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46450800000014

第14章 好戏连篇的剧作家(2)

《约翰王》这部戏剧可能是以1591年出版的《英格兰约翰王的多事之朝》为基础,主要描写了“狮心王”理查参加十字军东征时客死异国他乡、他的弟弟约翰趁机夺取王位、将应继承王位的小王子亚瑟赶下来的故事。

不过,约翰王即位后,地位也不稳固。亚瑟王的母亲康斯丹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儿子即位,罗马教廷也对约翰王的位置虎视眈眈,国内的封建主更是不甘心俯首听命。

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境况,约翰王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令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并积极对法作战。但后来约翰王却失去了民心和同盟,私心日渐加重,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甚至为保住王位向罗马教廷投降。

更残忍的是,他竟然指使近侍杀死了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他的侄子亚瑟王。最终,机关算尽,约翰王被他曾经劫掠过的寺院僧人毒死。

这部戏最大的政治意义,在于莎士比亚通过福康勃立琪这个人物表现了自己的爱国热情。福康勃立琪是狮心王的私生子,但他却宁愿丢掉大笔遗产也不愿承认自己是爵士之子。他认为:作为勇敢的狮心王的私生子要比金钱更重要。尽管他对约翰王表现出一种令人无法理解的愚忠,但借助他的话,也道出了莎士比亚的心声:

我们英格兰从来不曾、也永远不会屈服于一个征服者骄傲的脚下,除非它用自己的双手将自己伤害……尽管全世界都是我们的敌人,向我们的国家三面围攻,但我们也可以击退他们。只要英格兰对它自己尽忠,天大的灾难都不能震撼我们的决心。

这样慷慨激昂的语言自然能够激励看戏的士兵和市民们。

另外,这部戏的意义还在于:它可以表达人们对教皇的反抗情绪。因为西班牙入侵英国是秉持了罗马教皇的旨意,英国人民当然有理由反抗打破自己安宁生活的罗马教皇了。

(四)

1596年,莎士比亚又创作了一部名为《威尼斯商人》的喜剧,这也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中社会讽刺性最强的一部。而促使莎士比亚创作该剧的原因,是当时轰动一时的“洛佩斯事件”。

伊丽莎白女王在位期间,经常以更换宠臣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1588年,年轻的埃塞克斯伯爵成为女王的新宠。这样,宫廷中就形成了以宫廷老臣伯里为中心和以埃塞克斯伯爵为中心的两派势力。

1594年,埃塞克斯伯爵想到一个向女王献忠的办法:指控女王的御医洛罗德里格·洛佩斯为西班牙间谍,并迫使他承认试图谋害女王。在法庭上,洛佩斯竭力为自己辩解,但人们根本不相信他,因为他是一个犹太人。最终,洛佩斯被处以极刑。

“洛佩斯事件”引起了伦敦各阶层对犹太人问题的关注。为迎合当时的社会气氛,“海军大臣”剧团演出了马洛的悲剧《马耳他岛的犹太人》。“政务大臣”剧团也不甘示弱,决定上演一部自己创作的关于犹太人的剧本,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观看。于是,莎士比亚就创作了这部《威尼斯商人》。

在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喜剧当中,《威尼斯商人》明显与众不同。因为这部戏中,欢乐的气氛与爱情的主题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而悲剧中的欺诈、报复等主题则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部喜剧有两条线索交替进行:一条是三匣子选亲,另一条是一磅人肉案。

其中,三匣选亲的情节取自中世纪拉丁文短片小说《罗马人的伟绩》一书中的第66个故事:一个富翁在临死前将女儿的小像装进金、银、铅三个小匣子中,谁猜中了,谁就能娶他的女儿为妻。

订立割一磅肉契约这个情节取自于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弗林提奥的短篇小说集《傻瓜》:一个青年三次冒险去求婚,前两次都上当了,自己的财物也失掉了,最后一次成功了,却用养父身上的一磅肉作为抵押,借钱定了婚约,债务到期还不上,债主前来索要借约上的那一磅肉。

综合这两个故事,莎士比亚创作了《威尼斯商人》。

这个故事讲的是破落的贵族青年巴萨尼奥屡次向他的朋友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借钱偿还债务。后来,他想娶富家女鲍西亚为妻,这又需要钱,因此他希望安东尼奥再帮他一次。

可这次安东尼奥手里恰好没有现钱,他只好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钱。吝啬的夏洛克对基督教徒安东尼奥早就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因为安东尼奥借给别人钱时从来不要利息,这就压低了威尼斯城放高利贷人的利息;并且安东尼奥还曾在公开场合指责过夏洛克,让他难堪。

现在,安东尼奥向自己借钱,夏洛克终于找到了报复的机会。他表示,自己可以借钱给安东尼奥,而且也不要利息,但在借约上必须注明:三个月后,到期不还,就必须同意他在安东尼奥身上任何部位割下一磅肉作为处罚。

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但安东尼奥为了朋友的婚事只好签下借约。巴萨尼奥拿到钱后,马上就去求婚了。

然而,鲍西亚也不是那么容易娶到手的,因为她的父亲去世前留下了金、银、铅三只匣子,其中一个里面藏着爱女的小像,只有选中装有小像的匣子,才能娶鲍西亚为妻。如果选错,这个人终生都不能向任何女子求婚。

这个苛刻的条件吓跑了许多求婚者,最后只剩下三个:摩洛哥亲王选择金匣子,但里面只有一张纸,上面写道:

“发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古人的话没有骗人;多少人出卖了一生,不过看到了我的外形……”

阿拉贡亲王选中了银匣子,也猜错了。而巴萨尼奥根据“外观往往与事物本身完全不符”的经验,选中了难看的铅匣子,结果赢得了鲍西亚的芳心。

三匣选亲的情节表达了这部戏剧的主题之一:不应简单凭借外表对事物进行判断,因为“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这也是莎士比亚想要告诉我们的一个人生哲理。

巴萨尼奥终于如愿以偿地与鲍西亚结婚了,鲍西亚还赠给他一枚戒指,并嘱咐他不能让戒指离开手指,否则爱情就会消失。

就在巴萨尼奥沉浸在幸福之中时,忽然收到安东尼奥送来的诀别书。原来,安东尼奥的商船在海上出了事故,现在他已无力还清夏洛克的欠款,而夏洛克却坚决要执行借约的规定: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

鲍西亚马上给丈夫一大笔钱,让他赶快去还债,救出自己的朋友。

在法庭上,夏洛克坚决要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而不接受巴萨尼奥加倍偿还的欠款。这时,法庭上来了一位青年博士主审此案。他驳回了巴萨尼奥变更法律的要求,但劝说夏洛克应仁慈些。在遭到双方的拒绝后,博士判决应按借约执行。

就在夏洛克恶狠狠地举刀要割安东尼奥的肉时,青年法官突然说:

“夏洛克先生,借约写明的只是一磅肉,如果流了基督徒身上的一滴血,你的财产就要全部充公。”

夏洛克一听,马上表示不割肉了,而是愿意接受三倍的还款,甚至只拿本钱,或者不要这个钱,然后仓皇撤退。但青年法官坚决要按原来的约定执行,否则就判决夏洛克犯有企图谋害公民罪。按照威尼斯法律的规定,他的财产一半充公,一半归被告。

慈悲的安东尼奥恳请法官将归他的那一半财产交给与夏洛克女儿私奔的女婿罗兰佐,条件是夏洛克必须改信基督徒,并声明他死后,财产应由罗兰佐夫妇继承。

案子判决后,青年博士法官谢绝了巴萨罗奥的3000元报酬,但却执意要走了他手上的戒指。巴萨罗奥回到家后,因为失去了结婚戒指,被鲍西亚指责为另有新欢。

一番逗弄后,鲍西亚才说出实情,原来扮成青年博士法官的正是鲍西亚。这时传来消息:安东尼奥的三艘商船已经全部进岗。全剧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威尼斯商人》的主题是歌颂慷慨无私的友谊和真诚美好的爱情,谴责贪婪、自私、残忍和唯利是图等人性中丑恶的方面。虽然题目是《威尼斯商人》,这个商人显然指的是安东尼奥,但实际上剧中人物性格最突出、内涵最丰富的却是犹太富商夏洛克。他有凶狠残暴、贪婪吝啬的一面,又有被欺辱、被压迫的一面。他既引起人们无比的憎恨,又令人不能不去同情怜悯。莎士比亚塑造的这一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夏洛克的形象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