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全科医师速查手册
4576300000074

第74章 皮肤性病(2)

(第八节)手足癣

手癣是发生在手掌和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可波及手背;足癣主要发生于足跖及趾间,可延及足背及踝部。

诊断

1.临床表现

(1)急性损害为丘疹、丘疱疹和水疱。陈旧损害有鳞屑角化。由于发生于手足特殊部位,皮损有一定特点,可分为水疱型、浸渍糜烂型和鳞屑角化型。

(2)病程慢性,常易继发感染或湿疹化。急性期皮损用药不当(过于刺激)可致癣菌疹。在炎热季节容易湿疹化或继发感染引起丹毒、蜂窝织炎等损害。

2.辅助检查

(1)直接镜检:取新鲜水疱的疱壁、疱液,或者慢性损害的深层皮屑,镜下可见真菌菌丝。

(2)真菌培养阳性。

治疗要点

1.水疱型可先用3%硼酸液浸泡,每日2次,每次10分钟。水疱干燥后可外用抗真菌霜或膏。

2.浸渍糜烂型可先用硼酸液湿敷收敛,然后外用足粉或咪康唑、联苯苄唑粉等,每日1~2次,干燥后再改用抗真菌乳膏。

3.鳞屑角化型以外用各种抗真菌剂及含角质剥脱剂的软膏为主。

4.顽固性感染考虑抗真菌药物(同体股癣)口服治疗。

(第九节)疥疮

疥疮是由疥虫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所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

以发生于指间等褶皱部位、不发于头面部(婴儿可以发生于头面部)及常集体发病为特征,经接触传染。

诊断

1.临床表现

(1)好发于指间、腋前缘、脐周、阴部及大腿内侧。仅儿童可波及头面。

有接触传染史,常见于集体感染。

(2)皮疹为米粒大小红色丘疹,有水疱及隧道,少数患者可有结节。

(3)夜晚瘙痒剧烈,白天轻微。

(4)一般无全身症状。

2.辅助检查

(1)水疱及隧道等皮损处可找到疥螨。

(2)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可见不规则棘层增厚,炎性细胞外渗,海绵形成,以至表皮内水疱形成,隧道多见于角质层以内,可见虫体或虫卵。真皮中可见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显着。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1)全身治疗:继发感染者给予抗生素口服。

(2)局部治疗:以杀虫止痒为原则。栙10%(儿童用5%)硫磺软膏外搽,全身涂擦一遍,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3日后第4日再洗澡更衣;栚1%林旦乳剂、25%苯甲酸苄脂乳剂或5%球萘酚乳剂,按前法使用。

2.中医治疗(1)中药内服:荆芥、防风、刺蒺藜、苦参、苍术、黄芩、生地黄、蝉蜕,各适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内服。

(2)外治疗法:栙苦参、百部等煎水外洗;栚百部的乙醇浸泡液每日搽2~3次;栛豚脂、硫磺粉、古月粉混合成膏,外用。

(3)其他治疗:栙25%硫磺、3%水杨酸软膏于洗澡后用手蘸药自上而下用力反复擦药,第2日洗澡,换衣。如2~3周后复查未愈再重复1次。

栚苯甲酸苄酯、硬脂酸及三乙醇胺,加水,混匀外用。

(第十节)多形性日光疹

多形性日光疹又称多形性光敏疹,为一种与日光照射有关的光敏性皮肤病。本病以日晒后反复发作及皮疹多形为特征,青年女性易发,春夏症状加重,秋冬消退或减轻。

主诉

患者面部、颈部等光暴露部位起皮疹,瘙痒。

诊断

1.临床表现

(1)皮疹对称分布,形态多样。表现为丘疹、丘疱疹、红斑、结节、斑块及湿疹样改变,一般以单一形态为主,且在每次发作中于同样的部位保持同样类型的皮损。小丘疹和丘疹水疱型最常见,其次为大丘疹和水肿斑块型。

(2)自觉灼热、瘙痒。

2.辅助检查

(1)紫外线红斑反应:试验常产生异常反应,其表现为红斑反应高峰出现的时间较晚(正常人一般在12~24小时达高峰,患者常为48小时以后);红斑反应强度常高于同样量照射的正常人;红斑反应的持续时间较正常人持久(正常人3~5日消退,而患者常持续至8日以上);红斑反应消退后常无明显的色素沉着;红斑反应开始消退时,红斑表面会出现丘疹。

(2)尿卟啉检查:多呈阳性反应。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1)全身治疗:内服氯喹,每次0.125~0.25g,每日2次,见效后可递减至每日1次;沙利度胺,50~300mg/d,口服。必要时可内服小量泼尼松。

(2)局部治疗:以抗感染、止痒及干燥为原则。栙炉甘石洗剂及锌霜外用;栚氢化可的松霜或洗剂外涂;栛二羟基丙酮及萘醌洗剂,每日2~3次;栜5%二氧化肽霜外涂布。

2.中成药青蒿蜜丸2丸,每日2~3次,口服。

(第十一节)鸡眼

鸡眼是局部长期受挤压或摩擦而致的角质增生。以足部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性损害为特征,好发于穿紧窄鞋靴、长期行路或足部畸形者。

主诉

表面光滑与皮面平或稍隆起,境界清楚,呈淡黄或深黄色,中心有倒圆锥状的角质栓,伴有压痛。

诊断

1.皮损为豌豆大小淡黄色圆锥形角质栓,尖端嵌入皮内,境界明显,表面光滑有皮纹,质坚实。

2.自觉受压后疼痛异常。

3.鸡眼的数目不定,通常只是1~2个,同豌豆大小,最大甚至可以像小栗子,是一处的表皮角质层过度肥厚所成的圆锥形角质物。

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1)全身治疗:无须全身治疗。

(2)局部治疗:以腐蚀及散结为原则。栙鸡眼膏、10%水杨酸、冰醋酸或30%水杨酸火棉胶外贴;栚鸡眼挖除术治疗。

2.中医治疗(1)外治疗法:栙地骨皮及红花各等份,研细末,植物油调敷;栚鸦胆子仁捣烂外敷;栛水晶膏、脚针膏及千金散等外敷贴;栜先用针拔破,再用蟾酥1.5g,温开水溶化,调铅粉3g,涂在患处。

(2)其他治疗:栙0.5%普鲁卡因1.0~1.5ml穴位注射,在足内侧者取太溪穴,足外侧者取昆仑穴;栚用三棱针烧红直刺鸡眼中心,每隔3日1次,待干燥后结痂脱落即愈;栛局麻下电烙或CO2激光治疗。

(第十二节)胼胝

胼胝系手足长期受压和摩擦所致的局限性片状角质增生,是机体对刺激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原因后可消退。

主诉

患者常有手足掌跖面片状皮肤增厚、变硬。

诊断

1.皮损为境界不清的淡黄色或蜡黄色扁平或丘状隆起的局限性角质肥厚,中央部尤着,边缘较薄,斑片状或索状,稍透明,质硬,有时有皲裂形成。好发于手足,常对称发生。一般无自觉症状,严重时可有压痛。

2.遗传性疼痛性胼胝也称货币状掌跖角化症。较罕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皮损基本上位于跖部受压点,为一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货币状、厚的角化斑块,也可见于趾端及其侧面,个别病例在手掌或肘部伸侧有扁豆状角化损害。皮损在3~15岁之间发生,随年龄增长而增厚,其严重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创伤的影响。皮损常疼痛,有些病例剧痛致不能行走。组织病理变化报告不一致,或似表皮痣,或表现为灶状表皮松解性过度角化。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1)全身治疗:无须服药治疗。

(2)局部治疗:以软坚散结为原则。栙25%水杨酸火棉胶或0.3%维A酸软膏外涂;栚氧化锌胶布粘贴损害面,每2~3日更换1次;栛定期用手术刀削除。

2.中医治疗栙初起时用金毛狗脊、陈皮各30g,细辛、香附各15g,水煎,浸泡患处,每日2~3次;栚病程日久则剪开,外掺牛角散或生肌散。

(第十三节)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黏膜接触外界某些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性皮肤病。尿布皮炎是发生在尿布遮盖部位的接触性皮炎。

主诉

患者接触部位起红斑、丘疹、水疱并伴有瘙痒。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急性接触性皮炎在接触的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和大疱,水疱破后露出糜烂面,偶尔发生组织坏死。患处常有灼痒或灼痛感。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除去接触物后,1~2周内可痊愈。若病因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生交叉过敏、多价过敏及治疗不当,皮炎则反复发作,或转为慢性接触性皮炎。

2.亚急性或慢性接触性皮炎若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浓度低,皮损表现为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若长期反复接触后发病,皮损表现为局部呈慢性湿疹样改变,轻度增生及苔藓样变,如洗涤剂引起的手部接触性皮炎。

(二)辅助检查

斑贴试验:24~48小时后观察。受试部位无反应为(-),出现瘙痒或轻度发红(暲),出现单纯红斑、瘙痒(+),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出现显着红肿伴丘疹或水疱(+++)。阳性反应说明患者对受试物过敏,但应排除原发性刺激或其他因素所致的假阳性反应。假阳性反应者将受试物除去后,皮肤表现很快消失,而真阳性反应除去受试物后24~48小时内皮肤表现往往可增强。阴性反应则表示患者对试验物无敏感性。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1)首先应追查病因,避免再接触,清除刺激因子并告知患者,以免以后再接触患病。

(2)避免搔抓、摩擦、热水或肥皂水洗涤及其他附加刺激。禁忌辛辣刺激食品,清理胃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2.对症治疗

(1)严重的急性皮损:如有泛发性或有大片水疱、渗出及红肿,需足量、短时间内口服泼尼松,每日60~100mg。减量后予以抗组胺药物后续治疗。

(2)抗组胺药物:对一般接触性皮炎病例,可予以抗组胺药物治疗。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药物。

(3)外用药物治疗:

1)急性期:红肿明显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渗液较多时用次醋酸铝或3%硼酸液湿敷。

2)亚急性期:有少量渗液时用湿敷剂或糖皮质激素糊剂及氧化锌油;无渗液时用激素霜剂。

3)慢性期:选用软膏。

(第十四节)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类皮肤炎症性疾病的总称。主要临床特征是瘙痒,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及水疱、脱屑等,有渗出倾向,故称为湿疹。

主诉

一处至多处皮肤对称性起丘疹、丘疱疹伴剧痒,时有渗出。

诊断

1.急性湿疹表现为原发性、对称性、多形性皮疹。可以出现红斑、表皮水肿、水疱、糜烂及渗液,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自觉瘙痒。

2.亚急性湿疹经急性发作后,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有时可急性发作,如经久不愈,则发展为慢性湿疹。

3.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患处皮肤肥厚,表面粗糙,呈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4.几种常见的湿疹(1)手部湿疹:是发生于手部的湿疹皮炎类疾病的总称。多数起病缓慢,手背、手指等处出现暗红斑、浸润性肥厚,边缘较清,表面干燥粗糙,冬季常有裂隙。有些患者与职业有关,妇女与从事家务劳动有关,又称家庭主妇湿疹。

(2)肛周湿疹:患部剧烈瘙痒,常因过度搔抓、热水烫洗而呈红肿、渗出、糜烂。长期反复发作,可呈慢性湿疹表现,局部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

(3)汗疱疹:是一种手足部的皮肤湿疹样反应,临床表现为掌跖、指(趾)侧面的水疱性损害,米粒大小,半球形略高出皮肤,无炎症反应。皮疹常对称、成群发生,疱液清亮,干燥后形成领口状脱屑、瘙痒。好发于春秋季节,并每年定期反复发作。

(4)瘀滞性湿疹:多见于下肢静脉高压者。湿疹样损害多初发于胫前、小腿两侧及两踝附近,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伴程度不等的瘙痒。

由于创伤或感染极易发生难以愈合的溃疡,疼痛明显。

(5)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在发生前先在患处附近有慢性细菌性感染病灶,临床以病灶周围发红、密集小水疱、水疱、脓疱、结痂、鳞屑为特征。

(6)自身敏感性湿疹:为特殊型湿疹,是由于患者对自身内部或皮肤组织所产生的某些物质过敏而引起。临床以突然发生散在丘疹、丘疱疹及小水疱,呈群集性,可互相融合为特征。

治疗要点1.全身用药(1)抗组胺药物:对栺型变态反应引起的由组胺介导的湿疹有较好疗效,而对非栺型变态反应引起的湿疹疗效不确切。可选用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2)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急性重症湿疹,而不用于慢性湿疹。

2.局部治疗(1)急性湿疹:皮肤有红斑、水肿、丘疹,但无水疱、糜烂或渗出者,可用粉剂或洗剂,如滑石粉、炉甘石洗剂。对于皮损已糜烂渗出者,应用湿敷,如3%硼酸溶液湿敷。若并发感染应用抗菌药物,如依沙吖啶湿敷。

(2)亚急性湿疹:应用油剂或糊剂进行治疗,也可直接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口周皮炎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3)慢性湿疹:慢性肥厚性皮肤损害主要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第十五节)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皮肤黏膜突然出现风团,发无定处,时隐时现,剧痒,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其特征。慢性者可反复发作,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

主诉

患者全身出现风团,一般为红色并伴有瘙痒。重者还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喉头水肿。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急性荨麻疹起病较急,皮肤突发瘙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融合成片。微血管内血清渗出急剧时,压迫管壁,风团呈苍白色,皮肤凹凸不平,呈橘皮样。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悸、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部分可因胃肠黏膜水肿而出现腹痛,剧烈时颇似急腹症。气管、喉黏膜水肿时,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若伴高热、寒战、脉快等全身中毒症状时,应特别注意有无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的可能。

2.慢性荨麻疹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有的有时间性,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则无一定规律性。大多数患者找不到病因。

3.特殊类型的荨麻疹

(1)皮肤划痕症:也称人工性荨麻疹,是指甲在皮肤上划痕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局部隆起,呈现风团性划痕。

(2)寒冷性荨麻疹:可分为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与非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两大类。

1)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罕见,分为速发型(遇冷0.5~4小时,多在3小时内发病)及迟发型(遇冷9~18小时后发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于早年发病。皮损非风团,为红斑或红斑性丘疹,可有灼痛感,持续数日,速发型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尚可伴发白细胞增多、发热及关节痛。终身反复不止。

2)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因寒冷出现皮肤瘙痒或斑状水肿。重者可有手麻、唇麻、胸闷、心悸、腹痛、腹泻、晕厥甚至休克等。有时进食冷饮可引起口腔和喉头水肿。

(3)日光性荨麻疹:可能对紫外线过敏所致,在暴露光线后,出现皮肤瘙痒、红斑、风团,严重时可有全身反应如畏寒、乏力、晕厥、痉挛性腹痛等。

(4)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青年,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乙醇饮料,促进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生。风团在受刺激后数分钟即出现,直径2~3mm。常散发于躯干上部和上肢,互不融合,可于0.5~1小时内消退,自觉剧痒。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疹。偶伴发乙酰胆碱的全身反应,如流涎、头痛、脉缓、瞳孔缩小及痉挛性腹痛、腹泻及肠鸣音。头晕严重者可致晕厥,病程一般经数年后可渐好转。

(5)压迫性荨麻疹:皮肤受压后4~6小时,局部发生肿胀,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持续8~12小时消退。常见于行走后足底部和受压迫后的臀部皮肤。机制不明,可能与皮肤划痕症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