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47096200000016

第16章 一生有个好习惯(1)

生活习惯不可轻视

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名教师没有健康的身体,是很难做出大成绩的。但是,调查显示,中国教师的身体素质是比较差的。这固然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有一种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教师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

千万不可轻视生活习惯!也许萧伯纳的故事能让我们悟出点什么。

萧伯纳是英国杰出的戏剧作家、世界著名的幽默大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良好习惯提醒世人:好习惯养成得越多,驾驭自己的能力越强。萧伯纳享年94岁。他不仅才思敏锐,有“当代人中最清楚的头脑”,还有可与著名运动员相比美的强健体质。

萧伯纳少年时代,其父就对他说:“孩子,要以我为前车之鉴,我干的事你都不要效仿!”原来,他父亲喜欢乱吃东西,一顿吃很多很多的肉,喝很多的酒,且整天抽烟,又不爱活动。他听从父亲的教导,从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萧伯纳成名之后,财富如潮水般地涌来,但他仍然毫不奢侈。饮食多样化,从不挑食、偏食,并且以清淡为主,膳食通常是黑面包、通心粉、可可菜、小扁豆、鸡蛋等。在服装方面,萧伯纳讲究的是整洁、舒适、方便,从不追求华丽,不赶时髦,而且总喜欢穿棉织物品。

他一生都坚持锻炼。每天很早起床,天天坚持洗冷水浴、游泳、长跑、散步,他还喜欢骑自行车、打拳。70多岁时,他曾与当时世界著名的运动家、美国人丹尼同住在波欧尼岛上的一家旅馆,每天两人过着一样的生活:起床后洗冷水澡,接着游泳,然后躺在海边沙滩上进行日光浴。午后,他们还一块长途散步。

在晚年时,萧伯纳成为一个热烈的太阳崇拜者。他整个冬天差不多都在法国的里维拉或意大利度过,在那里进行日光浴。在他故乡的花园里,有一间可以旋转的茅屋,使他每天可以得到充足的阳光。萧伯纳在谈到良好生活习惯时说,“卫生并不能治疗疾病,但能防止疾病,如果一个人过着合理的生活,安排适当的食物,便不至于生病。如果能够数十年孜孜不倦地坚持身心锻炼,保持乐观主义的态度,就一定能延年益寿,并且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是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生活方式共同来决定的。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宣布说:每个人健康长寿的60%是取决于自己,15%是取决于遗传因素,10%是取决于社会因素,8%是取决于医疗条件,7%是取决于气候的影响。

每个人健康长寿的60%,取决于自己,这就说明人可以自己驾驭自己。所谓“取决于自己”,主要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某种长期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会使遗传因素产生变异。受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影响,健康者能变成病夫,病夫也能变成健康者。难怪英国哲学家艾蒙斯说:“习惯要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因为健康来自于好的生活习惯,疾病来自于不好的生活习惯。武术大师吴图南就是最好的例证。他天生体弱多病,右腿比左腿短约两厘米,小时候常常患病,家里人都以为他活不成了。后来他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每天习武练身,改变了原先的体质状况。百岁之龄不但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还在“国际太极拳观摩会”上,荣获一枚金光灿灿的奖牌。

相反,另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20年前身体结实,精力充沛,身上无任何遗传疾病。他自恃其“壮”,而忽视了对坏习惯的抗拒。对吸烟、喝酒不加约束,放纵自己;生物钟常常“错点”,白天睡觉,晚上工作;性格孤僻,与周围的人关系冷漠。20年后,与胃癌、肺癌、心脏病交上朋友,还不到50就与世长辞了。可见后天生活方式及习惯对人的健康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人们能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同危害身心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疾病以及衰老进行斗争,不断地调整心理和肌体平衡,使生活方式和习惯符合卫生保健的要求,提高综合性自我保健能力,就能达到身心健康和益寿延年的目的。

著名作家古龙先生说:“一个人的习惯,往往是别人都知道,而自己却是惟一不知道的人。”世界卫生组织提醒大家:“大约在2015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死亡原因大致相同——现代生活方式而引发的疾病将成为世界头号杀手!”

教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吧。

坏习惯必须改掉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曾经是个大烟鬼,烟抽得很凶。

在一次度假中,他开车经过法国,天降大雨,他在一个小城的旅馆停了下来。吃过晚饭,疲惫的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清晨两点钟,盖蒂醒来。他想抽一根烟。打开灯后,他很自然地伸手去抓桌上的烟盒,不料里面却是空的。他下了床,搜寻衣服口袋,一无所获,他又搜索行李,希望能发现他无意中留下的一包烟,结果又失望了。这时候,旅馆的餐厅、酒吧早已关门,他惟一希望得到香烟的办法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几条街外的火车站去买,因为他的汽车停在距旅馆有一段距离的车房里。

越是没有烟,想抽的欲望就越大,有烟瘾的人大概都有这种体验。盖蒂脱下睡衣,穿好了出门的衣服,在伸手去拿雨衣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他问自己:我这是在干什么?

盖蒂站在那儿寻思,一个所谓有修养的人,而且相当成功的商人,一个自以为有足够理智对别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离开旅馆,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了得到一支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力量竟如此惊人的强大。

没多会儿,盖蒂下定了决心,把那个空烟盒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脱下衣服换上睡衣回到了床上,带着一种解脱甚至是胜利的感觉,几分钟就进入了梦乡。

从此以后,保罗·盖蒂再也没有抽过香烟,当然,他的事业越做越大,成为世界顶尖富豪之一。

烟瘾很大,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大的缺点。但保罗·盖蒂却坚持改变,这是因为他意识到了习惯的巨大力量。一位理智、成功商人居然会为一支香烟六神无主,如果是在休闲时间这倒没什么影响,如果是在谈一笔大买卖,这个习惯则会影响他的判断,进而影响整笔生意的完成。一个人要是沉溺于坏习惯之中,就会不知不觉把自己毁掉。商人如此,教师同样如此。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它具有一贯性。它通过不断重复,使人们的行为呈现出难以改变的特定的倾向。就像一句古老的箴言:“习惯就像一根绳索。每天我们都织进一根丝线,它就会逐渐变得非常坚固,无法断裂,把我们牢牢固定住。”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自习惯的支配。可以说,几乎是每一天,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习惯使然。

好的习惯使我们受益,让我们很自然地去做某些事情,而无须在意志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坏习惯则是我们行动的障碍,还腐蚀着我们的意志力,我们很容易受它的控制,成为它的奴隶,意志坚强的人也不例外。保罗·盖蒂的例子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只是与普通人不同的是,保罗·盖蒂凭着毅力改变了自己的坏习惯,这可是常人所难为的。

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一些良好的习惯,不论是竭力挖掘自己的天赋,还是在工作中倾注热情。同时,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坏习惯则会制约优秀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告诫那些希望超越自我的人:“坏习惯必须改掉,因为它会妨碍你取得绩效。”

每个人都有一些坏习惯,能否改正也就是卓越和平庸之间的分界线。诚如奥利弗·克伦威尔于17世纪初期曾经说过:“不求自我提醒的人,到最后只会落得退化的命运。”这样的追求是永远都不该停止的。

教师,请改掉你的坏习惯。

没有计划就没有效率

语文老师倩倩的身材实际上很不错,但她总觉得自己有些胖,所以,她老是跟着广告走,电视里有什么减肥的方法和药物,她都要试一试,结果,不仅没有减什么肥,反而弄出一些怪毛病来。

如果要真正减肥,你必须先找到肥胖的原因,再做一个有针对性的减肥计划。即使有了一个好的计划,还得坚持,经常检查。

减肥的原理跟你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在做每项工作之前,首先做个详细而又周密的计划,把工作的步骤和程序确定好,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和效率。

在做每一项工作之前,你先要确定工作的顺序和程序。确定工作的顺序就是“计划”,即对未来的工作进行安排。有不少新教师常这么感慨:“忙了一天,也不知道忙了什么,时间还不够用。”其实,只要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相同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而且做得更好。

为了使工作的程序明白无误,你最好养成画工作示意图的习惯,把工作前后左右的关系、附带的工作等关联问题清楚地列出来;有了这个图,你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在很多时候,这个示意图又相当于一个备忘录。

你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一个完成的最后期限,即必须在什么期间内完成;如果没有期限,工作可能永远完不成。所以,你做计划,就是为了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制定工作计划表,就是把在最后期限内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用图表表示出来,直接明了。

在制定工作计划时,你要注意这么一些问题:首先,你要明白自己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其次,你工作的期限、预算、人员以及其他还有哪些制约因素,也就是说,制定工作计划,主要考虑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完、用什么方法做、需要具备的条件和完成的步骤这几个问题。特别是对于新教师来说,更应该学习做好自己的日常工作计划。由于新教师经验还不多,工作还不是太重,所以,基本上只要做好“一天的计划”以及“一周的计划”就行。

所谓“一天的计划”,就是当你早上出门上班的时候,仔细想想今天要完成哪些工作,哪些工作是今天的重点,如果有必要的话,你要将它们记下来。至于每周的工作计划,最好是在周末放假之前,拟好下个星期主要工作的提纲,星期一上班之后再确认。如果希望自己的工作有条理和有创造性,最好慢慢学会做全年工作计划的方法。不妨买一个笔记本,记下全年关于自己工作的一些设想,有空的时候翻翻,前后对照,到时收获肯定不少。

作为新教师,最好养成这么个习惯:每日上班的路上,对当天要做的工作想几分钟,哪怕是几十秒钟也行;每天下班的路上,对当天的工作回顾一下,是否都做了,做得如何,有没有可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很多新教师工作效率不高,不是因为没有计划,而是没有经常去检查执行计划的情况,找到问题的症结,老是给自己制造借口。所以,你光有计划不行,你还要养成检查计划落实计划的习惯。通过检查,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改进方法。

每过一段时间,要检查自己的工作:当初的目标是否实现?实现目标的手段或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还有要改进的地方?如果目标没有实现,是客观原因还是自身努力不够?为了提高工作目标,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改进?等等。

通过检查,你可能会发现当初制订计划时不完善的地方,也发现自己在实施过程中的毛病,分清责任和原因。作为新教师,最怕的是你总是从客观上找原因,推卸自己的责任,新教师应更多地从自己的工作态度上找毛病。无论是预期完成还是没有完成,都要分析具体原因,从而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工作。

当然,不单是新教师,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善于制订自己的工作计划。

拖延是一种恶习

今天应该批改的作业留到明天再说,今天应该给某某家长打的电话拖一个星期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教学计划还差一点点,这个月该读的几本书还没有看过一页……凡事都留待“明天”处理的态度就是拖延,这是一种明日待明日的工作习惯。

令人懊恼的是,每个教师在工作中都或多或少、或这或那地拖延过。拖延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轻重也有所不同。比如:琐事缠身,无法将精力集中到教学工作之中,只有被上司逼着才向前走,不愿意自己主动开拓;反复修改教学计划,有着极端的完美主义倾向,该实施的行动被无休止的“完善”所拖延;虽然下定决心立即行动,但就是总找不到行动的方法;做事磨磨蹭蹭,有着一种病态的悠闲,以至问题久拖不决;情绪低落,对任何工作都没有兴趣,也没有什么人生的憧憬。

工作拖延,说小了,是个工作习惯的问题,初看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影响。不过,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什么事情都拖下来,小事变大事,小问题成大问题,情景可就不那么妙了。

同时,拖延还反映了一个人深层次的素质和能力所存在的问题。有时候,拖延是怯懦的表现,比如回避那些困扰自己、使自己不愉快的工作;有时候,它是缺乏决断能力的表现,比如一个企业领导临事拖拉、犹豫不决。显然,这样的拖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

因此,我们必须克服拖拉的恶习。这里有几条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免遭拖拉的影响。

1.警钟长鸣,常备不懈

如前所说,拖延决非一种无所谓的耽搁。

拖拉的坏习惯不是无伤大局的,它是一个能使我们的抱负落空、毁掉我们的幸福、甚至夺去我们生命的恶棍。这一点必须在我们头脑中警钟长鸣、行动上常备不懈。

2.痛下决心,各个击破

张老师是个办事拖拉的人,他虽然为拖拉所困扰,却一直未能下决心痛改前非。

有一天,一个很有水平的朋友使他认清了自己的症结所在。那位朋友说:“你好像觉得拖拉是自己固有的个性,或者是一种不可救药的毛病。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这是一种坏习惯。正像所有别的习惯一样,它也同样可以克服掉。你最好还是在这个恶习把你摧垮之前就把它除掉吧。”

这番警告使张老师受到了震惊,他决心着手解决拖延的问题,直到彻底战胜它为止。

张老师在朋友的开导之下,下定了解决拖延问题的决心。不过,这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行动。由于习惯的顽固性,它往往不可能一下子戒除,必须有步骤地各个击破。比如,我们可以划分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拖延,先从小的、易做的做起,解决一个,巩固成果,进而扩大战果,直至大获全胜。

3.分清轻重缓急,安排先后顺序

杂乱无章和拖延总是连在一起的。如果一个人的桌面上摊着十件待处理的公务,那么单单是决定从何下手就要颇费一番功夫;一个家庭主妇面对十多样积留的杂活,往往会感到无精打采,很可能泄气认输,宁肯去看电视连续剧,而一件事也不去做。然而,没有哪两项任务或哪两件事情会是同等重要的。人们在疲疲沓沓的时候,总是随意挑一件事干,或者干些次要的事情,而常常忽略了那些重要的事项。因此,要克服拖延的习惯,就要学会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安排事情的先后次序,然后在一段时间里集中解决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