见武帝入彀,于是要求武帝“贵其使者,令有亲属,以客礼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于神人。”当时,武帝正忧虑黄河决口,而黄金不就,于是马上拜栾大为五利将军。一个月后,佩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等四印。封栾大为乐通侯,食邑二千户,赐列侯甲第,僮千人,又以卫长公主妻子。数月后,栾大佩六印,贵震天下,而燕、齐之间方士人人都自称有方术,能致神仙。
汉武帝一心迷恋神仙,自然会影响他治理国家,滥施封赏则破坏了封建法制,败坏了社会风气。不仅如此,武帝执迷于方士的胡言乱语,又大兴土木,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他听信方士公孙卿“仙人好楼居”的胡说,下令在长安作蜚廉桂观,甘泉作益延寿观,使公孙卿持节设具而候神,又作通天径台,在甘泉置前殿,拓广宫室。后来,柏梁台因火灾焚毁,武帝又照越巫勇之的说法,“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其北开凿大池,有渐台高二十余丈,命为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其南有玉堂、璧门;又立神明台、井干楼,高五十丈。这些建筑工程浩大,耗费的民脂民膏不计其数;加上征战及其他各种挥霍,使国家的财政状况迅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