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越过高山跨过平原
4627500000004

第4章 构想

“这是什么?”审视过纸上用铅笔勾勒的奇怪草图,萨镇冰抬头看着杨波少校。

“这是我设想的一种新型战舰,2年前阿美利加人寇第斯成功试制出水上飞机,我的想法是我们可以将飞机与战舰结合起来。”杨波简单地阐述了自己的构想。

“哦!你能否详细地说明一下你画的这艘船,比如它靠近艉部甲板上的矩型结构?”萨镇冰饶有兴趣问道。自从离职后本打算去当寓公的他也被打发进了海军发展委员会,成为这个清闲部门的负责人,名义上是“发挥余热”,实际上也就是养老。

杨波来到萨镇冰身旁,指着草图解释道:“是这样的,这艘战舰的主要构造和华山级战列舰类似,舰桥前部搭载A.B二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在烟囱后部也就是战舰舯部的位置同样设置C.D二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这样总共保留8门主炮,仍然具有不逊于主力舰的火力。而在这之后,从原先华山级后部舰桥一直到艉部E.F炮塔处改为设置机库,能够搭载6架类似寇第斯的水上飞机,再于后面的艉部位置设置起重机并铺设作业甲板。若如此经营则此舰即可放入战列线中,又能使用飞机执行远程侦察,配上近年来研发的无线电通信设备,这样于茫茫大洋之上敌情可尽在掌握之中。”说到激动处他开始挥手比画起来。

“不错,你的想法很有趣,但是你也知道,海军部的那些人会按常例拒绝这东西。”萨镇冰理了理他斑白的头发,显得无可奈何。

“即使他们不接受也没关系,毕竟我们这个时代的技术进步太过迅猛,谁都未必来得及适应的。飞机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虽然现在还不足以搭载重物,但具我了解近10年来内燃机的功率密度提高了足足5倍,不久的将来马力强劲的发动机将足以驱动更大、更重的飞机,飞得更快、更远。如果在这方面能够引起重视,那么就算一开始仅在陆地上使用也未尝不可。”杨波的情绪一点也没有受到打击,他仍然信心十足地说道。

“你的观点确有远见,可当下帝国正在对波斯用兵,内阁会议上海军只争取到11亿两白银的预算。就眼下来看我国军费开支已经达到了空前的26.5亿两,占国家去年入税的两成,实无继续增长的潜力。少校你应该明白海军发展是要从属于国家总体战略的。”萨镇冰缓缓说道,复杂的心境从语气里不经意间透露了出来。

“是的,我明白。但我国工业去年产钢达到1100万吨,煤1.5亿吨,论规模位当居环球第三,而我海军规模却只列居第五,这与国力实在不相称。”杨波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啊你,还是这副急性子!须知欲速则不达,要做成大事,就不能心急。”萨镇冰语重心长地告戒着眼前这位自己一手栽培的年轻人,“当年刚从福建水师学堂毕业的时候,我也曾像你一样憧憬着壮丽的海军事业,心想着若是我们能够装备十艘当时头等的铁甲舰,那洋夷自然不敢来犯天朝。可实际上呢?由于那时朝廷革新的摊子铺得太大,别说十条头等铁甲舰,连一条铁甲舰的预算一时半会也拿不出来。后来和法国人打仗你是知道的,人家舰队到了家门口,而我们硬是靠岸防炮台才打退了敌人对南洋舰队的围攻,因为当时我们海军没有一条象样的主力舰,最大的‘扬武’号才只有人家二等巡洋舰的规格,那时我的心境,是真真切切地痛啊!我一点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朝廷宁肯花大把银子去购买洋夷的机器、平炉,宁肯花同样大把的银子去白养着那些折本的工厂,却不肯拿出十分之一来给我们海军买一艘铁甲舰?这个问题我是思考了很久的!可现在回过头来看呢?我们自己的船厂里已经能够造出当今全球一等一的战舰了。”

“我有些明白了。”杨波点了点头。

“你应当了解我国的国情,如果把我国的工业产值平均到每个国人的头上,恐怕只会排在列强前五之外。海军是急需扩充,但现在还不是时候……也许我看不到那一天了。”讲到这里萨镇冰停住了,他将图纸还给杨波,继续说道:“我相信你能看到,这也就是我想方设法留住你们这些年轻人的初衷,你们有干劲,能够接受新事物。但我还是有必要提醒你一句,政治和技术是同样重要的事物,忽视它是要吃苦头的。”

杨波默默地肃立着,眼睛中似有什么东西在闪烁,“我会铭记您的告戒的,您一定能够看到海军复起的那一天。”最后他感激地说道。

萨镇冰微笑着点了点头,挥手示意少校可以离开了。

……

斯拉瓦河的河水在静静地流淌,解冻后的这条Sibirya河流已经开始通航。船只将一批批的客人和他们的货物从南方几百公里外的铁路沿线带到河沿岸的小镇上,他们带来了工业品和外面世界的消息;在回程时也将一批批客人和货物带走,货物中主要是皮毛制品。航运的效率要远远高于冬季的马拉雪橇,整个河流沿岸也随着解冻繁荣起来。

但是斯拉瓦河通航对我们这些流刑犯来说并没有带来太多的欢乐,相反的对于外部世界的憧憬在此刻变成了一种折磨。

“我们什么时候离开这里?”站在斯拉瓦河边望着潺潺的流水,我有些不耐烦地问道。自从伊凡结束短暂的休假离开村子后,能够谈心的人又只剩下了瓦洛佳。

“镇上的码头有警察在检查,乘船离开这里是不可能的,走陆路的话也得过好几道关卡,中途很难不被发现。而且警察每星期都会来村上二次,如果发现我们不见了,最多三天我们就会被通缉,所以即使过了路上的那些关卡,我们也上不了火车。”显然这个话题令瓦洛佳十分为难。

“那么我们就要一直待在这里喏?我被判了流放8年,我可不想在这里白白地浪费8年时光。”焦躁的情绪使我扯开了嗓门对着瓦洛佳质问。

“我现在真的想不出办法,你以为我不想离开这里么?!”瓦洛佳的情绪似乎也不太稳定,他怒气冲冲地盯着我,在我的印象中他从来没有过这样严厉地对我说话。

“抱歉,我也不知道刚才自己哪来的一股无名怒火,只是一想到现在无所事事的景况就感到烦躁。”见到瓦洛佳发脾气,我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先冷静下来。

“算了,这没什么,要抱歉的应该是我。”瓦洛佳脸红了起来,他有意避开我的目光扭过头去说道:“瓦莉娅你要耐心些,从这里逃跑需要的是精心的计划和准备,或许再外加一点运气,但决不是仅凭一时冲动就能办到的。”

“计划和准备……?”我心中还是有些疑惑,不过已经平静了下来,毕竟如果能做点什么准备总比什么都不做来得强。

……

到了傍晚的时候,我们已经想好了初步的计划。

“那么说应该走水路离开这里?可是那条河的水流太湍急了,这样的冒险是否值得?”看着摆在桌子上的那张由瓦洛佳凭印象画的斯拉瓦河与其支流图卢布伦特尼河的流向图,我还是不能确定这个计划能否成功。

“不试一试的话就永远不会有结果,逃走本来就得冒风险。从陆路走中途不确定因素太多,而从斯拉瓦河向南是逆流而上,我们的木筏三天时间绝对到不了列索西比尔斯克,这样还是会在那里被逮捕。所以我们只能走图卢布伦特尼河,它的主要段流向是由北向南正好与斯拉瓦河相反,直到列索西比尔斯克以北不远的地方才汇入斯拉瓦河,所以我们的大部分路程将是顺流而下,虽然图卢布伦特尼河湍急了一些,但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用不上二天我们就能到达列索西比尔斯克,从那里可以乘火车去任何想去的地方。”瓦洛佳边说边在纸上勾画着自己的想法。

经过初步的估算,我确定了木筏的基本构造--4根长3米、直径40公分左右的圆木,它们能够提供差不多二倍于我们二个人和所带行李的浮力。另外需要足够的麻绳将圆木捆扎结实。

说干就干,第二天我们便开始着手准备,我在村子里负责收集绳子。而瓦洛佳问老木匠普洛特诺夫借了把斧子,抗着它去了三公里外的图卢布伦特尼河,到那里砍伐所需的圆木,然后藏在河畔的森林里,最终我们将在那里搭建木筏。

到第三天瓦洛佳已经把圆木准备好了,他还为普洛特诺夫带回来不少木材。而我这里还缺一点麻绳,这两天我找遍了整个村子,可再也拿不到哪怕半根麻绳了。为了不暴露我们的意图,我不可能去别的地方--比如去镇上买些来。考虑到图卢布伦特尼河那湍急的水流,必须得把木筏扎得很结实才能保障安全。瓦洛佳曾提到过用铁丝,可相比麻绳铁丝就更少了。

一天都在为麻绳而郁闷,我甚至拿出剪刀准备撕剪床单,指望能够凑出一根绳子来。不过就在我要动手的时候,外面响起了敲门声。

“等等,我在换衣服。”我可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在撕床单,于是对门外撒了个小谎后,又一阵手忙脚乱把床单塞进床底。

当我心烦意乱地打开房门时,叶尼亚出现在了我面前。

“叶尼亚,你来找姐姐有什么事么?”我打量着叶尼亚,看见他手里拖着张破渔网。

“我见到瓦莉娅姐姐在找绳子,想你应该是有急用,所以就从家里拿了这张用坏的鱼网,把它拆了应该能取出不少绳子,而且是很结实的绳子。”叶尼亚说着把鱼网提起来,交到我手上。

握着鱼网我一时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叶尼亚你帮了姐姐大忙。”我激动地将叶尼亚搂进怀里。

“姐姐,我能够知道绳子是用来干吗的么?”叶尼亚略带好奇地问我。

“听着叶尼亚,我也许会离开一段时间,这些绳子路上有用,你暂时不要跟别人提起好么?”我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跟他这样说。

见叶尼亚没有回答,我低头看向搂在怀里的小男孩,发现他有些脸红了,这使我马上意识到问题所在,于是尴尬地松开了双臂。

“呵呵,你长大了。”我笑着摇了摇头,双手搭在叶尼亚的肩膀上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姐姐不在的时候也别荒废了学习,特别是汉语,你现在学得不错,也会写一些字了,应该坚持下去。”

“恩!”叶尼亚朝我点点头。我无法猜测他现在想些什么,是否明白我所说的话的含义?所以我只能对他抱以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