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品周易(品经典谈人生智慧)
46346500000034

第34章 大壮雷天大壮(2)

【原文】

晋①: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②。

【注释】

①晋,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上坤下)。上卦为离,离为日;下卦为坤,坤为地。太阳照大地,万物欣欣向荣;君子沐德业,操行天天向上。所以卦名曰晋。晋,《说文》:“晋,进也。日出而万物进。”

②康侯,名封。周武王弟。初封于康,故称康侯或康叔。后封子卫。锡,借为赐,赐予。昼,声假为周。昼日,犹言周日、终日、整日。三接,指多次交配。

【译文】

晋卦:康侯用成王赐予的良马来繁殖马匹,一天多次配种。

【原文】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①。顺而丽乎大明②。柔进而上行③,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注释】

①明,太阳。下句“大明”亦指太阳。

②顺,下卦为坤,坤为大地,大地卑伏顺从。丽,附丽,依附。

③柔进而上行,本卦初、二、三、五均为阴爻,为柔,阴爻由初位上升到第五位,故曰:“柔进而上行”。

【译文】

《彖辞》说:晋,就是进取的意思。晋的上卦为离,离为日;下卦为坤,坤为地,可见晋卦的卦象是太阳高悬,出于大地之上。大地卑顺,处于太阳照耀之下。阴柔之爻由初位排列上升至第五爻位,所以晋卦的基本结构是“柔进而上行”,象征着臣子的事业蒸蒸日上,所以“康侯能够用成王赐予的良马繁殖马匹,一日之内多次配种”。

【原文】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离,离为日;下卦为坤,坤为地。太阳照大地,万物沐光辉”,是晋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光大自身的光明之德。

【原文】

初六:晋如①,摧加,贞吉。罔孚裕②,无咎。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地。裕无咎,未受命也。

【注释】

①晋,进,这里指进攻。如,犹之,作代词,指代敌人。下“如”同。

②罔,无。孚,同俘。裕,《说文》:“衣物饶也。”罔孚裕,意即没有捕捉俘虏,没有抢夺财物。《象辞》于此断句有别,且解“裕”为从容,与经意有别。

【译文】

初六:攻击敌人,打垮敌人,卜问得吉兆。胜利之师没有捕捉俘虏,没有抢掠财物,不会有灾难。

《象辞》说:攻击敌人,打垮敌人,这是因为将帅能遵循正道,所以取得了胜利。从容部署,克敌制胜,没有灾难,说明将帅能因势制宜,独断于心。

【原文】

六二:晋如,愁如①,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②。

《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注释】

①愁,高亨说:“借为遒,迫也。”如,犹之。

②兹,此。介,大。王母,祖母。

【译文】

六二:攻击敌人,压倒敌人,卜问得吉兆。因为得到了先祖母的庇佑获得大福。

《象辞》说:之所以受此大福,因为六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像人得中正之道。

【原文】

六三:众允①,悔亡。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注释】

①允,进也,指战争的进攻。从本卦的各爻辞看,这是一个讲战争的卦,依其整体结构分析,此说有理。《象辞》释“允”为信任,与经意不符,又缘此解说为“志上行也”,显系牵强。

【译文】

六三:万众一心,全力进攻,无所悔恨。

《象辞》说:众人信任,其志向就会实现。

【原文】

九四:晋如鼠①,贞厉。

《象》曰:鼠贞厉,位不当也。

【注释】

①,《子夏传》作硕。鼠五技:一、能飞不能过屋;二、能游不能渡谷;三、能穴不能掩身;四、能缘不能穷木;五、能走不能先人。

【译文】

九四:攻击敌人而胆小如鼠,卜问得凶兆。

《象辞》说:攻击敌人而胆小如鼠,卜问得凶兆,因为九四阳爻而居阴位,像人处于不利的地位。

【原文】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①。往,吉。无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注释】

①失得,犹言失利。勿恤,不要担心,不要气馁。

【译文】

六五:无所悔恨,吃了败仗,不要气馁。只要再接再厉,终必转败为胜,无所不利。

《象辞》说:受到挫失,不要气馁,勇往直前,定有喜庆降临。

【原文】

上九:晋其角①,维用伐邑②。厉,吉,无咎,贞吝。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注释】

①晋其角,沙少海先生说:“其,这里用同则。角,训较量。《孙子·虚实篇》:‘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②维,考虑。用,采取。

【译文】

上九:攻击敌人,必须较量敌我双方的力量,可以考虑攻击敌人的城邑。但其结局难料:或许危险,或许吉利,或许没有灾难,或许正践凶兆。

《象辞》说:考虑到攻击敌人的城邑,这说明王道未能广泛实行,以致属邑叛乱。

【解析】

再三地写战争,除证明这一“王者之事”的重要性外,也说明远古战争的频繁,几乎就像家常便饭,只要心血来潮,就可以大动干戈,不顾百姓奴隶的死活,不管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劫难。

战争的动因和目的,在那时不外乎攻城掠地,抢劫财物,抓获俘虏作奴隶和献祭的牺牲品,或者是镇压统治集团内部的异己势力。这种带有原始暴力色彩的战争,很难说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全是“肉食者谋之”的事情,给平民百姓带来的结果除了灾难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可是,后来的所谓“史家”总要为某某君王讨伐某人的战争找出种种赞美的理由,竭力夸大某些并非真实的因素。“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几乎成了中国传统史家的心理定势。这个逻辑的实质,便是对强权、暴力和专制的顶礼膜拜,为战争贩子带上胜利的花冠。

今天来思考战争,应当完完全全跳出这种巢臼,站在平民百姓的立场上,从社会经济稳定繁荣的全方位角度来提出问题,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故事】

忠于职守的人,才能得到晋升;百折不挠的人,才会取得成功;执着地追求光明,才能实现理想。

周亚夫治细柳营

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冬,匈奴三万骑兵入侵上郡(今陕西绥德县东南),三万骑兵入侵云中(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路攻杀虏掠,警报惊传至甘泉(今陕西甘泉县西南)、长安。于是朝廷派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驻飞狐(今河北辣源县);苏意为将军,屯驻句注(今山西代县西北);将军张武,屯驻北地(今甘肃环县东南);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长安西郊的军镇);宗正(掌宗室之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长安东面的军镇);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长安北郊的军镇),共同防御匈奴。

汉文帝亲自劳军,率侍从视察东郊的霸上及北郊的棘门,一行人都是浩浩荡荡地直接驰入司令部,驻军将领也都带着下属骑马迎送皇驾。

接着,文帝来到了周亚夫驻军的细柳。营区守卫当时全副武装,有的手执锐利的兵刃,有的则张满弓、搭着箭。皇帝队伍的前导官来到营门,却被阻挡住。前导官说:“天子的车驾快要到了。”营门军官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之令,不知天子之诏。’”坚持阻挡前导官。

没多久,文帝军驾也到了,但还是进不了营门。文帝不得已,就派使者持符节下诏给周亚夫:“我要入营劳军。”周亚夫这才传令:“开正门。”守正门的军士这时对驾车、骑马者说:“将军曾有约束,军营之中不得快马驰驱。”于是文帝车驾就按辔徐行进入营区。

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持兵戟,作揖道:“身穿盔甲,无法下拜,请依军礼相见。”文帝就在车上站起身来,整肃神情之后,手扶横木(武车之礼),向周亚夫回礼。并派人向周亚夫表示:“皇帝诚敬地慰劳将军。”检阅完毕即率队出营。

离开军门之后,群臣才由惊惶之中松了一口气。文帝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以前到霸上、棘门劳军,简直像是儿戏一般,那些将领当然容易被攻击,甚至被俘虏;至于亚夫,怎么可能受侵犯呢?”连连称赞了许久。

一个多月之后,匈奴远离边塞,汉军也就撤离了。这时,文帝任命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巡察缉捕工作)。

文帝即将驾崩时,特别吩咐太子(景帝)说:“若发生紧急情势,周亚夫可以信任,可以将兵。”公元前157年,文帝驾崩,周亚夫则改任车骑将军,后受景帝之命,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周亚夫(?—前143),中国西汉将领,沛(今属江苏沛县)人,周勃之子。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他以河内(今河南武陟西南)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守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抵御匈奴侵扰。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掌京城治安,兼领北军。景帝继位后,任车骑将军。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七王反叛,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后以功受任太尉,旋升丞相。后因反对封王信为侯,直言逆上,又因其子盗买御物受牵,被捕下狱,在狱中绝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