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品周易(品经典谈人生智慧)
46346500000019

第19章 随泽雷随

兑上震下

【原文】

随①:元亨,利贞,无咎。

【注释】

①随,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上震下)。本卦上卦为兑,兑义为悦;下卦为震,震为动。君王有所举动,而能取悦众心。说明臣民拥戴君王。服从君王意旨,如影之随形,如响之应声,所以卦名曰随。随,《说文》:“从也。”《广雅·释诂》:“随,顺也。”

【译文】

随卦:大吉大利,卜得吉兆,没有灾害。

【原文】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①,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注释】

①“刚来”句,本卦下卦为震,为阳,为刚;上卦为兑,为阴,为柔。震下兑上,是刚居柔下,以喻尊贵君子降位屈尊,下礼臣民。

【译文】

《彖辞》说:随卦:下卦为震,震为刚,上卦为兑,兑为柔,这是阳刚居于阴柔之下,君王下礼臣民,臣民拥戴君上,君王有所举动,臣民乐于听从,因而卦名为随。

随卦具有盛大、亨美、利物、贞正的品德,因而无过失。天下万事在于随时而行,“随时”的意义是伟大的。

【原文】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①。

【注释】

①晦,《集解》引翟元曰:“晦者,冥也。”即暮夜。向晦,犹言向晚。宴,《说文》:“宴,安也。”宴息,犹言安息,休息。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震,震为雷,上卦为兑,兑为泽;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是随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随天时而沉寂的雷声,随时作息,向晚则入室休息。

【原文】

初九:官有渝①,贞吉。出门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注释】

①官,古馆字,馆舍。《象辞》解释官如官吏。渝,变,变故。《象辞》释“渝”为失败,与经意有异。

【译文】

初九:馆舍时里发生事故,筮遇此爻则吉,出门同行都得好处。

《象辞》说:官吏把事情办坏了,归从正道则吉利。出门同行都得好处,这是不失正道的缘故。

【原文】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①。

《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注释】

①本卦内容比较专一,多记录商旅之事,主要是奴隶的贩买情况。此爻为追捕奴隶的记录。以下各爻则记录了押送俘虏,将俘虏用作人牲的社会惨象。《象辞》作者不了解这一社会实际,用儒家理论,将各爻解释成一般性生活道理的反映。

【译文】

六二:抓住了未成年的奴隶,跑了成年的奴隶。

《象辞》说:抓住了小的,跑了大的,意思是两者不能兼得。

【原文】

六三:系丈夫,答小子。随有求得①。利居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②。

【注释】

①随,追随,这里指追求,占有。九四爻辞“随有获”,其意略同。

②舍,舍弃。下,与上对言,价值高低大小之谓。

【译文】

六三:抓住了成年奴隶,跑了未成年奴隶。希望无失不如现得。筮遇此爻,卜问居处则吉利。

《象辞》说:抓了大的,跑了小的,其志在于追逐大的,舍弃小的。

【原文】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①,以明②,何咎?

《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注释】

①孚,同俘。道,道路。《象辞》释“孚”为忠信,“道”为正道、道义。

②以,因为。明,明智。

【译文】

九四:追名逐利,贪多务获,卜问得凶兆。押送俘虏上路,明于约束,没有灾难。

《象辞》说:追名逐利,贪多务获,这种人遭遇凶险是应该的。谨守信用,严守正道,这是明察事功的结果。

【原文】

九五:孚于嘉,吉①。

《象》曰:孚于嘉,吉,位中正也②。

【注释】

①孚,同俘。《象辞》释“孚”为信守。嘉,李镜池认为是小国名。《象辞》释为嘉美,即中正之道。

②位中正,此以九五爻象、爻位为据,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是谓得位。

【译文】

九五:俘虏了不少嘉人,吉利。

《象辞》说:信守中正之道,诸事吉利,因为九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守中正之道。

【原文】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①。王用亨于西山②。

《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注释】

①拘系,拘禁。维,捆绑。之,指代俘虏。

②王,周文王。西山,在镐京之西,故称西山。亨,即享字,祭祀。全句说周文王在西山用俘虏作人牲,祭祀神灵。

【译文】

上六:将俘虏拘禁起来,紧紧捆绑,周文王将他们作为人牲在西山祭祀神灵。

《象辞》说:被捆绑拘禁,因为上六居一卦之尽头,像人处于穷困之境地。

【解析】

此卦所讲的出门经商所干的勾当是贩卖奴隶,其中透露出奴隶的两大来源:一个是商业买卖,一个是战争中的俘虏。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那时还用奴隶的生命来祭祀神灵。

这些情况至少让我们立刻联想到两点。首先是用现代人道主义的观点来看,贩卖和残杀奴隶是野蛮和骇人听闻的,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其次是西方近代史上殖民主义者打着人道主义旗号贩卖奴隶、残害奴隶的血腥史实(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小说《塔曼戈》和美国作家斯陀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均有真切描述)。用道德化的观点来看历史,可以完全肯定地说,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黑暗、野蛮、残酷、血腥、丑恶的一页,理所应当口诛笔伐。

不过,也可以用另一种观点来看待历史,那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从这种观点来看,奴隶制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它为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也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当然,这个推动力的主角,不是奴隶主,而是被他们侮辱和残害的奴隶。这一点,作者无论如何是想不到的。

【故事】

清初统治者对待投降的明朝文臣武将采取拘系维之的策略,使清初统治取得事半功倍的治理效果。

清初用汉臣

清朝定都北京后,只用了短短的十七八年,就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稳定了清朝的统治,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吸收了大批明朝官员加入到清统治者的队伍中。

为拉拢明朝旧官,多尔衮和顺治帝在任用汉人方面采用了“邪正兼收”的方式,不管你是东林党还是宦党,只要你为我工作,我就过往不咎,而且还加以袒护,有时甚至斥责那些揭发者、弹劾者为“隐害忠良”。

宦党骨干冯铨,清朝一入关就被录用,官至礼部尚书。第二年,熟知冯铨老底,原也是明朝官员的现任御史吴达告他的状,说他是魏忠贤的干儿子,揽权受贿。状纸上送到多尔衮处,多尔衮不为所动,压而不发,冯铨照做他的官。顺治十年(1653),顺治帝说:“国家用人,着眼于叫他立功,而不是叫他再犯错误。??(冯铨)本来没有什么明显的错误,且博通典故,熟悉政事,因此特地召用,以使他自新。”任命他做了弘文馆的大学士,第三年加了“议和师”衔。冯铨受此礼遇,干得也更加卖力,为清初统治者出了不少主意。顺治十六年,以太保、中和殿大学士衔退休养老。

顺治十年,顺治帝叫洪承畴经略江南时,明确指示“抚、镇以下听其节制,兵马钱粮听其调拨”,“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没因洪承畴是个汉族降将,就与满族将领有区别。因此,洪承畴随军南下。攻城劝降,含辛受骂,在所不辞。洪承畴派人迎母子入闽,母至,见承畴而大怒,操杖击之,说,“迎我来,将使我为旗下老婢么?我打死你,为天下除一害!”承畴仍不为母言所动,继续为清廷效力。最后干到双眼几乎失明,也毫无怨言。

多尔衮和顺治皇帝采取广用汉臣的手段,解决了清廷所需大部分官员的来源问题,靠不咎既往的策略稳住了这些人的心,这些人见明朝大势巳去,也心甘情愿地努力为新朝廷工作,从而使满族统治者在较短时间里逐渐在全国站稳了脚跟。这不能不说是高明的策略和手段。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