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鬼谷子)
46397600000009

第9章 谋篇第十

谋就是施展谋略计策,即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鬼谷子》强调凡事都需要谋略。有了谋略计策才能“制于事”。谋略要因人而生。“仁人轻货,不可以利诱之,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谋略的运用,还要掌握方法,公开不如隐蔽,循常理不如出奇计。谋的目的在于“制人”,而不“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指示的道理相当深刻。

“原文”

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取玉:挖掘玉石。

司南之车:指南车。车上装有指示南北方向的仪器。

惑:迷惑。

度材、量能、揣情:度量才干、能力,揣测实情。这是鬼谷子常用到的术语,详见《揣篇》。

同情:心意相同。

相亲:关系亲密。

俱成:一起成功。全句意为:若情意相同而又都互相亲密的人,一定是都很成功。

同欲:有同样的愿望。

相疏:相互疏远。

偏害:偏重于一边受害。本句意为:若有同样的愿望而又互相疏远,一定是有一方受损害。

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陶弘景释此句:“同恶谓同为彼所恶,后若俱害,情必相亲。”意为同时受到憎恨而又相亲密,一定是都受到损害。

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同时受到憎恨却相疏远,是只有一方受害。

益:有益、有利。本句意谓:互相有好处就相亲近。

损:减少、损害。本句意谓:互相有害就相疏远。

其数行也:这是规律在发挥作用。

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根据这个来判断异同,同类事物道理是一样的。分,标准。

隙:缝隙、裂缝。

节:植物分枝之处。这里指节疤。

斯盖其分:这大概是由于共同的规律。斯,这。分,标准、原则。

因以制于事:因而用来制约事物。陶弘景对这一段注释云:“言事有本根,各有从来,譬之卉木,因根而有枝条花叶,故曰变隙,然后生事业;生事业者,必须计谋成;计谋者,必须议说;议说必有当否,故须进退之;既有黜陟,须事以为法。”

百事:指各种事物。

百度:指各种法度。

数:数术。

“译文”

各种谋略规划都有一定的规律,一定要弄清事物的起因,把握有关的实际情况。弄明白实情,就可以确立三仪标准。三仪即上智、中才、下愚。三仪互相参考运用,就可以产生卓越策略。奇计是没有什么可以壅蔽的,是从古代就开始了的。所以郑国的人挖掘玉石,用安装有司南仪的车子装载,是为了不迷失方向。度量才干、能力,揣测实情,也是行事的指南。故心意相同而关系亲密,一定都会很成功;有相同的欲望而又相互疏远的,一定有一方受损害;同时受到憎恨而又相亲密,一定是都受到损害;同时受到憎恨却相疏远,是只有一方受害。所以相互有好处就亲近,互相有害就相疏远,这是规律在发挥作用;根据这个标准判断异同,同类事物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墙有了裂隙就会造成大祸,木料有了疤痕就会造成损毁,这大概也是由于共同的规律。所以事物变化会生出事端,有事变就生出计谋,有计谋就会有筹划,筹划产生议论的基础,议论产生学说,学说产生进退,进退确立规章制度,因而用来制约事物。各种事物遵循一个道理,各种道理遵循一个法度。

“原文”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于弱也,有馀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易蔽:容易被蒙蔽。

不肖者:品行不好的人。

易惧:容易害怕。

是因事而裁之:根据事情不同特点予以巧妙裁夺。是,指示代词,这里引申为这样看来。这是鬼谷子对谋略之道的总结,陶弘景注释云:“以此三术取彼三短,可以立事、立功也,谋者因事兴虑,宜知之而裁之,故曰因事而裁之。”

为强者积于弱也,有馀者积于不足也:强大是由弱小积聚而成,有馀是由不足积累而成。陶弘景释之云:“柔弱胜于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大,直若曲,故积曲可以为直,少则得众,故积不足可以为有馀。”

行:运行、体现。

“译文”

那些有道德的人轻视财物,不能用利益相引诱,可以让他们提供费用;勇士轻视灾难,不能以祸患去恐吓,可以让他们据守危险之地;智慧的人通达于术数,明白事理,不可用不诚实去欺骗,可以讲明道理,让他们建立功业,这是三种人才。所以愚笨的人容易被蒙蔽,品行不好的人容易害怕,贪婪的人容易受诱惑。这要根据不同特点巧妙裁夺。所以强大是由弱小积聚而成,有馀是由不足积累而成,这是道术的体现。

“原文”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因其恶以权之:根据对方缺陷权衡。

因其患以斥之:根据对方忧患予以排除。

摩而恐之:经过揣摩研究予以恐吓。

高而动之:提到一定高度感动他。陶弘景释云:“患恶既除,或恃胜而骄者,便切摩以恐惧之,高危以感动之。”

微而证之:稍微引据证实。

符而应之:设符验应证。陶弘景释云:“虽恐动之尚不知变者,则微有所引据以证之,为设符验以应之。”

拥而塞之:蒙蔽而阻塞。

乱而惑之:扰乱而迷惑。陶弘景释云:“虽有为设引据符验尚不知变者,此则或深不可救也,使拥而塞之,乱而惑之,因抵而得之。”

公不如私:公开不如保密。陶弘景注释云:“公者扬于王庭,名为聚讼,莫执其咎,其事难成。私者不出门庭,慎密无失,其功可立,故公不如私。”

私不如结:隐密不如同心相结。陶弘景释云:“虽复潜谋,不如与彼要结,二人同心,物莫之间,欲求其隙,其可得乎?”

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循常理不如出其不意,奇计一出则不可阻止。正,循常理。奇,奇巧,出乎意料之外。陶弘景释云:“正者循理守常难以速进,奇得反经合义,事同机发,故正不如奇。奇计一行则流通而莫知止也,故曰奇流不止者也。”

人主:人君、君主。

人臣:臣下。陶弘景释云:“与人主言奇,则非常之功可立;与人臣言私,则保身之道可全。”

“译文”

所以表面亲近而内心疏远的要从内心着手进行游说,内心亲近而表面疏远的要从外表入手游说。所以对内心与表面无所亲近而有所疑惑时,要根据其所怀疑的变换游说之辞,根据他的表现予以肯定,根据他的观点予以总结,根据对方形势予以成就,根据对方缺陷予以权衡,根据对方忧患予以排除。经过揣摩研究施以恐吓,提高到一定高度感动他,稍微引据证实,设符验应证,蒙蔽而阻塞,扰乱而迷惑,这就是计谋。计谋的运用,公开不如隐密,隐密不如同心相结,结为朋党而亲密没有间隙。循常理不如出其不意,奇计一出则不可阻止。所以游说君主,一定要陈述奇策;游说臣子,一定要讨论他的切身利益。

“原文”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近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言。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义。

可知者:可知心的人。

可用也:可以任用。

制:制约、控制。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制命:命运为人控制。

圣人之道阴:圣德的人行事的原则隐秘。陶弘景云:“圣人之道内阳而外阴。”

愚人之道阳:愚笨的人行事的方法大肆张扬。陶弘景云:“愚人之道内阴而外阳。”

事易:易事,容易奉事。

事难:难事,难以奉事。

本句意为:救亡图存和转危为安是很难的事,他人不能为,只有智者可以做到。

用见可否:清人俞樾在《诸子平议补录》本条注下云:“此以‘见可’、‘见不可’相对为文,不当云‘见可否’也。‘否’衍字。”本句意为施展才智如果可行。

择事而为之:选择事情去做。

所以自为:这是为自己去做。

所以为人:这是为别人而做。

先王:前代君王。

言有之:有这样的说法。

化:生、造化,指自然生成万物的功能。

制道:法则与道理。

非独:不仅仅。

忠、信、仁、义:忠心、诚实、仁爱、道义,这是古代基本的道德法则。

中正:正直。

道理达于此义者:本句意为,要彻底认清这种道理。

则可与言:就可以与人交谈。

则可与谷远近之义:就可以培养远近的关系。谷,养育。陶弘景释云:“谷,养也,若能得此道之义,则可与居大宝之位,养远近之人,诱于仁寿之域也。”

“译文”

关系很亲密而说的话却很见外,就会被疏远,关系很疏远而说的话很深入就会很危险。不要将别人所不乐意接受的强加于人;不要将别人所不知道的,去教训别人。别人有所喜爱,可以学习迎合他的兴趣;别人有所憎恶,回避而不要言及;所以用隐秘的方法进行而公开地收获。所以要去除某事就可以放纵它,放纵的目的在于寻找可乘之机。那些外表形色不轻易表现喜怒的人,可以将大事托付给他。可知心的人,就可以任用;不能知心的人,深谋远虑的人不会任用他。所以行事贵在控制别人,而不被别人所控制。控制别人就掌握了主动权,被人控制就是命运被人把握。所以圣德的人的行事原则隐秘,而愚笨的入的行事方法大肆张扬。智慧的人容易侍奉,愚笨的人很难侍奉。由此看来,求亡图存和转危为安是很难的事,他人不能为,只有智者能够做到;智慧能够用于普通人所不能了解,又不能见到的地方。施展才智如果可行,选择事情去做,这是为自己去做;如果不可行,选择事情去做,这是为别人去做。所以前代君王做事贵在隐秘。有这样的说法:“天地万物的造化,在高与深;圣人把握道术,在于隐秘藏匿。不仅仅是忠、信、仁、义,而是合乎中庸平乒之道罢了。”要认清这种道理就可以与人交谈。得到这些道理就可以培养远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