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汉语汉字东方文学(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6199600000007

第7章 汉字注音的由来

有些文章说,清末的卢戆章是汉字拼音的最早发明者,这种说法很值得商榷。

汉字拉丁化拼音的历史绝不只九十多年。反溯上去:前清的刘献廷曾“遍考华严字母,泰西拉丁话”,于1692年编制《新韵谱》;着有《声韵同然集》的杨选杞,经七年探索,于1658年制成一套汉字拼音方案;更早在1639年,方以智便在《通雅》中提出:“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以成字。”以上诸人,均受益于一部最早的汉字拼音专着《西儒耳目资》。此书作者是法国传教士金尼阁。

金尼阁于1610年来华。他于1618年回欧洲募集了7000部图书带到中国,并转赴晋、陕开教。他在山西结识了精于小学的韩云。两人经过半年研究,将成果理为初稿。在泾阳,他又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王征。从此,二人“互相质证,细加评核”,在利玛窦等传教士学习汉字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修订编制成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汉字字汇。时为1626年,人称“利、金方案”。

周恩来总理于1958年在政协有关会议上明确指出:“采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已经经历了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1605年,来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最初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1625年,另一个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又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办法编着了一部《西儒耳目资》。”尽管此书尚不完备,但它准确地记录了明末的汉语读音;展示了现代辞书的雏形,成为汉字改革的先声,对近四百年的汉语发展史产生了相当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