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全科医师速查手册
4576300000076

第76章 皮肤性病(4)

白癜风是一种原发性的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症。临床上较常见,以皮肤颜色减退、变白,境界鲜明,无自觉症状为特征。易诊而难治,影响美容。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大致相等,但以青年人多见,属中医“白癜暠、“白驳风暠的范畴。

主诉

患者皮肤片状变白。

诊断

1.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肤均可发生,但好发于颜面部、颈部、前臂和手背等处。

2.皮损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皮肤色素脱失形成的乳白色斑片,境界清楚,边缘可有色素沉着带。数目可为单个或多发,可局限或泛发,患处毛发亦可变白。

治疗要点

1.全身治疗栙可选择补骨脂素及其衍生物治疗,如口服8甲氧基补骨脂素或三甲基补骨脂素等;栚应激状态下皮损迅速发展和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如口服泼尼松及地塞米松等;栛适当选择铜制剂治疗,如口服0.5%硫酸铜液,但不宜做静脉注射。

2.局部治疗栙皮损局限,可在皮损局部处注射曲安西龙(去炎松)混悬液,或外涂0.2%倍他米松霜、氟轻松软膏或地塞米松霜等;栚选择8甲氧补骨脂素或三甲补骨脂素的乙醇溶液或软膏外涂;硫汞白癜风搽剂或香柠檬油酊等外涂;栛其他可选择阿托品、0.05%硫代硫酸钠液做皮损内注射;可同时配合日光浴或长波紫外线照射。为达到美容目的,用2%二羟基酮溶液外涂,常能产生褐色的着色效果。近年来,皮肤磨削术和自身表皮移植术的应用,增加了白癜风的疗效。

(第十九节)梅毒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通过性接触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传染病。

可以侵犯人体任何组织,早期主要侵犯皮肤与黏膜,晚期除皮肤黏膜外,特别容易侵犯心血管与中枢神经系统。梅毒不但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播,还可以通过胎盘传染下一代,出现死胎、早产或先天性梅毒,即胎传梅毒。属中医“杨梅疮暠或“霉疮暠范畴。

主诉

患者会阴部皮肤发疹,出现硬结。

诊断

(一)获得性梅毒(后天梅毒)1.一期梅毒栙潜伏期约3周;栚主要损害为典型的硬下疳,会阴部占90%,男性常在冠状沟、阴茎、包皮及肛门等处;女性以大阴唇和小阴唇内侧、阴阜及子宫颈为多。硬结多为单发,性质坚硬,不痛。硬结破坏,形成溃疡(硬下疳),基底平坦,无脓液,被覆灰白性薄膜,不易除去。硬下疳出现1周后,附近淋巴结肿大(横痃),不痛,无粘连,无表皮炎症,不破溃。一般3~4周后,可以自愈,遗留暗红色表浅性瘢痕或色素沉着。

2.二期梅毒为梅毒的泛发期。栙在感染后7~10周发生;栚有发热、头痛、骨节酸痛及咽痛等流感样前驱症状;栛皮肤损害的一般特征为间歇发疹,不痛不痒,皮损类型可分为斑疹、丘疹及脓疱疹。斑疹性梅毒疹又称玫瑰疹,丘疹性梅毒疹可分大、小型丘疹,发生于皮肤接触面或多汗部位。

皮损表面湿润者,称为湿性丘疹。发于肛门、女性会阴部者,表面湿润呈扁平隆起,称为扁平湿疣。

3.三期梅毒(晚期梅毒)栙一般发生在感染后2年;栚三期梅毒的特点为自觉症状很轻但体征严重,病程缓慢持久,可达数十年;皮肤损害除皮肤黏膜外,内脏(尤其是心血管系统)、骨骼及中枢神经系统均可累及(如脊髓结核、麻痹性痴呆);皮损数目少,分布不对称,皮损中极难查到螺旋体;一般无传染性,但破坏力强,可严重损坏组织器官,形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栛皮肤损害类型分别为结节型梅毒疹及树胶样肿。可破溃形成溃疡,破坏性大,严重影响美观。

(二)胎传梅毒(先天性梅毒)1.特点因系胚胎期血行感染,故不发生硬下疳,无一期梅毒阶段;心血管系统受侵犯少,而感官系统(眼、耳、鼻特别是眼角膜)受累多;影响营养发育者多,特别是骨骼损害多;如未及时治疗,大都出生后6周内即有弥漫性发疹。

2.分期可分为早期(2岁以下)及晚期(2岁以上)。

(1)早期胎传梅毒的皮损与成人二期梅毒疹基本相似,亦出现斑疹、丘疹及脓疱疹等。其特征性改变为口唇周围呈放射状皲裂,愈后形成放射性瘢痕,有重要诊断意义。梅毒性鼻炎有脓血分泌物堵塞鼻腔,患儿呼吸及吮乳困难,为先天性梅毒特征之一。

(2)骨骼损害为晚期主要症状之一,表现为骨软骨炎、骨膜炎及骨营养障碍,常见骨痛及梭状指。晚期胎传梅毒的皮损与后天性三期梅毒相似,可发生结节型梅毒疹及树胶样肿,其特征性的改变为实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半月形门齿,为先天性梅毒诊断主要依据,又称Hutchinson三征。

(三)辅助检查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一期、二期梅毒和早期先天性梅毒应采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损分泌物中的苍白螺旋体,阳性者可见到有规律螺旋运动的病原体。

2.血清试验根据所用的抗原不同分为两类。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类脂质血清反应):用正常牛心肌的心磷脂为抗原,与梅毒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即反应素)结合,结合后发现凝集,生成絮状物为阳性反应。用于梅毒诊断、疗效观察和对复发或再感染的监测。

(2)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他成分作为抗原检查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治疗要点1.全身治疗抗梅毒治疗方案,早期梅毒(一、二期梅毒)可给予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肌内注射,每周只注射1次,共2次。亦可肌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混悬液,每日1次,共10日,总量1200万U。晚期梅毒(三期)可给予普鲁卡因青霉素120万U,每日1次,肌内注射,共20次。每疗程2400万U,1~2个疗程(间隔2周),或青霉素每周肌内注射1次,每次240万U,共3次,总量720万U。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四环素,每日4次,每次0.5g,早期梅毒连服15日,晚期梅毒连服30日,亦可用红霉素,剂量同上。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口服,早期梅毒连服15日,晚期梅毒连服30日。

2.局部治疗经驱梅治疗后能迅速消除局部皮肤损害,故无须特殊局部处理。

(第二十节)淋病

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统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临床以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和尿道口溢脓为其主要特征。属中医“浊证暠、“五淋暠范畴。

主诉

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道口溢脓及排尿疼痛等表现。

诊断

1.临床表现(1)近期(3~5日)有不洁性交史。

(2)尿频、尿急、尿道口溢脓及排尿疼痛,女性伴下腹痛,白带增多。

(3)淋球菌进入前列腺排泄管、腺体引起急性前列腺炎,出现发热、寒战、会阴疼痛及排尿困难,前列腺肿胀、压痛。还可表现为附睾触痛和肿胀。

男性同性恋患者中的咽部和直肠淋球菌感染极为常见。有轻微咽痛和红肿,咽后壁或腭扁桃体隐窝淋菌培养阳性。女性可有阴道分泌物异常和增多,月经不规则,中、下腹的疼痛和触痛,妇科检查可见宫颈红肿、触痛和脓性分泌物。

2.辅助检查

(1)尿道、阴道、宫颈分泌物涂片:镜下可见多核白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

(2)淋球菌培养:涂片阴性者,可作分泌物淋球菌培养,95%为阳性。

治疗要点

1.全身治疗

(1)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头孢菌素类:头孢克肟400mg,每日2次,口服;头孢曲松125mg,每日1次,肌内注射。大观霉素:每次2g,肌内注射,亦有主张女性每次4g,肌内注射。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500mg,口服;氟嗪酸600mg,口服;氧氟沙星200mg,静脉滴注。

(2)播散性淋病:大观霉素2g,每日2次,肌内注射,共7日。或头孢曲松1.0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7日。

2.局部治疗以清洁、抗感染为原则。用高锰酸钾溶液1暶(5000~10000)清洗会阴部和尿道口。龟头有糜烂者,宜涂四环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

(第二十一节)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又称性病疣或生殖器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临床以阴茎、会阴及肛门发生淡红色或污褐色疣状增生为主要特征。

主诉

患者会阴及肛门处出现丘疹。

诊断

1.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8个月,平均3个月。

(1)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男性见于包皮系带、冠状沟、龟头、尿道口及肛门,女性见于大小阴唇、阴道口、宫颈及尿道口等处。

(2)典型皮损,初起呈淡红色丘疹,逐渐增大、增多,呈乳头状、鸡冠状或菜花状。表面污褐色,质软,触之出血。局部潮湿、糜烂,分泌物恶臭。

2.辅助检查

(1)组织病理检查:宫颈的人类乳头瘤病毒临床和细胞学亚临床感染可经宫颈涂片检测,镜下特征为空泡化细胞和角化不良细胞。男女生殖器肛门尖锐湿疣的诊断通常无须病理活检,但在醋酸白试验和阴道镜鉴别比较困难,或考虑癌变时,则要依靠病理。

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角化不全,棘层高度肥厚,表皮突增厚、延长呈乳头瘤样增生,表皮与真皮之间界限清楚。颗粒层和棘层上部细胞有明显的空泡形成,空泡细胞大,胞质着色淡,中央有大而圆深染的核,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真皮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周围有致密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2)醋酸白试验:用3%~5%醋酸外涂疣体2~5分钟(肛门病损可能需15分钟),病灶变白稍隆起为阳性。本试验的原理是蛋白质遇酸凝固变白,HPV感染细胞产生的角蛋白与正常上皮细胞产生的不同,只有前者才能被醋酸脱色。偶尔在上皮增厚或外伤擦破病例中出现假阳性,变白迹象显得界限不清和不规则。

(3)组织化学检查:常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方法(即PAP),显示湿疣内的病毒蛋白,以证明疣损害中有病毒抗原,尖锐湿疣的浅表上皮细胞内可出现淡红色的弱阳性反应。

治疗要点

1.全身治疗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力,可用聚肌胞2ml,隔日1次,肌内注射,连用1~3个月;干扰素毭100万U,隔日1次,肌内注射,连用4周,主要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综合征;转移因子,每日1~2U,皮下注射,每周2次,6次为一个疗程;左旋咪唑50mg,每日3次,口服,连服3日,11日后再服3日。

2.局部治疗以清洁、干燥、去除疣体为原则。

(1)清洁局部用1暶10000高锰酸钾溶液外洗。

(2)包茎、包皮过长应及时治疗,行包皮环切术。

(3)去除疣体可外用冷冻、激光、电灼等治疗。或用5%氟尿嘧啶软膏、50%三氯醋酸、20%足叶草脂及3%酞丁胺等局部外涂使疣体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