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品周易(品经典谈人生智慧)
46346500000050

第50章 震震为雷

震上震下

【原文】

震①:亨,震来,笑言哑哑②。震惊百里,不丧匕鬯③。

【注释】

①震,卦名。本卦为同卦相叠(震上震下)。震卦为雷,两震相叠,有巨雷连击,震惊百里之象,所以卦名曰震。用以喻天威莫测,灾祸难料,警戒人们敬天修德,省身远恶。

②高亨说:“‘震来,笑言哑哑’两句,与初九爻辞重复,此当是衍文”。(xìxì),通,声通。恐惧的样子。亨,这里作享,祭祀。

③匕,勺子。鬯(chàng),用黑黍与香草酿成的酒曰鬯,盛鬯酒的器皿也叫鬯。此用前义。

【译文】

震卦:临祭之时,雷声传来,有的人吓得浑身发抖,片刻之后,才能谈笑如常。巨雷猝响,震惊百里,有的人却神态自若,手里拿着酒勺子,连一滴酒都没有洒出来。

【原文】

《彖》曰:震,“亨”。“震来”,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①。“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不丧匕鬯”,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注释】

①高亨说:“‘震来,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四句,与初九《象》传重复,此处当是衍文。”

【译文】

《彖辞》说:震卦说,临祭之时,“雷声传来吓得浑身发抖”,是因为相信:敬畏重大的天象可以免罪而得福。“后来听到雷声仍能谈笑如常”,是说后来对这类事情有了些经验。“巨雷猝响,震惊百里”,表明百里之内,远近皆惧。“猝闻惊雷,态度镇静,不丧匕鬯”,其人则可以保宗庙,守社稷,作为祭祀的主人。

【原文】

《象》曰:雷,震①。君子以恐惧修省。

【注释】

①(jiàn),孔颖达说:“者,重也。”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下卦都为震,震为雷。可见巨雷连击,是震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戒惧恐惧,修省其身。

【原文】

初九:震来,后笑言哑哑,吉。

《象》曰:震来,恐致福也。后笑哑哑,后有则也。

【译文】

初九:雷声传来,吓得浑身发抖,后来听到雷声,仍谈笑如常,吉利。

《象辞》说:雷声传来,吓得浑身发抖,是因为相信敬畏重大的天象可以免罪得福。后来听到雷声仍能谈笑如常,是说后来对这类事情有了些经验。

【原文】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①。“勿逐,七日得。”

《象》曰:震来厉,乘刚也②。

【注释】

①亿,沙少海先生说:“这里用法同唯,助词,无义”。贝,古人以贝为货币。跻,登。跻于九陵,犹言翻越了九重山,极言其远。②乘刚,此以六二、初九爻象、爻位为据。六二阴爻,为柔,初九阳爻,为刚,六二处于初九之上,是阴柔凌驾于阳刚之上。

【译文】

六二:雷电交加,十分危险,惊慌之中丢失了钱币,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程去寻找也没有找到。筮者告诉他:“不必追寻了,七八日内,这损失可得补偿。”

《象辞》说:雷电交加之时,翻越九重山,爻象显示其人触犯雷电,处境危险。

【原文】

六三:震苏苏①。震行,无眚。

《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注释】

①苏苏,《释文》:“苏苏,疑惧貌。郑云:不安也”。

【译文】

六三:出门时遇到电闪雷鸣,感到疑惧不安。继续前进,不会有灾祸。

《象辞》说:出门时遇到电闪雷鸣,感到疑惧不安,因为六三阴爻而居阳位,像人处境不利。

【原文】

九四:震遂泥①。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②。

【注释】

①遂。《释文》:“遂,荀本作队”。遂,借作队,队即古坠字。爻辞讲:“震遂泥”,犹言雷电下击于地。

此爻无贞兆辞。《象辞》则解释成人坠于泥中,与经意有出入。

②光,借为广。

【译文】

九四:雷电下击,接触到地面。

《象辞》说:其人猝闻惊雷,吓得坠入泥中,说明其人见识不广,胆量不大。

【原文】

六五:震往来厉。意无丧有事①。

《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注释】

①意,《集解》本作亿。亦发语词,犹惟也。

【译文】

六五:巨雷轰鸣,危险在前。只要小心谨慎,不至于酿成灾祸,亦无损于事。

《象辞》说:巨雷轰鸣,危险在前,喻指人的行动将有危险。但是其事符合义理,故能没有大的损失。

【原文】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①,征凶②。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③。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④。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注释】

①索索,《释文》:“索索,郑云:犹缩缩,足不正也”。《论语·乡党》:“足缩缩如有循。”缩缩,即脚步很小,像谨慎畏戒有所遵循的样子。矍矍(jué),《说文》:“鹰隼之视也。”

②征,出行。凶,危险。

③婚媾,闻一多认为犹今言亲戚。言,这里意为愆,罪过。

④中未得也,此以上六爻象、爻位为据。上六阴爻处于一卦之尽头,位象不佳,像人孤立无依。

【译文】

上六:雷电交加,其人行动谨慎,警戒四顾,因为行路艰难,危险四伏。但是雷电不会击在他身上,而是落在邻人的头上。因为他本人没有什么过错,而其他邻人却犯有罪责。

《象辞》说:雷电交加,行动谨慎,因为内心虚空,精神紧张。虽然凶险但毕竟没有灾祸,因为对于邻人的遭遇有所警戒,从而能远恶近善。

【解析】

电闪雷鸣是最令人触目惊心的自然现象:有声有色,撕天裂地,震撼人心。对古人而言,雷电也是最不可思议的:究竟是谁有如此大的魔力在操纵着它?古人认为是天上的神灵在操控,是雷公在发怒,要惩罚人间的恶人坏事。于是,有了报应说。据说,做了坏事要遭天打五雷轰。据说,人受了不白之冤也要引起“雷公”震怒,可以发出晴天霹雳。

今天,我们早已懂得了雷电产生的原因,抹去了罩在它之上的神秘色彩,并且有各种防范雷电伤害的手段措施。雷公被解了密。

然而,从心理学意义上说,当一切秘密都被解除之后,这个世界也许就变得索然无味了。倘若这世上没有了神秘莫测的黑夜,一切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概人们再也写不出忧郁美丽的诗歌了。在伦理学的意义上,如果人们都相信了雷公的存在,至少在行为上多少会有所戒惧,不会那么肆无忌惮。雷公的存在也就有了积极的意义。

【故事】

警惕而不惊变故,会让人在巨变发生时能够沉着应对,从而安然无恙。汉高祖脱险于鸿门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鸿门宴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却先破咸阳,率大军进驻。项羽麾兵四十万,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

这时,刘邦身边出了一个叛徒,名叫曹无伤,当时官居左司马。他见项羽势力大,料想刘邦不是项羽的对手,遂背叛刘邦,派人密报项羽:“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把咸阳城中的珍宝全部占为己有。”项羽被激怒了,传令三军:厉兵秣马,第二天出兵,去消灭刘邦。项羽的叔叔项伯与张良有生死之交,连夜去向张良通风报信,劝他速速逃命,免得与刘邦同归于尽。张良不肯在这危急关头撇下主子逃生,便将此事报告了刘邦。刘邦大惊失色,恳请项伯从中斡旋。他恭敬地尊项伯为兄长,献上一杯美酒为他祝寿。仅凭这些,恐难打动项伯,刘邦觉得还应献上一份厚礼才是。什么礼物好呢?珍宝对项伯来说,并不稀罕。他蓦地想到了远在丰邑老家的女儿,他决定把她许配给项伯的儿子,用结姻亲把项伯与自己拴在一起,不怕项伯不尽力。

刘邦此举,收益匪浅。项伯慨然答应在项羽那里为刘邦解释、疏通,并出计要刘邦第二天一早亲自去拜会项羽,说明原委,以消除误会。接着,他又连夜返回鸿门,劝说侄儿项羽,替刘邦开脱。项羽怒气消了大半。

第二天一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在百名骑兵的保护下,来到鸿门。一见项羽,刘邦连忙解释,言语诚恳。项羽见状,不但怒火全消,且觉得自己委实对不住刘邦,说:“这都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挑唆的。否则,我怎会如此!”遂命人摆下酒宴,款待刘邦。

“鸿门宴”开始了。

项伯、项羽坐在西边上席,刘邦坐在南边的宾席上,项羽谋士范增坐在刘邦的对面相陪,张良坐在东面下席。觥筹交错,然心事各异。

范增老谋深算,觉得刘邦终必成为祸根,又是使眼色,又是举胸前所佩的玉玦,示意项羽下决心干掉刘邦。但项羽只是默默地饮酒,不动声色。范增十分着急,借故离开宴席,找来项羽的从弟项庄,要他以舞剑助兴为名,寻机刺杀刘邦。项伯看出项庄舞剑,意在刘邦,立即拔剑与之对舞,用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无从下手。

张良急忙出帐召见樊哙,说:“现在情况太危险了,项庄舞剑,其意在沛公!”樊哙即带剑拥盾冲入营帐,怒视项羽。项羽一惊,按剑问道:“来者何人?”张良回答:“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说:“好一个壮士,赶快赐酒!”侍者斟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立饮而尽。项羽又说:“赐他一个蹄髈。”侍者给了樊哙一个生蹄髈,樊哙把盾放在地上,然后把蹄髈放在盾上,用剑切了就吃。项羽更加赞叹,问他还能不能喝酒,樊哙说:“我死都不怕,还怕喝酒吗?”接着就责备项羽说:“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唯恐太少,刑人唯恐不多,所以天下都反叛他。怀王和诸将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沛公先杀入咸阳,什么都不敢动,封闭宫室,还军灞上,以待大王到来,劳苦功高如此,你没有封侯之赏,却听信谗言,要诛杀有功之人。这是亡秦的继续,实在太不应该了!”直说得项羽无话可讲,只好让樊哙坐下,樊哙即坐在张良旁边。过了一会,刘邦起来去厕所,叫着樊哙一起出帐。刘邦打算不辞而别,对樊哙说:“我准备回去,但没有向项王告别,怎么办呢?”樊哙说:“现在的情况人家好比是刀和案板,我们是要被宰割的鱼肉,还告什么辞呢?”张良这时也出来了,他问刘邦带来了什么礼物,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斗,准备送给亚父(范增),刚才他们生气,没敢拿出来,你就代我献给他们吧。”然后他跨上骏马,悄悄离去,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持剑步行扈从,从骊山小道逃回灞上。鸿门距灞上走大路是四十里,小路只有二十里。张良估计他们已经回到灞上,才入帐向项羽告辞。他对项羽说:“沛公喝多了,不能向您辞行,谨让我代奉白璧一双,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拜奉大将军足下。”不知深浅的项羽接过白璧,放在座上,气得范增拔出剑来把玉斗击碎,并恼怒地骂道:“竖子不足与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