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越过高山跨过平原
4627500000021

第21章 窗口中的和平 (1)

热水刺激着皮肤,令全身的毛孔都舒展开来,带走了连日里积累下的疲惫。能够在西伯利亚寒冷的季节里泡上一回热水浴,那真是再享受不过的事情了。

这些年来我的心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舒畅,白天在车站里从士兵口中得知了不久前所发生的历史性事件--3月8日在京城爆发了反对战争的罢工和游行,同1905年那次一样,军队开了枪,据说死了一百多人。但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血腥事件不但点燃了火药桶,而且教育了所有人,面对无辜者的鲜血大部分军人选择拒绝执行命令。由于兵部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在来自皇帝个人的压力下内阁同意派遣厂卫逮捕并处决抗命的士兵,他妄图通过这种野蛮的手段来恐吓士兵们,重新控制军队。到下午他们又调来禁卫军的炮兵营向游行的人群发射榴霰弹,令人发指的杀戮使得整片街区血流成河。这一切这迫使认清了形势的军人迅速掉转枪口,他们打开军械库向市民分发武器,郊区兵部直属军械制造厂工人也带着工厂库存枪械和弹药前往市区参加起义,人民压抑已久的愤怒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出来。

仅仅半天时间城内的禁卫军就被士兵和武装的工人包围了起来,夜里起义者用缴获的火炮轰开了皇城的大门,占领了内阁各部,接着又攻克紫禁城,逮捕了皇帝和他的内阁成员以及300多名大小官员。到3月10日在社会民主党的组织下,罢工已经获得了全国范围的响应,这时的罢工再也不是像过去那样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经济斗争,而变成了全国范围的工人阶级争取自己政治权利的斗争,资本家和官僚机构现在必须向工人交出权利。在强大的革命力量面前,成立于1905年的原帝国议会下议院以多数票通过罢免皇帝和内阁的决议,并批准逮捕皇帝、首辅、内阁侍郎和翰林院大学士。同时宣布解散帝国议会,组建由议会主要党派联合执政的过度政府,准备于几个月内召开立宪会议,为最终建立民主共和国做准备。至此,统治中国272年的汉王朝寿终正寝,自西周开始有历史记载的千年君主制终结了。

局势的发展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持续近3年的战争耗干了这个国家的国力,即使夕日繁华的东部,民众忍受着生活物资短缺之苦也已经一年有余,美国参战后这一形势正越来越严峻。据说在上海,平日里无人问津的固体酱油,现在经常刚摆上货架就被抢购一空。而在西部,情况还要糟糕,就拿乌拉尔边疆州的卡缅斯克和靖西府来说,当地居民不但粮食、布匹短缺,燃料也异常缺乏,市民在忍受饥饿煎熬的同时还要面对严寒的折磨,这使得冬天变得难以度过。对于以往日子过得还可以的中产阶级,飞涨的物价也使得生活变得艰难起来,战前帝国银行发行的一两面值的银钞能在高档餐馆里体面地吃上一顿,而现在只能勉强买到半个隔夜面包。由于盲目滥发,按照市面价格一两银钞的实际含银量已经从战前的24克银,下降到了现在的不足2克,而且实际上由于人们纷纷抢购能够保值的硬通货,一两银钞在黑市上只能换到0.5克白银。当然这种通货膨胀并非这几年才开始的,因为在1905年一两帝国银钞还实打实的能够换到30克白银,现在只是由于战争而加速恶化罢了。

城市如此,农村是否会好些呢?就我了解农民的生活同样度日如年。战争不仅加重了农民的税赋,而且飞涨的物价也压迫着小农户们纷纷破产。即使那些往常家中还有余粮的殷实农户,现在却因为粮食专卖管制而陷入困境,只能以极低廉的价格把粮食卖给官府指定的专买商铺。由于种地无法维持生计,许多人开始把土地廉价地抛售,土地兼并在全国范围内愈演愈烈,迫使大量农户沦为雇农。地方上的官吏通过专买专卖狠狠地收刮了一笔的同时,农民正为此付出了极惨重的代价。

战争已进入僵持阶段,数以亿计的社会财富在硝烟中消耗殆尽,战争之所以还持续下去的唯一原因只在于双方都在等待着对方先于自己因力量透支而倒下去。但对于帝国来说最沉重的一击发生在1916年7月,连续的暴雨导致黄河在河南长垣境内决口,浑浊的河水淹没了包括郑州在内的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造成六万人死亡,几百万人口流离失所。被战争拖得筋疲力尽的帝国政府已经无力救援灾民,不仅如此,洪灾导致几千万亩土地颗粒无收,到秋天北方的工业城市出现大规模粮食缺口,于是从10月份开始在城市实施了严苛的粮食配给制。物资匮乏和饥饿终于消磨了人们忍耐的极限,成千上万的灾民拥入城市更加剧了不稳定的因素,从那个时候起声讨战争的游行和罢工活动就一直此起彼伏地发生。

我们党把握住了时机,在人民自发的斗争中适时地引入了政治诉求,逐渐地通过群众中的骨干分子将一系列的反战、反饥饿斗争导向社会革命的斗争。同时在前线的部队中党的基层组织也日益壮大起来,它们像磁石一样将士兵吸附在自己的周围。他们往往以战壕、排、连,甚至营为单位,拒绝执行军事行动,或者敷衍了事。我甚至听说有部队与对面战壕里的协约国部队互相交换铁丝网,以便拿去向上头证明己方实施过命令要求的突击行动。

局势已经发展到这一地步,一切都和1914年大不相同了,记得1914年的时候,人们还在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战争胜利,而二年后从前线到后方,所有人都在诅咒战争。可以说这场战争真正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的本质,教育了人民。

……

不期而至的敲门声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车站旅馆的房间内。

“是谁在外面。”我大声地问道,同时从澡盆里站起来擦干身子。

“是我,书记同志,我能进来么?”门外传来莉萨那熟悉的声音。

“好的,可以进来。但我有一个要求,你知道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你可以叫我瓦莉娅,但别叫我书记同志。”我说着给自己披上浴巾,走去开门。

“刚洗完澡么?”莉萨见我披着浴巾。

“不,应该说刚洗了一半,呵呵。”我笑着搬出椅子示意她就坐。

“那可打扰您了,书……”莉萨刚要开口,又突然止住了,她用手捂着嘴向我做了个鬼脸,“瓦莉娅同志,你看这种习惯不是那么好改掉的。”

“没关系,我只是说说而已,我想咱们之间没必要那么严肃。”我为自己和莉萨倒上二杯热茶。

她坐到椅子上愍了口茶,表情有点忧伤。

“你说得对,确实是这样,有时候在想要是能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姐姐就好了,唉……可惜!”说到这里莉萨叹了口气。

“怎么了?为什么叹气呀?说起来我还没听你讲过家里的情况,如果不介意的话就跟姐姐说说吧。”放下茶杯,我面带微笑地看着莉萨。

“你真的想听么?”莉萨用她那双闪烁着神秘的黑眼睛看着我。

“可以么?”我用试探性地口吻征询道。

“好吧,那就从我的外公说起。”她用手肘搭在桌子上,双手托着下巴,换了个姿势开始讲述起来:“我的外公是个大资本家,他的家族在南洋经商到他那里已经是第五代了,你可以想象这积累了多少财富和资本。”

“我知道你们汉人懂得经营和积攒的能力。”我点了点下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本来生意的范围只限于瓷器、茶叶、丝绸和香料的制运与经销。可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国人没收了家族在安南和高棉的产业,战争也导致了当地市场萧条,这让外公很失望,他带着大部分资金回国,开始投资工业领域,从锅炉厂开始,逐步发展到钢铁、机械、化工领域,现在我外公的家族是北方钢铁托拉斯的大股东之一,成了名副其实的军火商,战争贩子。”

“这么说来你是个资产阶级大小姐喏?”听了这些叙述,我的态度开始转变,语气也不那么客气了,“做你的姐姐?我可不敢高攀哪!”

“你不明白,不是这样的!”莉萨着急地试图向我解释。

“我不明白?哪你又明白些什么?!”在粗暴地打断了她的辩解后,我变得情绪低落,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你知不知道我们这些普通人,这些无产阶级的生活?我是说真正设身处地的懂得?”我皱着眉头问道。

“请你听我把话说完。”莉萨用目光小心翼翼地探询着我,委屈地恳求道。

“说吧!”我不耐烦地瞥了她一眼。

“其实我完全不是你想的那样,因为在我出生之前母亲就已经离开了她的家族,她在河北保定居住下来,当了一名小学教师,此后再也没有回去过。”莉萨的眼睛湿润起来,她缓了口气:“小时侯我从来没有见过父亲,也不明白为什么母亲从来不提外公的事情。母亲的工资很微薄,我们母女生活一直十分拮据。因为没有父亲,学校里我总是被受欺负,在无数次的追问下母亲将她藏在心中的秘密告诉了我……在她18岁的那年第一次走进外公开办的工厂,目睹的是昏暗闷热的车间,满身油污裹胁着汗水的工人,以及沉重的工件和凶狠的监工,这是与以往大小姐生活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工人们在这个充满绝望的地方,每天即使工作十二小时,也只能过着勉强糊口的生活。在那里母亲认识了我的父亲,一个与她同龄的学徒工。”

“你父亲?”我开始被莉萨讲述的“故事”所吸引,见她停顿下来看着自己,我立刻脸红了起来,为刚才的卤莽而过意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