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安康历代名人录
45429400000058

第58章 近现代(22)

陕西西安人,回族。工程师。1939年为进行抗日战争来安康修建飞机场,常与安康回民士绅刘少菁、杨景堂、景实臣、锁兰如等接触,在往来交往中意识到安康回民教育落后,念书人少,于是相商将刘少菁任校长的伊斯兰小学扩大,让更多回民子弟上学读书。在众人支持下,孙章若函告乃兄西北公学校长、回民抗敌协会重庆总会孙绳武先生,征得同意和支持,成立“西北公学主办安康完全小学”,为西北公学附属学校,简称“西北安小”。聘孙章若先生为名誉校长,由刘少菁代理校长职务,开展回民小学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扬。(纂《安康县教育志稿》,安康县文化教育局编)

夏鸣华(?~?)

挪威国人,1927年任安康基督教福音堂信义长老,在安康老城西关购房屋一座,创立教会小学,收教友子弟80人,设复式班二班,免费入学,教读中国教科书和“圣经”。(纂《安康县教育志稿》、《安康县志.教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黄群众(1925~1990)

紫阳人,中国剧协陕西分会首批会员,陕西民间文学研究会会员。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转业于紫阳县文化馆,负责组织领导全县皮影戏演出活动。1956年参与筹建紫阳县汉剧团,任副团长职务。此后长期从事剧团导演、编剧、业务管理和文学创作活动。先后创作了紫阳民歌剧《嫁嫂失妻》、改编传统汉剧《清风亭》等参加省新搬上舞台小剧种会演和省首届汉剧会演,双双获奖。1985年搜集整理《紫阳民歌文学资料集》共3册。约8万字,其中一些作品在各地报刊登载。他创作的《新凉州词》曾为数家报刊转载,并被上海人民出版社改编成连环画出版发行全国。黄群众是滋养民歌剧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早在解放初期,他就开始探索紫阳民歌剧的创作和演出尝试,为配合当时的政治运动,他以紫阳民歌为基础,创作了《抗美援朝》、《捉特务》、《活捉李承晚》、《捉菩萨》等短小剧目,组织农会演出收效甚佳。实践中萌生了创作新民歌剧种的意愿得到团领导及群众的支持。1959年由他执笔创作的紫阳民歌剧《嫁嫂失妻》,从剧本、音乐、唱念、表演到舞台美术诸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初试成功,获多方好评。其后,他和紫阳剧团全体演职人员共同努力,又创作演出《春到茶山》、《养猪场上》、《拥军路上》、《虎头崖》、《生动的一课》等剧。紫阳民歌剧这一新型剧种为多方认同,列入陕西地方剧种。1985年退休后担任《紫阳县志》中《民俗志》、《文化艺术志》主要编撰人。1986年5月,任《紫阳县戏剧志》编委,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坚持上山下乡,白天走访搜集,晚上加班整理,先后行程1747公里,采访167人,收集文字资料175份,录音磁带12盘,从当年6月13日到次年元月17日,仅用了七个月零三天的时间,即编写并油印成册12万字的《紫阳县戏剧志》(初稿)。他身患重病,临终前夕,仍根据各方面对志书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拟订了修改方案。不幸脑溢血突发,与世长辞。在追悼会上,紫阳各界送挽联一幅致哀:群贤俱至悼尔毕生仕农工商从军旅上舞台五味遍尝幸有佳作传世英名贯耳;众口皆碑赞君一世琴棋书画编故事写戏剧六艺咸精虽无学衔封诰亦可瞑目(节录《陕西省戏剧志·安康地区卷》三秦出版社1994)

净天(1925~2005)

俗姓胡,名永忠,陕西安康汉滨区吉河镇人。幼出家,法号净天。十八岁往长安兴教寺依妙阔法师学唯识教。自十九岁以来,发菩提心,学菩萨道,住终南山苦心修行。1980年任终南山观音寺住持、中国佛教协会理事、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常务理事,期间巡礼印度、泰国、缅甸、香港,并在缅甸请回大小玉佛共三百尊。1983~1989年,任新都宝光寺讲师。1989~2003年,在广元创建和恢复大小寺院共七座,前后继任安康佛协会长、广元佛协会长、广元市政协常委、四川佛协名誉会长。出任四川大小十余个寺院主持,及各省名刹莅任首座。净天一生梵行高洁,潜心苦修,终成大道。(纂净天法师《百日宣佛发起因缘》)

马江水(1925~1949)

河南洛宁人。1945年参加人民军队,在八路军晋冀鲁豫野战队当战士。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5月2日,部队在郧阳整编后,任解放军2野19军55师163团2营5连连长。5月25日解放白河县后,沿山区小道向平利进军。国民党军队盘踞平利和白河之间的十八盘为第二道防线,5月29日1时,马江水奉命向国民党军队发起强攻,黄昏时攻占敌军阵地,55师由此直奔平利,并于5月31日首次解放平利县城。白、竹、平战役后,马江水所在19军奉命战略转移,撤离出平利县城到竹溪休整。国民党调动大军防守关垭子一线,7月10日,19军奉命先发起关垭子战斗,163团主攻鹰嘴崖阵地,马江水所率第5连担任突击队。大部队到达后,第六连从右侧佯攻,马江水带领5连战士炸开鹿砦,跳过战壕,奋勇冲杀,迅速攻占主阵地,后续部队上来后,他又率第5连直奔长安坝,封锁敌军西遁之路。在早阳沟口,坚守阵地,顽强堵击。当子弹、手榴弹用尽,正准备拼刺刀时,马江水中弹牺牲。部队党委给马江水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第5连“突破鹰嘴崖,直取长安坝马江水英雄连。”(节录《平利县志》三秦出版社1995)

何涛(1927~1968)

又名何仕业,石泉后柳镇牛石川人。民国三十五年(1946)由省立安康中学毕业。1947年报考西安会计专科学校,1949年毕业。同年5月参加革命,分配在一野三军后勤部任秘书、教员等职。1950年8月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部队集体转业到甘肃玉门油田工作,先后任玉门油矿办公室秘书、地质办公室副主任、局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等职。1958年8月被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特别班深造。1959年11月调北京石油工业部,任政治部办公室主任。1960年参加大庆石油会战,在大庆工作期间,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刻苦钻研业务,掌握了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被任命为大庆油田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大革命中被诬为“军统特务”,“右倾翻案集团的黑老板”等罪名,受到迫害。1968年7月23日含冤而死,70年代后平反昭雪。(节《石泉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观慧(1927~2002)

俗姓萧,名汉良,陕西安康汉滨区人。少聪慧善良,习武有成,精通中医。1945年,安康双溪禅院觉性法师讲《金刚经》,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忽然有感“人生如梦,无常迅速”,遂皈依座下习《金刚经》,勇猛精进,颇有感应。1958年母逝后,即于天圣寺依古鼎法师座下披剃。观慧文化不高,但深知一门深入,定能成就。每日诵《金刚经》不辍,常给人开示,学佛就是自净其意,就是要明心见性。又不善言谈,只是实修,时时观照,绵绵保任。虽在“文革”期间受到极大冲击,皆不改道心。1985年入陕西西安大兴善寺法因律师座下受具足戒,更加精进。1988年升座安康金堂寺,为弘扬正法,废寝忘食,光复双溪寺、重建龙兴寺,不遗余力,呕心沥血,为续佛慧命,培养了一大批佛教栋梁,著名者有谛近、今严、今空、如学、印旭等等。2002年11月1日,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吉祥而逝。世寿七十有五,僧腊四十又四,戒腊十七年,塔于龙兴寺之右。(纂《安康佛教文化》、《观慧法师塔铭》)

毛楚雄(1927~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