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创造中华美食(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6199900000054

第54章 林林总总的台湾饮食

台湾民间十分讲究饮食,日食三餐,颇有特色。粮食足,禽畜旺、渔产丰,是其饮食丰盛之基础。台湾饮食特色之一,是风味小吃多。台湾民间有夜间吃小点的风气,各城镇都有“夜市小吃”的食档和小摊的集中区。如台北市的“圆环夜市”“华西街夜市”,基隆火车站附近的“基隆庙口夜市”,台中市的“中华路夜市”,台南市中正路“银座夜市”,高雄市的“六合夜市”等。这些夜市或以蛇店与鳖店着名,皆当场生杀蛇、鳖制成各种美食;或以面食类为特色,着名者有“三代祖传度小月担仔面”“再发号肉粽”“鳝鱼薏面”、芋稞、虾仁肉圊等,还有所谓的“山产店”,出售各种野味,包括穿山甲、果子狸等,可请人当场宰杀烹饪。是处食品有的十分稀奇,连油炸蟋蟀都可吃到。

特色之二是食品中米制品特别多,品种不下百十种:糕团店也特别多,各有其祖传秘法,制作“招牌糕团”。这大概与台湾盛产稻米有关。台湾的“担仔面”很有名,几乎各市镇大街小巷都可吃到,其中“度小月担仔面”

特别好吃。台南市挂“度小月”招牌的担仔面店有十几家,据说真正老牌的是中正路144号那家,招牌上书“度小月三代祖传”。度小月担仔面之制法,据称是向福建漳州师父学的,关键是煮配料有秘方,必须用砂豉子银炭文火慢慢炖,其中按秘方还加入某种海味。汤是用鱼骨与虾壳熬制,故味鲜香永,入口甘美生津。

特色之三是各城镇酒楼饭店都有专营某省风味食品者。台湾人祖籍遍及江南江北、西南西北各省。旅居台湾多年,向往家乡风味,所以台岛专营某一省风味食品的店很多。在台湾旅行,可享受到纯正的川、京、津、苏、浙、湘等菜式,以及满、蒙、回、维、藏等各族独特食品。着名酒楼菜馆有悦宾楼,专营北京风味菜肴,能供应清宫肴馔、满汉全席。有苏杭小馆,经营苏杭风味菜肴,以江苏“小笼包”、杭州“片儿川”着称。有小魏川菜馆,专营川菜小吃,有“蚂蚁上树”“豆瓣鲤鱼”“荷叶排骨”“怪味土鸡”

等。还有专营川菜的荣昌菜馆,有“樟茶鸡”“四味大虾”“宫保鱿鱼”

等。

特色之四是珍馐美味多。如台北新店溪碧潭香鱼就是很有特色的一种。

碧潭是台北市郊新店溪的一处深水湾,潭中出产“香鱼”,学名“鳝鱼”,鳞细背黑,腹黄吻红,生性至洁,绝不泳于浊水。鱼桀鱼产卵期内,肥美多肉,富脂肪蛋白。将整条鱼(不弃鳞)油炸回锅,佐以适量的姜、葱、蒜、醋等,作为下酒之物;可连头带鱼骨、鱼肝、鱼肠等一气都吃下去,香酥无比。又如桃园县石门的“砂锅鱼头”也很有名。这道菜的原料来自石门水库。石门水库水深而洁,所产之淡水鱼、淡水虾细嫩鲜美,无泥土味。因此成为全台最着名之“水鲜”。砂锅鱼头宜以鲢鱼头烹煮,有“鲢鱼头,十八味”之说。其他名肴还有“贡丸”“山河肉”“棺材板”等。

特色之五是闽粤味浓。在台湾,很多菜深受闽粤菜的影响。如以虾油和红糟调味的福州莱,在台中市就大受欢迎。又如“燕皮饺”“拔丝香蕉”等也颇负盛名,而“八仙面”“蛋炒海螃蟹”等更是口味独特,风行一时。

“佛跳墙”以名字奇特和味道鲜美轰动全台。它是传自福州“聚春园”的名菜。“佛跳墙”使用鱼翅、海参以及猪肉、羊肉、鸡肉、鸭肉等20多种食品原料烹制而成,是一道集山珍海味大全的上等菜。据说因味道香美令人馋涎欲滴,连和尚也忘了佛规,“弃禅跳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