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品周易(品经典谈人生智慧)
46346500000024

第24章 剥山地剥

艮上坤下

【原文】

剥①:不利有攸往。

【注释】

①剥,卦名,本卦是异卦相叠(艮上坤下)。本卦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坤,坤为地。高山屹立于大地,风雨侵蚀,山石剥落。警戒君王提防小人与政,侵凌君子,剥蚀国家。所以卦名曰剥。剥,《释文》引马云:“落也。”

【译文】

剥卦:有所往则不利。

【原文】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①。“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②。君子尚消息盈虚③,天行也。

【注释】

①柔变刚,本卦五阴爻在下,一阳爻在上,是阴柔太盛,足以压倒阳刚。

②象,卦象所显示的含义。

③尚,遵循,尊尚。消,消散,消亡。息,生长。

【译文】

《彖辞》说:剥,剥落,意思是阴柔太盛,使阳刚剥落。“有所往则不利”,因为爻象表明小人势力正强。下卦为坤,义为顺,上卦为艮,义为止,委曲求全,静止无为,这是观察形势作出的结论。君子应该遵循消长盈虚的规律,因为这是天道。

【原文】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①。

【注释】

①下,指庶民百姓。厚下,犹言厚结民心。安宅,犹言安居。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山在地上,风雨剥蚀,这是剥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山石剥落,岩角崩塌为戒,从而厚结民心,使人民安居乐业。

【原文】

初六:剥床以足①。蔑贞②,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注释】

①剥,脱落。剥床以足,王弼注:“犹云剿床之足也。”

②蔑,《释文》引马云:“蔑,无也。”蔑贞,犹言无须卜问。或读蔑为梦,蔑贞,梦之占问。译文不取。此爻“剥床以足”及六二“剥床以辨”,六四“剥床以肤”皆为象占之辞,即这种现象皆梦中所见,为其异常,故拈蓍以占其凶吉。

【译文】

初六:床足脱落。无须占问,这是凶险之象。

《象辞》说:床足脱落,这是自毁根基。

【原文】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①。

《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②。

【注释】

①辨,高亨说:“辨读为,床板也。”余同初六爻辞。

②与,助,辅佐。

【译文】

六二:床板脱落。无须占问,这是凶险之象。

《象辞》说:床板脱落,这是自毁辅佐。

【原文】

六三:剥之①,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注释】

①之,犹言他,泛指代词。

【译文】

六三:夺取邻国邻邑的土地人民,可以无灾祸。

《象辞》说:夺取邻国邻邑的土地人民,可以无灾祸,因为邻国邻邑的统治者已失去了上下臣民的支持。

【原文】

六四:剥床以肤①,凶。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注释】

①肤,高亨说:“肤,席也。”

【译文】

六四:剥取床上的垫席,这是凶险之象。

《象辞》说:剥取床上的垫席,灾祸就在眼前。

【原文】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①,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注释】

①贯鱼,犹今言鱼贯,依次而进之意。宠,宠爱。

【译文】

六五:宫人依次当夕受宠,无所不利。

《象辞》说:宫人依次当夕受宠,秩序不乱,厚薄均匀,因而终无忧患。

【原文】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①。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注释】

①庐,草房。副,破烂。

【译文】

上九:劳者不得食,不劳者得食;君子乘坐华丽的车子,小人的草屋不蔽风雨。

《象辞》说:君子乘坐华丽的车辆,这是老百姓沉重的负担。小人的破屋不蔽风雨,这种取象表明终究难保平安。

【解析】

此卦多是梦占,即根据梦中所见情景,来占问事情的吉凶。梦见安身之处的床支离破碎,无法安身;身无居处,意味着生活的基本需要没有保障,自然是不好的兆头。梦境表明,做梦者心有忧戚。孔子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履卦”讲君子坦荡,现在“剥卦”又讲小人忧戚,一正一反,正合先哲之意。

其实,只要是人,都有忧戚,只不过忧戚的具体内容不同罢了。再进一步讲,只要是人,都要为衣食住行而忧戚。先圣孔夫子,若不是有人供奉,恐怕也没有那么多豪言壮语吧。没有衣食住行的后顾之忧,而后大谈君子、小人之别,放言君子如何高贵,小人如何下贱,确实让人疑心之后感到荒谬虚伪。

【故事】

事情不顺利,陷入了困顿,必须采用谨慎的方法,不能擅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张良退而保身

自从汉高祖入都关中后,天下初定,功勋卓著的谋士张良就托辞多病,闭门不出,屏居修炼道家养生之术,并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逐渐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古训。

张良置荣利而淡之,假托神道,可谓用心良苦。对此,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曾评论道:“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昼)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有超然而独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辨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也。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如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淮阴(韩信)被诛,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岂不是因为功高而不知停步吗!)故子房托于神仙,诡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

汉十年(前197),汉王朝上层出现了一场新的危机。高祖欲废吕后之子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之子越王如意,因遭大臣反对而没有结果。吕后让其兄建成侯吕泽强劫张良,令其谋划。张良无奈,只得说出了心里话。他说:“始上数在困危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以其好恶)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吕泽再三威逼出策,张良只好授意吕氏迎请“商山四皓”为太子羽翼。汉十二年(前195)的一天,高祖刘邦设宴群臣,太子刘盈跪在身边侍候,忽见四位须眉皓白、衣冠楚楚的老人跪在太子身后,这就是张良(?—前186),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秦末农民起义中,率部投奔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汉朝建立,封留侯。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

刘邦仰慕已久而屡求不应的四位隐士。宴后,刘邦无可奈何地对戚夫人说:“我想换太子,但这四人辅佐他,羽翼已成,难动了!”

张良此术虽见功效,但对其自身而言,却是个金蝉脱壳的计策。

此后,张良索性托病不朝,杜门谢客,假托神道。如此数年,直至汉惠帝六年(前189)病逝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