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品周易(品经典谈人生智慧)
46346500000010

第10章 师地水师

坤上坎下

【原文】

师①。贞丈人吉②,无咎。

【注释】

①师,卦名。本卦是异卦相叠(坤上坎下)。本卦下卦为坎,坎为水;上卦为坤,坤为地。地下有水,数量无穷,水流所向,随势而行。这正是军旅之象,所以卦名曰师。

②丈人,李镜池说:“丈人,军队的总指挥。丈,古文作从手持杖形,执杖指挥,也即杖本字。”

【译文】

师卦:占问总指挥的军情,没有灾祸。

【原文】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①,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②,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注释】

①刚中而应,此以九二爻象、爻位为据,九二阳爻,性刚,而居下卦中位,故曰刚中。应,和应。

②毒,《释文》引马云:“毒,治也。”俞樾说:“毒,读为督,治也。”

【译文】

《彖辞》说:师,是众多的意思。贞,是中正的意思。能够使正人归于正道,就可以成就王业。九二之爻居于下卦中位,叫做“刚中”,其余五阴爻和应一刚爻,叫做“应”。下卦为坎,坎表示险,上卦为坤,坤表示顺,所以又有“行险而顺”之象。以卦象所喻示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会服从。这是吉祥之象,哪有什么灾祸呢?

【原文】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①。

【注释】

①容民畜众,同义异文,犹言收容、畜养大众。

【译文】

《象辞》说:下卦为坎,坎为水;上卦为坤,坤为地,像“地中有水”,这是师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容纳江河的大地,收容和畜养大众。

【原文】

初六:师出以律①,否臧②,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注释】

①师,师旅,军队。律,纪律。

②否,汉帛书《周易》作“不”。臧,高亨说:“臧,读为遵。”否臧,犹言不遵守纪律。

【译文】

初六:整军出战全凭纪律,不遵守纪律就会有凶险。

《象辞》说:整军出战全凭纪律,失去纪律的约束就会带来凶险。

【原文】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①。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②。王三锡命,怀万邦也③。

【注释】

①锡,借为赐。赐命,即颁命嘉奖。

②承,接受。天宠,上天的眷爱保佑。

③怀,《尔雅·释言》:“怀,来也。”即怀柔招来。邦,国。

【译文】

九二:主帅身在军中指挥,吉利,没有灾难。君王三次颁命嘉奖。

《象辞》说:主帅身在军中指挥,吉利,因为得到上天的宠爱。君王三次颁命嘉奖,因为主帅能怀来万国。

【原文】

六三:师或舆尸①,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注释】

①舆,车辆。这里用动词,意为车载。

【译文】

六三:军队出征,有人载尸而归,这是凶险之兆。

《象辞》说:军队出征,有人载尸而归,这是前方吃了败仗。

【原文】

六四:师左次①,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注释】

①次,驻扎。《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左次,犹言较长时间内将军队驻扎在左边。

【译文】

六四:军队在左边扎营,没有危险。

《象辞》说:军队在左边扎营,没有危险,因为军队驻扎或左或右,唯视地理环境、敌我形势而定,并没有违背行军常道。

【原文】

六五:田有禽①,利执言②,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③。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注释】

①田,通畋,打猎。禽,鸟兽总名。

②言,闻一多谓当读为讯。执言,犹执讯,即执俘。

③中,正道。以中行,犹依循正道行事。此以六五爻象,爻位为据,六五居上卦中位,像人行中正之道。

【译文】

六五:打猎时获得猎物,作战中捕获俘虏,没有灾祸。长子指挥军队,次子战败阵亡,这是凶险的贞兆。

《象辞》说:以长子指挥军队,这是依正道行事。次子战败阵亡,这是因为差遣不当。

【原文】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①。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注释】

①大君,国君。国,这里与邑同义。开国,犹言封邑,即分封诸侯,便有封邑。家,卿大夫采邑。承家,即分封大夫,便有采邑。

【译文】

上六:国君颁发命令,有人被封为诸侯,享有封国,有人被封为大夫,享有采邑。但是不要重用无才无德的小人。

《象辞》说:国君颁发封赏功臣的命令,这是论功行赏。不要重用无才无德的小人,因为小人必定覆国乱邦。

【解析】

战争被古人看成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攻城略地,发财致富,讨伐异己,争权夺利,都要诉诸武力。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真理。

战争的结果总有胜负,因此事前严肃认真地对待,请教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寻找正当的理由,然后大张旗鼓地兴师讨伐。古人几乎把战争当作一种仪式来对待,当作一门艺术来研究,从神灵的意向、天时地利,一直研究到习武组织、制胜谋略、论功行赏等等规则。中国古代兵书的发达,世所罕见,在技术和艺术层面上都堪称一流。

由此反思,古人称战争为“王者之事”,早已把它升华成了治国平天下的头等大事。相形之下,西方人后来称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就逊色多了。欲王天下者,精通战争艺术应是第一课。

【故事】

纪律是军队的生命,是其战斗力的保证。司马穰苴从严治军就是“师出以律”的典型代表。

司马穰苴整军退敌

司马穰苴是春秋时期威震诸侯的名将。晏子“二桃杀三士”之后,推举他治管军队,齐景公封他为上将,后因为他治军有方,被尊为大司马。司马穰苴深通谋略,长于兵法,为齐国收复失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称他为“不战而胜”的将军。

司马穰苴认为,治国应重礼仪,态度温和谦逊,体恤黎民百姓,严己宽人,含蓄忍让;治军则需专权果断,为了国家的根本利益,君王之命亦可不受,对士兵却应爱惜,长官不能仗势欺人,要振奋士气,充分发挥每个士兵的积极性,以道义去激励他们,以智慧和勇敢去率领他们,这样才能克敌制胜。正确的赏罚是至关重要的。赏罚都要有根有据,并且能使人立刻就能得到为善的好处和看到做了坏事的后果。但惩罚不能乱用。按照军法,犯小罪的处以以矢贯耳之刑,中罪砍脚,大罪才杀头。如果不加区分,滥用惩罚,那就非出乱子不可。

齐景公对穰苴的治军方略大为赞赏。命他率领军队去抗击来犯的晋军和燕军。穰苴拜谢后,提出要求派一名君王宠信的大臣随军担任监军。景公将宠臣庄贾派了去。出宫时,穰苴与庄贾约定:“明天中午在军营门口相会。”

第二天一早,穰苴就赶到军营,并穿好戎装,等待庄贾到来后整军出征。可是,中午时刻已过,仍不见庄贾的踪影。穰苴面色严峻地召集部队,点好兵马,宣布军队纪律。下午日已西斜时,喝得醉醺醺的庄贾来到军营,述说因亲戚朋友饯行耽误了时间。可司马穰苴严肃地说道:“身为将领,在受命出征之日,就应该忘掉家庭;到了军中,接受军令,就应该忘掉亲友;出击的鼓声一响,就应将生死置之度外。如今,敌军深入我国境内,百姓惊恐不安,士兵们正在前线殊死抵抗,君王心急如焚,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你身为监军,怎么能因为有人送行就可以迟到呢?”说完,下令将庄贾斩首。全军将士见新任统帅竟敢杀君王的宠臣,无不畏服。

在行军途中,穰苴亲自过问士兵的吃住,如掘水井、设炊灶等这样的琐事,也要关照安排妥当。他对部下问寒问暖,还为患病的士兵请医送药。几天后,当他检阅部队准备迎敌时,将士们士气无比高涨,就连生病的士兵也不甘示弱,纷纷请求参战。晋国军队看见穰苴统领的齐军军容严整,斗志昂扬,知道难以取胜,便匆忙撤军。燕军闻讯也渡过黄河,退回燕国去了。司马穰苴乘势挥师追击,收复了失陷的全部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