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意为揣摩。《鬼谷子》在本篇中介绍了从内心情感变化揣测实情的具体方法。揣摩首先要在隐密中进行,从内在情感与外在符应的变化中,探究奥妙。就像善于钓鱼的人面临深渊,以饵投之,必得鱼焉。掌握“摩”术则“主事日成”、“主兵日胜”,而天下就视若“神明”。摩的方法多样,“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然而用之不当,难以有收效,圣人之所以能独用之而成功,是其方法合于“道”。只要“摩”的方法运用合理,焉有不相应者?
“原文”
摩者,符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应之,事无不可。
无患:没有忧虑。陶弘景注释本句云:“君既所为,事必可成,然后从之,臣事贵于无成有终,故微而去之尔。若已不同于此计,今功归于君,如此可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情逃而窌塞,则人何从而知之?人既不知所以,息其所僭妒,故能成事而无患也。”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应之,事无不可:在这里揣摩,符应在那里显现,互相呼应,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成的。陶弘景阐发此句意蕴云:“此摩甚微,彼应自著,观者但睹其著而不见其微,如此用之,功专在彼,故事无不可成也。”
“译文”
摩是揣情的方法。内心的情感变化及其表现是揣测的主要对象。运用摩术有一定法则,而且这个法则是在隐密中进行的。根据其欲望稍微进行揣摩,估测然后探究其中奥妙,内外必然呼应。内外呼应,必然有一定的行为表现。所以稍微排除,就是所说的堵塞漏洞、隐匿头绪、藏匿形貌、逃避实情,而别人不知晓,所以能够使事情成功而没有忧虑。揣摩此处,符应在那里显现,互相呼应,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成。
“原文”
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道之:顺之以圣人之道。
其所以然:是这个样子的原因。
不争、不费:指战胜于无形之中,不发生激烈冲突,不耗费。陶弘景释云:“善战者绝祸于心胸,禁邪于未萌,故以不争为战,师旅不起,故国用不费。”
不知所以服:不知道为什么服从。
“译文”
古代善于揣摩的人,如同拿着钓竿坐在深潭旁,投下饵,一定会钓得鱼。所以说所进行的事情日渐成功而别人却不知道,领兵打仗日渐胜利而不使人恐惧。圣人深谋远虑于隐密之中,像神道玄妙,故称作“神”,事情成功,昭然若揭,故称作明。所进行的事情日渐成功,是积聚德行,而百姓安宁,不知道他们所以顺利的原因;是积累善行,而百姓顺应圣人之道,不知道他们所以这样的原因;而天下的人把他们奉若神明。领兵打仗日渐胜利,能战胜于无形之中,不发生激烈冲突,不耗费,而百姓不知道为什么能服从,不知道有所畏惧,天下人把他们比作神明。
“原文”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故圣人所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然后能之。
此三者然后能之:“此三者”后面缺“唯圣人”三字,据别本应补入。
“译文”
揣摩的方法,可以运用平、正、喜、怒、名、行、廉、信、利、卑等方法。平就是平静;正,就是正直;喜,就是喜悦;怒,就是鼓动;名,就是发扬;行,贵在成功;廉,就是简洁;信,就是明了;利,就是求取;卑,是为了谄媚。所以圣人所能独自使用的,众人也都能运用,然而却不能成功,是使用不得法。所以谋划没有比缜密更难的,游说没有比全部被听从更难的,事情没有比必定能成功更难的。这三条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原文”
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于势譬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之道。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抱,久而化成。
濡:浸、渍。
物类相应:相同的事物就有同样的反应。
内符之应外摩:陶弘景注云:“言内符之应外摩,得类则应,譬犹水流就湿,火行就燥也。”
焉:疑问代词,哪里。
独行之道:志向高尚,不随俗浮沉之人才能掌握的揣摩之术。陶弘景注云:“善于摩者,其唯圣人乎,故曰独行之道者也。”
几者不晚:通晓几微之势的人不会失去良机。向,隐微、细微。陶弘景云:“见几而作,何晚之有?”
成而不抱:清人俞樾在《诸子平议补录》中考证本句云:“抱当为保,《释名》释姿容曰:抱,保也,相亲保也。《诗·楚茨篇》:神保是飨。笺云:保,居也。《思齐篇》无射亦保。笺云:保,犹居也。然则成而不保,犹云成而不居。”陶弘景则注云:“功成不拘,何抱之?”俞樾认为陶氏“不拘”即“不居”之误。俞说可从。本句意为:成功了,不占为己有。
久而化成:历久就能行之天下。陶弘景注云:“久行此二者,可以化天下。”
“译文”
所以谋划一定要周密,必定要选择意趣相投的人进行游说,所以说交结要亲密无间。事情成功,一定要合乎术数,所以道理、术数、天时三者相偶合然后功业可成。进献游说要能让人听进去,一定是情意相合,所以情意相合才会采纳。事物都归属各自的种类,抱着柴去救火,干燥的部分先烧着,平地上倒水,低洼地方先湿,这就是相同事物必有相同的反应,对于情势来说,也是这样。这里说的内心反应与外面揣测相适应也是这样,所以说揣测时把握各类事物的相同点,哪里有不呼应的?根据其情欲意向揣摩,哪里有不被听从采纳的?所以说这是善于揣摩的人才能掌握的法则。通晓几微之势的人不会失去良机,成功了而不占有,历久就能行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