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越过高山跨过平原
4627500000043

第43章 长江口的炮声 (1)

一列装甲列车停靠于小站的月台旁,机车锅炉已经关闭,从阀门泄出的蒸汽正在逐渐消散。

挂靠在列车尾部的是一节软卧车厢,蓝灰色的车皮与涂装绿黄迷彩的装甲列车显得格格不入,显然是临时加挂上去的。车厢侧门打开着,几名身穿礼服的军官,神情肃穆地站在门外的月台上。

从车厢里出走来的是一名身着陆军将官制服的中年人,只见他推了推帽檐,抬起头扫视了一眼十几米外拥挤成一堆的士兵们。

“诸位辛苦啦!我方某人代表国家和民族感谢你们。”他嘴角勾着微笑,向车站里的众人频频点头。

接着又鼓动起那刮得十分干净腮梆子和下巴:“大家都知道旧政已被革除,和平的曙光在地平线上初现,我中华要开创共和,值此继往开来之际,鄙人的心情是与诸位一样感到鼓舞的。”

“这是唱得哪一出呢?”胡伊中士和同伴挤在靠近候车室一侧的站台上,冷眼瞧着那位正在不远处兴致勃勃地发表着演说的将军。

“……代表革命的临时政府自成立伊始便与协约国展开谈判,以求尽快实现和平,关于这一立场几个月来通过我们的军队委员会已向大家做出反复申明,也得到了全体官兵的热烈拥护。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在急人民之所急。混入革命队伍中的少数利欲熏心的赤党分子,借着革命后社会秩序还未恢复之际,四处散播谣言、诋毁民主政府、以达到迷惑人心的目的。进而趁和平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刻向政府发难,在各大城市煽动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参加,甚至裹挟了一部分军队。他们这一极其罪恶而又不负责任的行动使革命与和平事业遭受不可挽救的损失,现在与协约国的谈判因为政府遭受重创而无法进行下去,可那些赤党却通过出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满足了他们血淋淋的一己私欲。当然!他们是不会就此满足的,他们正在推行的血腥屠杀将要使国家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将军情绪激动地挥舞着手臂,大声地讲话使满他额头冒出细汗,面孔也由于毛细血管扩张而变得异样地红润起来。就这样他继续滔滔不绝讲下去:“……现在正是我们这些立志尽忠报国的军人站出来的时候!决不能让那些野心家继续为所欲为下去!”

士兵们刚从战线上退下来,此刻早已疲惫不堪,显然缺乏将军那样的精神气,没过多久,已经有人懒散地靠在墙上,或者换上一个更舒适的站姿。

这些表现到没有引起那位将军的不满,至少表面上看来是如此,他甚至伸手阻拦了一位试图上去训斥士兵的军官。

大概试图表明自己的立场,为了把话尽量说得明白一些,将军抛掉了讲话稿,开始尝试即兴演说:“……本来临时政府并没有将那个自称社会民主党多数派的政治团体拒之门外,在议会里还预留了他们的席位,可他们却拒绝承认通过各个民主委员会推举出来的部长名单,他们就是这样自觉地站到了民主的对立面,在保皇派发动叛乱的同时,向民主的临时政府发难。我们的临时政府为了贯彻自己那不流血的理念,曾经对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着,可他们却将这些当成了软弱可欺,这迫使我们无法再容忍下去,如果继续容忍就意味着对祖国、对革命的犯罪行为!”

他的这番讲话在士兵中掀起了一阵喧嚣,刚才还无精打采的人,这一刻已经站直了身子,竖起耳朵,仿佛要抓住每一个关键的字--显然将军的尝试起了效果。

“军队委员会反对社会民主党多数派,我们到底该站在哪一边?”有人发出小声的嘟囔。

“那些军队委员是我们选举出来的么?要知道我们从来没有授权给那些人呀。”也有人全然不顾地说着。

这些议论激发了士兵们的胆性,各种由两三个人聚拢成的“讨论会”将现场秩序变得乱哄哄地,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见此情景,将军露出难堪的面色,他终止了演讲,显得有些慌乱地后退了几步,看样子正打算迫不及待地转身跑回装甲列车内。

“方军长,您看俺们都是些大老粗,您说的那些个民主政府的大道理俺们是不大明白,民主啦、自由呀,这些时髦的词汇俺到是听过的,也觉得是些个有用的东西,只是俺最关心的还是和平与土地的问题。”有个留胡须的下士壮着胆子向将军喊道。

“关于这些问题,将列入立宪会议的讨论范畴。”将军随口敷衍道,脚步却没有停留。

“是您哪个民主政府的部长老爷们开的会么?我们在前线天天盼着和平早一日到来,可那里仍旧每天都在死人。”将军身后的责问声越来越大。

“我们不能指望那些老爷们给我们带来和平!”有一名别着工兵领章的下士爬到候车室门口的遮阳蓬支架上,挥动手臂向众人喊出口号:“我们的和平,我们自己争取。”

胡伊中士挤过成群的士兵,挪到了遮阳蓬下。他一手撑着支架,另一只手提着已经喝空了的水壶,对着站台上那片灰色的人群说道:“其实在我们的战线上早就尝试着和平了,大家都知道今年中秋节发生的事情吧?是的,就在我们团的防区上,有人和对面堑壕里的日本人交换了月饼和各自的铁丝网。显然,我们自己就能够决定和平,干吗要乞求那些坐在远离前线千里外的办公室里的老爷们呢?”

“自己争取和平!自己争取土地!”就在将军回到车厢,关上门的那一刻,站台上爆发出滚雷般地呼声。

……

覆着洁白丝织物的柱形包裹从灰色的铝筒内滑落出来,柔顺的丝绸在白炙照明灯光的映衬下反射出迷人的光泽。

几只粗壮的手臂用力抱起丝绸包裹,将这团直径超过三十五公分的圆柱形物件小心翼翼地摆到停在一旁的手推平板车上。这会儿,上面已经摆放了二件同样的包裹,无一例外地在外层的绸面上印有几个黑色字体的汉字--“肆号炮用无烟火药”。

推车沿着狭窄的过道飞快地前进,嵌在导轨内的钢轮隆隆转动着。过道二旁是三米多高的铁架,上面的圆槽内整齐地摆放着一只只铝制包装桶。

在过道尽头,铁架消失了,从被铁架隔开的三条过道上引出的三条导轨于此处汇合,最后导轨终止在一个直径巨大的圆柱形金属外壁前,小推车停在了这儿,稍迟一会儿,另外二部同样的推车也顺着导轨来到这里。

就在这个时候,从圆柱形外壁内部传出大功率电机和卷扬机的鸣叫声。只听“豁~”的一声,外壁上正对着导轨位置的活门打开了,从里面泄出一道暗红的灯光,随之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子浓厚的机油味……。

待卷扬机的声音停下,三只铁箱缓缓地降至活门内测。还是那几双的粗壮的手,利索将一捆捆丝绸包裹整齐地摆进铁箱。待推车上的包裹卸空后,活门被重重地关上。

按下门旁的电钮,卷扬机马达又开始了工作,铁箱在链轮的牵引下顺着提升通道内的滑槽迅速上升。

铁箱内部被分为上下二层,下层摆放着丝绸包裹的发射药,而上层是半圆形钢槽,暂时还空置着。

铁箱提升3米后,卷扬机又一次停了下来。

在内壁对应的位置,一道比刚才更宽阔的活门自下而上开启,三枚外壳漆成红色,带着圆锥型过渡的巨大炮弹,被平推着送进来,恰好卡进铁箱上层的半圆形钢槽内。

马达的轰鸣声复起,装着发射药包和炮弹的铁箱继续上升的行程,通过一道厚达70毫米呈水平滑移开启的装甲活动门后,圆柱空间的内径豁然扩大。在这里,刚才紧密并行的三条提升滑槽自左右二路分叉开去,上升过程中的三只铁箱沿各自的滑槽从一列大型的液压油缸和巨型齿弧间快速穿过。

……

瘪了气的自行车轮胎吱吱哑哑地碾过碎石路面,一位青年吃力地蹬着辆笨重的28寸载重自行车,满头大汗地颠簸在乡间小路上。

微风抚过道路二旁的芦苇丛,却并不能带走一丝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