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品周易(品经典谈人生智慧)
46346500000025

第25章 复地雷复

坤上震下

【原文】

复①: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②。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注释】

①复,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上震下)。本卦外卦为坤,坤为阴为顺,内卦为震,震为阳为动。内阳外阴,循序运动,往返无穷,所以卦名曰复。复,《说文》:“往来也。”

②朋,朋贝,即钱币。朋来,有钱可赚。

【译文】

复卦:通泰。出门、居处均无疾病。有钱可赚而可以无灾祸。往返途中,七日可归。有所往则有所利。

【原文】

《彖》曰:复,亨,刚反①。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②。“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③。“利有攸往”,刚长也④。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注释】

①反,同返,犹言阳刚于内。

②朋,《彖辞》释朋为朋友之朋,与经意有别。

③七日来复,《易》经、传作者都认为“七”是天地循环的周期。阴阳之气,至七个月则互相换位,易爻至第七爻则复原等,这是天的运行原则。

④刚长,此以初九爻象为据,本卦上五爻为阴爻,唯初爻为阳爻,《彖辞》认为这是阳刚萌生发展之状。

【译文】

《彖辞》说:复,通泰。因为内卦为震为阳,外卦为坤为阴,阳刚返复于内,所以卦名曰复。一切举动符合正道,无往而不顺利,所以“出门、居处均无疾病,又有友人相助,可以无灾祸”。“反复循环,至七则为一周期”,这是天的原则。“有所往则有所利”,因为初爻为阳爻,表明阳刚已渐生长。复卦的卦象,体现了天地运行的实质性规律。

【原文】

《象》曰:雷在地中①,复。先王以至日闭关②,商旅不行,后不省方③。

【注释】

①雷在地中,古人认为天寒之时,雷返归地中,沉寂无声,万物蛰伏。

②至日,冬至之日。关,城关。闭关,关闭城门。

③后,君王。省,巡视。方,邦国。

【译文】

《象辞》说:本卦内卦为震为雷,外卦为坤为地,天寒地冻,雷返归地中,往而有复,依时回归,这是复卦的卦象。先王观此卦象,取法于雷,在冬至之日关闭城门,不接纳商旅,君王也不巡视邦国。

【原文】

初九:不远复,无悔①,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身也②。

【注释】

①不远复,犹言没走多远就回归。祗,大。本卦多卜旅行之事,事极简单,语极朴素。《象辞》以“修身”、“下仁”、“从道”等儒家的伦理观念进行解释,显系牵强。读者细读文义,不难辨析。

②,借为修。《集解》本作修。修,治理。

【译文】

初九:出外不远就返回,没有大的过失,大吉大利。

《象辞》说:出外不远就返回,比喻能时时反省,严于修身。

【原文】

六二:休复①,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注释】

①休,美。休复,指圆满而归。

【译文】

六二:圆满而归,吉利。

《象辞》说:圆满而归之所以吉利,是能够去位让贤。

【原文】

六三:频复①,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注释】

①频,借为颦,即皱眉头。

【译文】

六三:愁眉苦脸地回来,是遇到了危险,知难而退可以无灾祸。

《象辞》说:虽然愁眉苦脸地回来,但已脱离危险,理应没有灾祸。

【原文】

六四:中行独复①。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注释】

①中行,中途,半路。独,独自。

【译文】

六四:中途独自返回。

《象辞》说:中途独自返回,这是返回到道义上来。

【原文】

六五:敦复①,无悔。

《象》日: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注释】

①敦,高亨说:“考察也。”并引《孟子·公孙丑》下篇:“使虞敦匠。”《荀子·荣辱篇》:“以敦比其事。”《疆国篇》:“则常不胜夫敦比小事者矣。”曰:“敦,皆考察之义。”

【译文】

六五:经过考察,决定返回,可以无悔。

《象辞》说:经过考察,决定返回,可以无悔,意思是从内心用正道检察自己。

【原文】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①。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②。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注释】

①眚(shěng),灾祸。

②以,及。用如动词,犹今言连累。

【译文】

上六:迷途难返,凶险,有灾祸。筮遇此爻,出兵打仗,终有大败,连累国君遭遇凶险,元气大伤,十年后还不能再举征伐。

《象辞》说:迷途难返遭遇凶险,这是由于君王违反君道。

【解析】

《周易》多次讲到外出旅行,大概由于这事很重要(经商贸易和行军打仗都要外出),同时也有不少困难:

天然的地理障碍,饥渴生病,盗贼打劫,同路人之间的不和,迷失道路和方向,两手空空而归??总之,有太多意料之外的不利因素和危险,全然不像今天的飞机、火车、汽车、轮船那么方便、快捷、安全、舒适。

古人的行路难(李白曾慨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倒让人想起人生一世正如行路,也有太多意料之外的偶然因素和插曲,否则就不会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说。有些事是自己可以控制把握和努力做到的,有些事则超出了个人控制和努力之外;有些事是意料之中、必然会发生的,有些事则在意料之外、偶然出现;有些事凭个人努力可以改变,而有些事则要改变人本身。

行路的苦乐忧喜唯有行路人自知,人生的苦乐忧喜也只有靠自己去体验。因而,行路和人生都一样,是一种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体验。重要的是体验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故事】

否极泰来,是个有条件才能实现的真理。在困境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保留下希望的种子,就有了成功的可能。

面包大王的崛起

从厨房里闯出来的美国面包大王凯瑟琳·克拉克,宣称她自己的面包是“最新鲜的食品”。为了取信于消费者,她在包装上特别注明了烘制的日期,保证绝不卖存放超过3天的面包。

开始,这项规定给她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因为一种新产品上市,销路不可能马上好起来。存货一多,要严格执行“不超过3天”的规定就相当困难了。尤其是各经销店大都怕麻烦,虽然过期面包由凯瑟琳回收,但他们不愿天天检查,换来调去,而宁愿把过期的面包留在店里卖。

许多人还抱怨凯瑟琳未免太认真,一个面包放3天也坏不了,为什么非要3天换一次不可呢?

传说公元前2600年左右,有一个为主人用水和面粉做饼的埃及奴隶,一天晚上,饼还没有烤好他就睡着了,炉子也灭了。夜里,生面饼开始发酵,膨大了。等到这个奴隶一觉醒来时,生面饼已经比昨晚大了一倍。他连忙把面饼塞回炉子里去,他想这样就不会有人知道他活还没干完就大大咧咧睡着了。面包烤好了,奴隶和主人都发现那东西比他们过去常吃的扁薄煎饼好多了,它又松又软。埃及人继续用酵母菌实验,成了世界上第一代职业面包师。

凯瑟琳认为,吃的东西,新鲜度是最重要的条件。只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信誉,就成功了一半。

针对经销商方面的问题,凯瑟琳实行了一套新办法。由公司派人把烘好的商包用车直接送给经销商,按地区排了一个循环表,每3天送一次,同时把经销店没卖完的面包收回。如果有的店不到3天就把存货卖完了,可以随时用电话通知,马上就送货上门。

这样的方法,麻烦了自己,方便了经销商,但却使自己的经营原则得以坚持实行,保证了上市面包的新鲜。

由于凯瑟琳一贯坚持保证面包的新鲜,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的职工,命运终于赐给她一次戏剧性的宣传机会。

一年秋天,一场大洪水导致了面包的紧缺。凯瑟琳公司的外勤人员由于没有接到特别的指示,照常按循环表出外到各经销店,送刚烘制出来的新鲜面包和回收超过期限的面包。

运货员开着车子从几家偏僻商店回收了一批过期面包。返程途中,停在人口稠密的一家经销店前,立刻被一群抢购面包者围住了,他们提出要购买车上的面包。

运货员解释面包是过期的,不能卖给大家,反而被误解为想囤积居奇。人越围越多,几个记者加入其中。

运货员被逼得无奈,只得解释:“各位先生、女士,请相信我,我决不是想囤货投机而不肯卖,实在是我们规定得太严了。车上面包全是过期的,如果老板知道我把过了期的面包卖给顾客,我就会被开除的,因此请你们原谅。”

几位新闻记者将获得的这一独家新闻,着力渲染,登在报上,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凯瑟琳公司的面包新鲜,从不欺骗顾客的做法,给消费者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正因为这一点,凯瑟琳只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就把一个家庭式的小面包店完全变为现代化大企业,她本人也从一个家庭主妇一跃成为美国的面包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