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看·自然景观
46379100000053

第53章 风吹来的黄土高原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类型最复杂、发育最完整的国家,黄土总面积约63万多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面积的8%。黄土遍布北国,西到天山地区,东到渤海中的小岛,特别是以黄河中游的西北地区为最。它西起六盘山,东到太行山,北至长城,南达秦岭,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除了岩石裸露的高山外,黄土层连续不断,仿佛是一片黄土的海洋。

黄土由于它的颜色多为黄色、红黄和棕黄色而得名。黄土是粉土颗粒构成的特殊物质,颗粒细腻,性质疏松,未固结,富含溶盐和碳酸钙,还杂有碎屑矿物、黏土矿物等。

黄土是怎样形成的呢?一百多年来,地学家们提出了风成、河成、海成、湖成、坡积、洪积、土壤成因、冰川成因以及综合成因等假说,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

大多数地理学家认为,中国大面积黄土的成因是以风成为主。理由是:黄土颗粒极匀,厚度大而无层理,矿物种类多而又十分类似,地层内化石多为旱生种属。这些证据说明,黄土只能是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环境下才能形成。那里非常干燥,昼夜温差很大,岩石热胀冷缩,逐渐碎裂成为大大小小的石块、沙子和泥,冬春季节多风,大风刮起飞沙走石,尘土蔽天。粗大的砾石,风搬不动,就残留在原地,成为砾石戈壁滩;颗粒比较细小的粗沙、细沙,或者留在原地,或者被风吹移到比较近的地区,聚集成一片片沙漠;颗粒更小的粉沙细土,随着北风纷纷南下,直到被秦岭等一些高大山脉挡住了去路,才停下来。经过几万、几十万年的不断堆积,就成了现代的黄土高原。我国历史上的“雨土”现象,为风成说提供了佐证。

从黄土的物质组成上看,大多是远方来的“客人”。有的来自新疆的戈壁、沙漠和基岩风化区,有的却来自中亚细亚、蒙古等地。也有一些当地的碎屑物质进一步风化后,移入黄土家族而成为黄土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