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品周易(品经典谈人生智慧)
46346500000049

第49章 鼎火风鼎

离上巽下

【原文】

鼎①:元吉,亨。

【注释】

①鼎,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上巽下)。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巽,巽为木。木材燃烧,火焰腾腾,是炊煮之象。炊煮用鼎,鼎为古人极为重视的器皿,用于庄重的场合,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性意义。鼎煮食物,有养贤之意。化生为熟,有变革的意思。鼎为三足,又有稳重之象。观《篆》《象》的解说,《易经》作者正是在这些意义上以之为卦名的。

【译文】

鼎卦:大吉大利,亨通。

【原文】

《彖》曰:鼎,象也①。以木巽火,亨饪也②。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③,是以“元亨”④。

【注释】

①鼎,象也,程颐说:“鼎,大器也,重宝也。??以形言,则耳对植于上,足分峙于下,周圆内外,高卑厚薄,莫不有法而至正,至正然后成安重之象,故鼎者法象之器,卦之为鼎,以其象也。”意思就是,鼎,不仅仅是一种具有实际用途的器皿,而且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并起着提醒警戒作用的陈设品。

②此文三“亨”字,《释文》:“亨,煮也。”亨,训煮,后起字作烹。亨又有祭祀义,字或作享。此文其后的“以享上帝”,即其义。

③“巽而耳目聪明”三句,本卦下卦为巽,巽义为谦逊;上卦为离,离义为聪明。用以喻臣下品质谦逊,以其聪明才智服务于君王。本卦初爻为阴为柔,升至第五爻,六五之爻居于上爻中位,所以说“柔进而上升”,像臣下以聪明才干取悦于君,地位不断升进。本卦九二、六五分居下卦、上卦中位,两同位之爻,阴阳相呼应,所以说“得中而应乎刚”,像臣下秉行正道,和应其君。这些卦象、爻象所显示的意义是为臣之道的高度概括。

④高亨说:“‘元’下当有‘吉’字,转写脱去。经文曰:‘元吉,亨’,传文亦当曰:‘元吉,亨’,明矣。卦辞云‘元吉,亨’者,元,大也;亨,通也。此言大吉而亨通也。”

【译文】

《彖辞》说:鼎,是法象之器。鼎的内卦为巽,巽为木;外卦为离,离为火。木被火笼罩燃烧,这是烹饪食物的基本条件。圣人烹饪食物来祭祀上帝,君王烹饪大量的食物来供养圣贤。臣下则态度谦逊,以其聪明才智服务于君王,因而他的抱负能逐步地实现,地位不断地升进。臣下秉守贞正之道,和应于君王,其前途必然无限,大吉大利,通泰平安。

【原文】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①。

【注释】

①凝,《释文》引郑云:“凝,成也。”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卦为离,离为火。可见木上有火,以鼎烹物,这是《鼎》卦的卦象。

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鼎足三分,正立不倚,从而持正守位,为君上所倚重,不负使命。

【原文】

初六:鼎颠趾①,利出否②。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注释】

①颠,倒。鼎颠趾,即言鼎足向上,这是象占辞,以梦中之象占卜其吉凶。全卦六爻,均以梦象为占。《象辞》或许不解此层意思,断章取譬,攀附大义。

②出,清除。否,指恶人。

【译文】

初六:将鼎倾覆,鼎足向上,筮遇此爻,利于清除恶人。以无子而纳妾。因纳妾而得子,没有灾祸。

《象辞》说:将鼎倾覆,这不是悖乱之举。清除朝中恶人,这是听从了上面的旨意。

【原文】

九二:鼎有实①。我仇有疾,不我能即②。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注释】

①实,实物,食物。鼎有食,犹今言锅里有饭,比喻吃饭不用发愁。这是梦中之象。

②仇,仇家。即,义为靠近,这里指骚扰。不我能即,犹言不能即我,这是古汉语中宾语倒装的现象。

【译文】

九二:鼎中有食物。筮遇此爻,家里有饭吃,仇家有疾病,再没有什么东西困扰我,吉利。

《象辞》说:家里有饭吃,家境优裕,犹宜重其身家,慎其出处。仇家有疾病,我可以安享清福,终于没有灾祸。

【原文】

九三:鼎耳革①。其行塞②。雉膏不食,方雨,亏③,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④。

【注释】

①革,脱落。求筮者梦见鼎耳脱落,占其凶吉。

②行,这里指外出打猎。塞,指打猎无获。

③雉膏,犹言肥野鸡肉。亏,减少。

④义,借为宜。

【译文】

九三:鼎耳脱落了。筮遇此爻,打猎无所获。野味莫吃光,老天要下雨,不知何日能出猎,坐吃山空,食物将匮乏,节约渡难关,终于得吉利。

《象辞》说:鼎耳脱落,意在说其人行动失宜。

【原文】

九四:鼎折足,覆公①,其形渥②,凶。

《象》曰:覆公,信如何也?

【注释】

①折,断。(sù),吕祖谦《音训》引虞云:“八珍之具也。”

②渥,汤汁濡地。形渥,犹言汤汁倾翻遍地狼藉。吕祖谦《音训》说:“形,九家、京、荀悦、虞作刑,一行、陆希声亦作刑。渥,郑作。晁氏曰:‘九家、京、虞作,重刑也’。”此说可作参考。此三句均为象占之辞,述梦中之象。

【译文】

九四:鼎足太轻,不堪重负,以致折断,倾覆王公的珍馐美味,弄得汁液满地,形容狼藉。这是凶险之兆。

《象辞》说:倾覆了王公的珍馐美味,这是喻指其人德薄而位尊,力小而任重,以致败坏军国大事,其结果如何呢?

【原文】

六五:鼎黄耳、金铉①。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注释】

①黄耳,这里指铜耳。铉,鼎上关盖的横杠。金铉,即铜横杠。求筮者梦见豪华的食鼎,求占其吉凶。

【译文】

六五:豪华之鼎,上面装配有铜耳、铜铉。筮遇此爻吉利。

《象辞》说:豪华之鼎,上面装配着铜耳、铜铉,这样的食鼎,理应盛着佳肴美味。

【原文】

上九:鼎玉铉①。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②【注释】

①玉铉,以玉石为鼎盖之横杠。

②刚柔节,节,节度。此爻以六五、上九爻象、爻位为据。六五阴爻,为柔,居上九之下;上九阳爻,为刚,居六五之上。刚上柔下,喻君臣各安其位。

【译文】

上九:金属之鼎配以玉石之铉。占得此爻,大吉,无所不利。

《象辞》说:上九爻辞讲玉石之铉配在金属之鼎上面,表明刚柔相接,上下安分,没有凌乱侵夺的现象。

【解析】

鼎,是一种器具,腹大,底部有三足,放着敦实稳当,可以用来作盛食物的器皿,也可以用来作祭祀器物。如此器具,也值得占问求神?

其实,卦中所记,是梦中之象。敦实稳重的鼎翻倒、断足、脱耳、洒得汤汁遍地,都与鼎的形象不相吻合,古人认为这是一种预兆,所以要向神灵请示,弄个明白。

撇开梦的因素,单就现象而言,结实稳重的鼎出现异常现象,可以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比如,硕大无比的象翻倒在地四脚朝天,意味着什么?比如,稳定性最佳的三只粗足断掉一只,失去稳定性和重心而倾覆,又意味着什么?全是不祥之兆。卦中所记诸象,似乎证实了这一点。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再坚实庞大的东西,也有颠覆瓦解的一天;再耀眼的太阳,也有陨落的时刻;再辉煌的业绩,也有穷途末路的时候。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可靠的,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平时的行为处事中保持冷静的头脑,不断思考,谨慎行事。

【故事】

鼎是君王权威的象征,对它的觊觎就是对执掌社稷的渴望。适时地颠鼎出否,倒出其中的污物,就会起到革故鼎新的作用。

楚庄王问鼎轻重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期间重视人才,先后得到伍参、孙叔敖、子重等有才能的文臣武将的辅佐,为取得霸业奠定了基础。后来在与晋国的战争中,楚庄王一鸣惊人,在与晋国的交锋中占居上风后,称霸的胆子更大了起来。公元前606年,庄王进一步向北逼进,领兵到伊河与洛河流域,攻打陆浑戎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庄王把军队驻扎在周王室的地界上,还举行阅兵演习。

楚军来到王室的土地上,懦弱的天子不敢怠慢,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庄王。

楚庄王接见王孙满。一阵寒暄后,庄王便问:“我听说大禹铸有九鼎,象征九州,是三代相传的国宝,现存于洛阳,不知鼎的大小轻重如何?”

当时,九鼎是王权的象征。王孙满知道庄王问鼎的轻重大小,其用心不善,便说道:“三代相传的国宝是德而不是鼎。一个国家的兴亡在于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

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来挡他,就以夸耀楚国的军事实力相威胁,说:“其实,鼎没有什么可稀罕的,我们楚国士兵在战场上折断敌人的戈尖矛头,就足够铸成九鼎。”

王孙满针锋相对毫不相让,说:“大王您怎么忘记了这九个鼎的来历?从前夏朝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各国把当地的风物绘制成图,进献给朝廷;九州的长官也都把青铜贡献出来。夏王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座鼎,鼎上分别铸上了各种风物,万物都被铸在上面,使百姓能从中认识各种鬼神妖怪的形状。因此,那时的百姓进入川泽、山林,不会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各种鬼怪妖魔也不会碰到。这些都是德政和上天的恩赐,后来,夏桀昏庸无道,九鼎便被商朝夺去,商朝保存了600年。到商纣时暴虐无道,鼎又迁到我周人这里。如果德政美好,鼎虽然很小,也是很重的,别人无法轻易夺去;如果昏庸暴乱,即使鼎再大,也是轻的,别人很容易就夺走。上天保佑有德之君,不过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初,我们的祖先成王把九鼎安置在郏鄏的时候,曾经占卜过周朝可以拥有多少年,上天命我周朝有30代700年的天下。如今周朝的德行虽然已经渐趋衰微,但是天意还没有改变。因此,关于九鼎的轻重大小,您就不必过问了。”

庄王问鼎轻重,表露出他想取周而代之的意图。然而,当他听了王孙满的一席话,又客观地分析了面临的形势,觉得不能灭掉周王室,于是打消了向周朝进攻的念头。恰在这时,楚国国内发生了斗越椒叛乱和舒蓼人反楚的麻烦,庄王便带着军队回去了。

九鼎,是我国夏朝禹之子启时铸造的。它分别以九只刻镂精美、古朴典雅、气势庄重的青铜大鼎,体现了王权的集中和至高无上,反映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昌盛。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视为中华民族传世之国宝。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有关九鼎的资料,不绝于历代史册,但在二千多年前,它就早已不知隐身何处了。九鼎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