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唐代凤阁舍人李迥秀,他的母亲出身很低贱,妻子有一次呵斥奴婢,母亲听后很不高兴,秀立刻就休掉了妻子。有人劝他说:“你妻子虽然不避嫌疑,伤害了你母亲,但她的过失还不致于如此,为什么这么急躁呢?”李迥秀回答说:“我娶妻子就是为了赡养母亲,如今妻子竞给母亲脸色看,我怎么敢再留她呢?”最终还是没有听从劝告。
【原文】
后汉郭巨家贫。养老母,妻生一子三岁,母常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给。共汝埋子。子可再有。母不可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二尺余,得黄金一釜①。或曰:“郭巨非中道②。”曰:然以此教民。民犹厚于慈而薄于孝。
【注释】
①釜:古炊器。敛口圜底,或有二耳。其用于鬲,置于灶,上置甑以蒸煮。盛行于汉代。有铁制的,也有铜或陶制的。
②中道:仁道。
【译文】
东汉郭巨家里很穷,奉养着老母亲。妻子生下一个孩子已经三岁,郭巨的母亲常常自己少吃一点东西,省下来给小孙子吃。郭巨对妻子说:“咱家贫穷而不能让全家人都吃饱,你与我一起把孩子埋掉吧。孩子我们还可以再生,但母亲不可再有。”妻子不敢不同意,于是掘了一个二尺深的坑,却意外地发现里边有一锅黄金。有人议论说:“郭巨虽然是个孝子,但他的做法不仁道。”我们说:尽管用这样极端的事例来教化民众,而民风仍然是厚于慈爱,薄于孝。
【原文】
葬者。人子之大事。死者以窀穸①为安宅。兆②而未葬。犹行而未有归也。是以孝子虽爱亲。留之不敢久也。古者天子七月。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逾月③。诚由礼物有厚薄,奔赴有远近,不如是④不能集也。国家诸今,王公以下皆三月而葬。盖以待同位外姻⑤之会葬者适时之宜,更为中制也,《礼》:未葬不变服⑥,啜粥。居倚庐⑦,寝苫枕块⑧。既虞而后有所变。盖孝子之心。以为亲未获所安。已不敢即安也。
【注释】
①窀穸:墓穴。
②兆:墓地,埋葬死人之处。
③天子七月,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逾月:古代丧葬传统。《礼记·五制》: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④如是:如此这么,像这样。
⑤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⑥变服:改变服饰,这里指更换丧服。
⑦倚庐:古人为父母守丧时居住的简陋棚屋。
⑧寝苫枕块:铺草苫,枕土块。古时居父母丧之礼。《仪礼·既夕礼》:“居倚庐,寝苫枕块。”贾公彦疏:“孝子寝卧之时,寝於苫以块枕头,必寝苫者,哀亲之在草;枕块者,哀亲之在土云。”
【译文】
父母去世后安葬,是为人子女的一件大事。死亡的人把墓穴当作房屋,为死者选好墓地却未埋葬,就像活人出行而没有归家一样。因此孝子虽然很爱戴他的父母,但是留下他们的遗体也不敢太久。古代规定皇帝死后七个月下葬,诸侯五个月,大夫三个月,一般士民则是一个多月。由于送葬的礼物有厚薄,来参加葬礼的亲戚有路程远近之别,所以不这样分别规定期限,那些参加葬礼的人和礼物就不能聚齐。国家法令规定,王公以下的人死后三个月都要安葬,大概是要等待亲戚朋友都能会齐,这样更合适。《礼记》说:亡父亡母没有安葬,子女不能更换丧服,只能吃点稀饭,住在临时搭盖的简陋的棚子里,睡在草席上面,以土块为枕头。等到亡父亡母埋葬拜祭以后,穿戴、居处才能有所改变。这大概是因为孝子的内心觉得父母没有安葬,自己也不敢安居的缘故。
【原文】
汉蜀郡太守廉范。王莽大司徒丹之孙也。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①西州。西州平②。归乡里。年五十。辞母西迎父丧。蜀都太守张穆,丹之故吏,重资送范。范无所受,与客步负丧归葭萌。载船触石破没。范抱持棺柩,遂俱沉溺。众伤其义。钩求③得之,疗救④仅免于死。卒得归葬。
【注释】
①流寓:在异乡日久而定居。
②平:平定,平息。
③钩求:搜索寻求。
④疗救:治疗救助。
【译文】
东汉蜀郡太守廉范,是王莽的大司徒廉丹的孙子。父亲遭遇战乱,客死于蜀汉,廉范就寄居在西州。西州平定之后,他回到家乡。五十多岁的时候,他辞别母亲到西蜀去迁葬亡父。蜀都太守张穆是廉丹的部下,送给廉范很多钱财,廉范一点也不接受,与别人一起带着亡父的棺柩步行回到葭萌县。他们乘坐的船只触石破裂沉没,廉范抱着父亲的棺柩一起沉入水中,众人为他的孝心所感动,将他和棺柩一起救起。经过抢救治疗,他没有死,终于回去安葬了父亲的棺柩。
【原文】
宋会稽贾恩。母亡未葬。为邻火所逼。恩及妻栢氏号泣①奔救。邻近赴助。棺榇②得免。恩及栢氏俱烧死。有司③奏。改其里为“孝义里”。蠲④租布三世,追赠恩显亲左尉。
【注释】
①号泣:号啕大哭。
②棺榇:泛指棺材。
③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这里指地方官吏。
④蠲:通“捐”。除去、驱出、去掉。
【译文】
宋代会稽的贾恩,母亲去世还未来得及安葬,正碰上邻居失了火,烧到了自己家的院子里。贾恩和妻子栢氏一边哭泣,一边救火。邻近的人都赶来帮助救火,母亲的棺柩终于保住了,但贾恩和他的妻子却都被烧死了。地方官奏请皇上,因此而将贾恩居住的这条里弄改名为“孝义里”,免除这里的人三代的租税,并追封贾恩为显亲左尉。
【原文】
会稽郭原平。父亡。为茔圹①凶功不欲假②人。己虽巧而不解③作墓。乃访邑中有茔墓者。助之运力④。经时⑤展勤。久乃闲练⑥。又自卖丁夫以供众费。窀穸⑦之事。俭而当礼。性无术学⑧,因心自然。葬毕。诣⑨所买主,执役无懈。与诸奴分务。让逸取劳。主人不忍使。每遣之。原平服勤。未尝暂替。佣赁⑩养母。有余聚以自赎。
【注释】
①茔圹:茔,坟墓。圹,墓穴。
②假:凭借,借助。
③不解:不懂,不明白。
④运力:用力,尽力。
⑤经时:历久。
⑥闲练:熟练,熟习。闲,通“娴”。
⑦窀穸:墓穴。
⑧术学:古代关于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学问。这里意指高深的学问。
⑨诣:前往,去到。
⑩佣赁:指受雇于人。
【译文】
会稽的郭原平,父亲去世,修造墓室不愿意用别人,但他自己虽然心灵手巧,却不会修造墓室,于是他寻找镇上专门营建墓室的匠人,帮人家干活,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他终于学会了。他又出卖相当于十个劳动力的徭役,来解决为父亲下葬所需的费用。营造墓穴,应当既简单又符合礼仪,本来也没有什么学问,只要心诚,合乎礼法就可以。郭原平安葬父亲后,就去那些买他劳动力的买主家,非常勤恳地干活。他与那些和他一起干活的佣人奴仆分工的时候,总是把轻松的活让给别人,自己选择累活。主人不忍心使用他,常常让他回去,但原平服役毫不懈怠,从没有让别人替代过。他靠为别人做佣人来养活母亲,如果生活有余,就赎回那些出卖的劳役。
【原文】
海虞令何子平。母丧去官①。哀毁②逾礼。每至哭踊③,顿绝方苏。属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④。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哭。常如袒括⑤之日,冬不衣絮,暑不就清凉,一日以数合米为粥,不进盐菜。所居屋败,不蔽风日,兄子伯与欲为葺理⑥。子平不肯。曰:“我情事⑦未伸。天地一罪人耳。屋何宜覆?”蔡兴宗为会稽太守。甚加矜赏,为营冢圹⑧。
【注释】
①去官:辞掉官职,离职。
②哀毁:指居亲丧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后常作居丧尽礼之辞。
③哭踊:丧礼仪节。边哭边顿足。《礼记·檀弓上》:“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颜师古注:“踊,跳也。哀甚则踊。”
④师旅:指战事。
⑤袒括:古丧礼,死者已小敛,吊丧者袒衣括发而吊。
⑥葺理:修理。《后汉书·独行传·雷义》:“后葺理屋宇,乃得之。”
⑦情事:事实,情况。
⑧冢圹:墓穴。
【译文】
海虞令何子平,母亲去世后,辞官居丧,他哀悼母亲都超过了常礼,每次哭丧的时候,他都昏死过去,好半天才能苏醒过来。这时正是大明末,东部地区闹饥荒,接着又是战乱,他八年都无法安葬母亲。这期间,他昼夜号哭,就好像在袒括期间一样。他冬天不穿棉衣,暑天不乘凉,每天仅吃很少的一点粥,不吃咸盐和蔬菜。他所住的房屋破败不堪,不能遮蔽风雨,他的侄儿伯与想为他修房,何子平不让修,说:“我安葬母亲的事未完成,等于是一个有罪的人,怎么能住好房子呢?”这时蔡兴宗担任会稽太守,对他大加表彰和奖赏,并为他的母亲修建了墓室。