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品周易(品经典谈人生智慧)
46346500000033

第33章 大壮雷天大壮(1)

震上乾下

【原文】

大壮①:利贞。

【注释】

①大壮,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上乾下)。上卦为震,震为雷;下卦为乾,乾为天。天上鸣雷,声威显赫。云雷涌动,群阳盛壮,以喻国威显赫,则臣民振作;阳气盛壮,则万物生长,所以卦名曰壮。壮,《释文》:“威盛强猛之名。”

【译文】

大壮卦:吉利的卜问。

【原文】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译文】

《彖辞》说:大壮,意即大者强壮。大壮之卦,内卦为乾,性为刚,外卦为震,性为动,刚健而有力故卦名为壮。大壮卦辞说:“吉利、贞正”,因为大者正的缘故。如天道正则万物正,君道正则臣民正,父道正则家人正,标正影直。君子识“正大”之理,则可知天地万物之情状。

【原文】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①。

【注释】

①履,行,实行。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震,震为雷,下卦为乾,乾为天,天上鸣雷是大壮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迅雷可畏,礼法森严,从而畏威知惧,唯礼是遵。

【原文】

初九:壮于趾①。征,凶,有孚②。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注释】

①壮,借为戕,伤。《象辞》训壮为强,又以趾代兵,壮于趾,犹言强于兵,与经意不同。

②孚,古俘字。《象辞》解“孚”为忠信,与经意异。

【译文】

初九:伤于脚趾。筮遇此爻,出征则凶,但尚有收获。

《象辞》说:自恃兵强,侵略他国,虽有收获,但信用扫地。

【原文】

九二:贞吉①。

《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注释】

①贞,卜问。《象辞》释“贞”为贞正,与经意有异。

【译文】

九二:卜问得吉兆。

《象辞》说:九二爻辞讲贞正吉利,因为九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像人守中正之道。

【原文】

九三:小人用壮①,君子用罔②。贞厉。羝羊触藩③,羸其角④。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用罔也⑤。

【注释】

①小人,指奴隶。壮,强壮有力,这里用如名词,犹言气力。

②君子,指贵族。罔,古网字,指围捕兽之网。

③羝(dī)羊,公羊。触,冲撞。藩,藩篱。

④羸(léi),当借为累,即拘系。本卦九三爻辞当为两次占卜记载,文义不可强为贯通。

⑤“罔”上原无用字。《校堪记》说:“古本,罔上有用字。”今据补。《象辞》只重述经文,未加解说。

【译文】

九三:小人捕兽凭气力,君子捕兽靠网围。卜问得险兆。公羊以角撞藩,结果被篱笆卡住。

《象辞》说:小人捕兽凭气力,君子捕兽靠网围。

【原文】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①,壮于大舆之②。

《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

【注释】

①决,决裂。羸,拘系。不羸,犹言摆脱拘系。

②壮,伤。舆,车。,《释文》:“,本又作辐。”借为辐,车轮的辐条。

【译文】

九四:卜问得吉兆,没有悔恨。因为公羊冲决篱笆,摆脱了拘系,但又被车轮撞伤,不能乱冲乱撞了。

《象辞》说:冲决篱笆,摆脱拘系,恐其冲撞别处。

【原文】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①。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注释】

①易,声假为狄,即狄人。李镜池说:“这是因饲羊而联系到周人的一件历史大事。周人居豳()时,被狄人侵迫,太王以皮币、犬马、珠玉送给狄人而求和。但狄人不肯,一定要占领周人的土地,太王只好带领周人迁居歧山。在避狄迁居中,狄人抢掠了大量的牛羊。”周人迁歧山后,牛羊更加发展了,弥补了以前的损失。所以爻辞借此故事,表示了筮遇此爻可以无悔。《象辞》则以为“丧羊于易”,预兆将会蒙受损失,因而以六五爻象、爻位“不当”加以解释,故与经意稍异。

【译文】

六五:丧羊于狄。筮遇此爻,没有大的灾祸。

《象辞》说:丧羊于狄,因为六五阴爻而居处阳位,是所处不当,像人所处环境不适当,将蒙受损失。

【原文】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①,无攸利②。艰则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③。艰则吉,咎不长也。

【注释】

①遂,进。

②攸,所,代词。

③详,借为祥。

【译文】

上六:羊角插进了篱笆,退不了,进不了,处境不利。但是,目前虽处于艰难之中,最终可以化解逢吉。

《象辞》说:不能退,不能进,陷入进退维谷之中,这是遭逢不祥。虽陷入艰难之中,最终可以化解逢吉,是说灾难不会长久。

【解析】

《周易》再三讲到狩猎驯养的情景,可见这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倘若这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的话,那就表明周代尚处在由狩猎社会向农业社会过渡的阶段。狩猎所获,或用作食物,或用来驯养(吃不完时养起来供以后食用)。这两种情况,《周易》都说到了。另一方面,从所记农业生产的情形看,显然还比较原始,而且经常发生抢夺粮食的暴力事件。这说明农业生产还未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来源,还得靠狩猎和畜牧作为重要的补充。

周人的发祥地在今天的陕西一带。今昔对比,沧海桑田的巨变给人的感慨不知是忧是喜。今日的陕西,恐怕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狩猎,找不到一处茂密的原始森林,找不到一处可以开垦的处女地??今日的陕西,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黄土地、浑浊的黄河、信天游、窑洞和古铜色的黄皮肤。俱往矣,昔日肥沃繁茂的草原,今朝已变为现代化的钢筋水泥丛林和网络。

【故事】

君子的力量在日渐积累下不断壮大,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亨通不说,即使有所差迟,也会得到额外的收获。

冯谖买义送孟尝

孟尝君有三千食客,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称“代舍”,中等称“幸舍”,下等称“传舍”。代舍是说其人可以自代,住上等房,食物有肉,出门有车。幸舍是说其人可以任用,住中等房,食物有肉、出门无车。传舍,则吃一般的食物,免除饥饿,出入听其自便,住下等房。

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很穷,就托人来投靠了孟尝君。孟尝君问:“客人有什么爱好?”回答说:“没什么爱好。”又问:“有什么本领?”回答:“没什么本领。”孟尝君答应收留他。

孟尝君的左右亲近,看他没什么本事,就让他住下等房屋,吃粗劣的饭菜。

过了十来天,孟尝君问传舍的负责人,冯谖在干什么?传舍负责人说冯谖很贫穷,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把长剑,他无事就靠着柱子,弹着他的剑,歌唱道:“长剑啊我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孟尝君说:“给他吃鱼,让他住幸舍。”

过了不久,冯谖又弹着长剑说:“长剑啊,我们还是回去吧!出门无车!”左右的人都嘲笑他,又告诉了孟尝君。

孟尝君就让给他准备车马,住上等的房屋。过了不久,冯谖又弹着长剑说:“长剑啊!我们还是回去吧!没有东西养家。”左右的人现在是厌恶他了。

孟尝君问手下的负责人:“冯先生有亲属吗?”负责人答:“家有老母。”孟尝君就派人供应他的家人。

从此,冯谖不再唱歌了。

后来,孟尝君问门下的食客:“谁能为我到薛地收债?”冯谖自告奋勇。孟尝君就召见了他,为他准备好车马,整理好行袋,放好债券,就要上路了,冯谖说:“收债回来,您要买点什么吗?”孟尝君说:“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冯谖到了薛地,把欠债的人召集起来,核对债券,依贫富分类。能还的,约定时期,写在债券上,然后假传孟尝君的命令,把穷人的债券都烧了。

冯谖对众人说:“孟尝君之所以贷款给你们,不是为了利息,是为了你们的生活。但是孟尝君门客有数千人,俸食不足,因此不得不来收取利息供养门客。今天能还的要按期偿还,穷困不能还的,全部烧了。君对你们薛人的恩德,如此深厚。”百姓都叩头欢呼:“孟尝君真吾父母也!”

冯谖回去见孟尝君,孟尝君问他:“债收完了吗?为什么这么快?”

冯谖说:“收完了!”

“买了什么东西啊?”

“您说‘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我想,您家中有用不完的珍宝,狗、马满圈,阶前全是美女。您缺少的唯‘义’而已!我为您买了‘义’。”

孟尝君问:“怎么买的义?”

冯谖说:“薛邑是您的封地,对这里的百姓,您不像对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他们,却像商人一样去榨取利息。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把不能还的债券都烧了,百姓高呼‘万岁’,这就是为您买回了‘义’。”

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但事已至此,也没办法,只得让他退下。

一年后,有人在齐王面前进谗言,齐王就让孟尝君回自己的封地薛邑。当离薛邑不到100里时,百姓在半途中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我看到了。”

战国彩陶云纹陶壶第三十五卦晋火地晋

离上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